-
公开(公告)号:CN110441146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814392.8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3/08 , G01N3/06 , G01N23/046 , G01N1/28
Abstract: 一种CT扫描原位破碎岩样孔隙的侧压限制式压实装置及方法,属测试破碎岩样试样孔隙发育领域。装置包括压力柱、缸筒、底垫、圆柱型底座、底座螺栓、缸筒螺栓部分,所述底座为圆柱形,在所述底座上方依赖所述底座螺栓将所述缸筒固定,所述底垫位于缸筒底部并与底座相连,所述压力柱安装于缸筒顶部,依靠缸筒螺栓加以限制移动。该装置选用器械性能优异,耐磨耐高温的热塑性塑料聚酰胺制成。该装置适用于CT扫描原位系统,通过侧向限制散状破碎岩样散落,在完成垂直方向零载荷时散状破碎岩样CT扫描后,在其垂直方向向下施压使岩样压密,再次将其扫描得出压密后原位破碎岩样孔隙空间三维结构,同时得出压密过程中破碎岩样应力应变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3029794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0248875.3
申请日:2021-03-0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急倾斜煤层采空区矸石自溜充填三维相似模拟装置及方法,适用于对急倾斜煤层研究使用。其包括模型架,模型架为箱状框体结构,模型架的底部设有底板,模型架的左侧、后方、顶部以及底板皆为钢板,顶部的钢板设有顶梁,模型架底部设有急倾斜旋转装置,一侧设有旋转支点另一侧设有两支液压千斤顶,模型架内设有相似模型,相似模型顶部与模型架顶部钢板之间设有用以垂直指向相似模型施加压力的上覆岩层加载装置;模型架外侧设有圆柱漏斗形的矸石存储仓,矸石存储仓底部设有矸石运输装置,矸石运输装置通过模拟上部巷道与模拟采空区连通。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操作,模拟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3339026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708763.1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异形巷道超前支护方法及超前液压支架,属于巷道支护领域。异形巷道超前支护方法,在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的异形巷道超前支护中,采用超前液压支架,辅助以单体液压支柱,其中基于异形巷道特殊工况在普通液压支架基础上增设了可伸缩的前伸梁及配套结构、可自由转动的护壁板及配套结构、单一顶梁扩展为双顶梁结构,设计了适用于异形巷道支护的超前液压支架。本发明为异形巷道支护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对各类型异形巷道有很强的适应性,大幅提高异形巷道整体支护强度和稳定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0941239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11297560.7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5B19/4065 , G01D21/02 , G01B11/16 , G01C2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深部矿井环境监测机器人系统及监测方法,属于煤矿智能监测领域。该机器人系统包括环境监测机器人、环境监测机器人远程工作站和矿用无线通信网络。环境监测机器人远程工作站由矿用本安型计算机、显示器、操作台组成,环境监测机器人和环境监测机器人远程工作站通过矿用无线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环境监测机器人采用轮式智能小车结构,由小车车架、主控制器、驱动机构、温湿度传感器、气体检测传感器、激光雷达、TOF深度相机、障碍物传感器、变形扫描机构、RFID标签、ZigBee无线数传模块组成。本发明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集自主定位、自主避障、远程遥控、变形监测、环境参数监测功能于一体,具有体积小、功能全、行走灵活、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能够提高对煤矿复杂环境的认知,为煤矿高效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0941239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1911297560.7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5B19/4065 , G01D21/02 , G01B11/16 , G01C2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深部矿井环境监测机器人系统及监测方法,属于煤矿智能监测领域。该机器人系统包括环境监测机器人、环境监测机器人远程工作站和矿用无线通信网络。环境监测机器人远程工作站由矿用本安型计算机、显示器、操作台组成,环境监测机器人和环境监测机器人远程工作站通过矿用无线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环境监测机器人采用轮式智能小车结构,由小车车架、主控制器、驱动机构、温湿度传感器、气体检测传感器、激光雷达、TOF深度相机、障碍物传感器、变形扫描机构、RFID标签、ZigBee无线数传模块组成。本发明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集自主定位、自主避障、远程遥控、变形监测、环境参数监测功能于一体,具有体积小、功能全、行走灵活、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能够提高对煤矿复杂环境的认知,为煤矿高效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3029794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48875.3
