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4811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272781.3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采动覆岩三维空隙的连续监测方法,属于煤炭开采技术领域。通过煤矿覆岩多位离层监测装置测量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的三维空隙:基于煤层开采厚度与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制定采动覆岩空隙监测方案;在回采工作面上方地表布置垂直监测钻孔,在钻孔内安装煤矿覆岩多位离层监测装置;通过数据采集箱与计算机实时采集、存储与分析监测数据;基于采煤工作面推进距离,分析采动覆岩单孔空隙演变规律;采用克里金插值法,根据多孔监测数据预测工作面未知点空隙,生成采动覆岩空隙空间曲面可视化模型。本发明能够实现对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三维空隙分布特征的连续监测,为确定注浆充填关键参数提供科学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6321103B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610812671.7
申请日:2016-09-0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中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充填协同人工矿柱回收房式煤柱方法,采用投料井和管道将地面固体物料和胶结物料运送至房柱式采空区,在煤房区域按一定距离浇筑多个人工矿柱,并采用抛矸机对煤房其他区域抛矸充填;在多个人工矿柱和煤房充填体联合支护的条件下,采用连续采煤机进行煤柱的回收,再在回采后在原煤柱区域浇筑人工矿柱,并采用抛矸机对原煤柱区域进行抛矸充填;固体充填协同人工矿柱回收房式煤柱系统主要包括物料输送系统、联合支护系统和煤柱回收系统,通过柱槽的构建、人工矿柱的浇筑、采空区的抛矸充填和煤柱的回采,不仅能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而且能在推进环境保护和资源开采协调发展的同时丰富我国房式煤柱回采理论与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06351690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851121.6
申请日:2016-09-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F1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13/066
Abstract: 一种夯实刮板输送机及夯实方法,适用于煤矿井下的充填开采。它包括夯实刮板、过渡刮板、夯实油缸、刮板链、挂链、转向轮毂、升降平台、卸料口、插板、拉移油缸。夯实刮板布置在液压支架尾梁正下方,过渡刮板布置在相邻液压支架之间,夯实刮板和过渡刮板间通过卡槽链接,夯实刮板通过夯实油缸固定在液压支架尾梁上,过渡刮板用挂链悬挂在液压支架尾梁上;转向轮毂固定在机头机尾底座上;在夯实刮板右侧开有卸料口,卸料口可由插板密封,拉移油缸通过推拉插板控制卸料口的闭合;夯实油缸可以控制夯实刮板上下移动,实现对充填物料的夯实。本夯实刮板输送机可以实现物料的自我落料和夯实,对采空区充填效果好,在水平煤层条件下适用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3940669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410149522.8
申请日:2014-04-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3/08
Abstract: 一种固体充填材料力学特性测试方法,首先对固体充填材料进行破碎筛分,按设定粒径级配制备试验试样;其次将试验试样分层逐层装入压实钢筒,每层50mm,装完后平整装料表面;并测量固体充填材料装料高度h;接着将圆形活塞缓慢放入压实钢筒中,并固定压实钢筒于万能试验机上;然后以力加载速率对固体充填材料进行加载至工作面原岩应力,记录加载过程中的压力F与位移S;最后处理试验数据,得到充填材料的力学特性。为实现“三下”煤层的安全开采提供理论依据。此测试方法简单易行,准确性高,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405439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558087.4
申请日:2014-10-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F1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15/00
Abstract: 一种矿山投料缓冲器安装方法,首先在储料仓上口安装起吊钢梁,采用锚杆加托盘的方式对起吊钢梁两端进行托起固定,在起吊钢梁中间位置处用两组锚索对吊钢梁加固固定;在固定好的起吊钢梁上安装动滑轮和手拉葫芦;在储料仓上口偏下一点位置浇筑圆台,并在圆台上预留双减震拱形梁框架梁窝;通过动滑轮和手拉葫芦下放安装双减震拱形梁于圆台预留框架梁窝处,在双减震拱形梁两端打地锚,并浇筑水泥对其进行封闭固定;在双减震拱形梁上搭接盖板,在中部预留缓冲器的安装位置;通过动滑轮和手拉葫芦下放安装缓冲器于预留位置;撤回盖板、动滑轮和手拉葫芦,完成缓冲器的安装。其方法简单,实现了对矿山投料缓冲器的有序、高效、安全的安装。
-
公开(公告)号:CN103940669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49522.8
申请日:2014-04-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3/08
Abstract: 一种固体充填材料力学特性测试方法,首先对固体充填材料进行破碎筛分,按设定粒径级配制备试验试样;其次将试验试样分层逐层装入压实钢筒,每层50mm,装完后平整装料表面;并测量固体充填材料装料高度h;接着将圆形活塞缓慢放入压实钢筒中,并固定压实钢筒于万能试验机上;然后以力加载速率对固体充填材料进行加载至工作面原岩应力,记录加载过程中的压力F与位移S;最后处理试验数据,得到充填材料的力学特性。为实现“三下”煤层的安全开采提供理论依据。此测试方法简单易行,准确性高,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9847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01059.4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山东能源集团西北矿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量动载协同三维扫描制备不同破碎程度岩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岩样的孔隙裂隙、岩样的密度和岩样的超声波纵波波速对待制备岩样进行筛选,获得待制备试样;对所述待制备试样进行动载冲击,并采用声发射监测待制备试样内部裂隙的产生情况,获得声发射监测结果;基于所述声发射监测结果对待破碎岩样进行动载冲击和分类,获得待筛选岩样;采用三维裂隙扫描对所述待筛选岩样进行孔隙率筛选,获得不同破碎程度的岩样。本发明通过三维孔隙裂隙扫描、岩石超声波测试、实验室测试、定性定量分析等方法,能够制备不同破碎程度的岩样,为分析不同破碎程度或应力路径岩体的再承载力学特性研究提供前提。
-
公开(公告)号:CN106869994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161348.2
申请日:2017-03-1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中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F1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收房式煤柱的人工矿柱尺寸和间距的确定方法,在回收房式煤柱过程中,将房式煤柱对上方顶板的支护过程分为人工矿柱单独支护顶板阶段和人工矿柱协同固体充填材料联合支护阶段;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和温克尔地基模型分别针对两个阶段的支护特点,建立了人工矿柱和顶板的力学模型,得出了人工矿柱的受力情况。根据人工矿柱所受载