申请日:2021-03-0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急倾斜煤层采空区矸石自溜充填三维相似模拟装置及方法,适用于对急倾斜煤层研究使用。其包括模型架,模型架为箱状框体结构,模型架的底部设有底板,模型架的左侧、后方、顶部以及底板皆为钢板,顶部的钢板设有顶梁,模型架底部设有急倾斜旋转装置,一侧设有旋转支点另一侧设有两支液压千斤顶,模型架内设有相似模型,相似模型顶部与模型架顶部钢板之间设有用以垂直指向相似模型施加压力的上覆岩层加载装置;模型架外侧设有圆柱漏斗形的矸石存储仓,矸石存储仓底部设有矸石运输装置,矸石运输装置通过模拟上部巷道与模拟采空区连通。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操作,模拟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2965531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238961.6
申请日:2021-03-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煤矿采空区无人探测的微小型飞行器及其方法,飞行器包括机体、设在机体中部的驱动机构、气体监测系统、惯性导航系统、视觉导航系统和尾翼,驱动机构的前部设有曲柄摇杆机构,侧部连接有柔性翼机构,后部连接有主控机盒,曲柄摇杆机构通过齿轮啮合与驱动机构相连接,柔性翼机构通过转动副与曲柄摇杆机构相连接,驱动机构提供动力驱动曲柄摇杆机构,利用典型机械结构,结合仿生学、机器视觉、惯性导航、传感器技术以及三维重构技术实现飞行器的自主定位与导航,在无人干预条件下完成充分垮落采空区的扫描探测,并实现对采空区甲烷、一氧化碳气体浓度的测定。能够真实反映煤矿采空区的实际情况,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8333091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711407990.0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一种高温三轴孔渗测试装置及方法,属于三轴孔渗实验的测试装置及方法。包括压力控制系统、三轴岩芯或煤芯夹持器、颗粒体积夹持器、气体质量流量计、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抽真空系统。能够在实验室模拟真实油气藏温度压力条件,对芯料的渗透率和孔隙度进行计算,同时也可以确定当量气相渗透率和孔隙体积。优点在于(1)装置可以控制温度从常温~180℃;(2)装置在测量孔隙度时,芯料直径规格可以选择为25mm或50mm。高度可以选择;(3)装置在测量渗透率时,芯料直径规格可以选择为25mm或50mm;(4)装置在测量孔隙度时,可以选择不同高度的标准件;(5)装置流量计位于上游;(6)在装试样时,能利用气体实现自动推入试样。
-
公开(公告)号:CN105067494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05026.9
申请日:2015-07-1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一种基于径向渗流实验的渗透率测试方法及装置,属于渗透率测试方法及装置。测试煤样中心开孔,气体从侧向向中心圆孔渗流,基于径向渗流实验测出渗透率,与传统的轴向渗流测渗透率作对比研究;装置包括气源钢瓶、气体流量与压力控制系统、轴向加载系统和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首先制备中心开孔的圆柱形岩样,然后将岩样装在岩样放置台后,侧向加气体围压,轴向加载机构加载轴向压力,气体从侧面沿径向渗透至中心圆孔后通过排气口排出。优点:实现针对气体沿样品岩芯径向渗流能力的测试;采用瓦斯气体提供围压,对于气体抽采研究更具有现实性;克服了传统的三轴应力条件下,高压油容易侵入煤体而导致实验失败的问题;有利于对样品的应变进行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838296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714699.7
申请日:2023-06-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抽采煤层瓦斯装置及方法,用于煤层开采,包括二氧化碳加注泵,氮加注泵和注水泵;二氧化碳加注泵将热二氧化碳注入二氧化碳移动装置;氮加注泵和注水泵分别将液氮或水注入氮/水移动装置;煤层内设置有交变注入管和瓦斯抽采管;瓦斯抽采管通过回水管路与注水泵连通;交变注入管开设有至少三组孔组,每一孔组置于一煤层段内;二氧化碳移动装置和氮/水移动装置均置于交变注入管内并均开设有孔组,且二氧化碳移动装置套设于氮/水移动装置外侧;交变注入管管口为封闭端口。本发明通过将煤层划分为若干段位置,先后分顺序可同步进行的完成注水,注氮,注气及抽采瓦斯,大大提高了瓦斯开采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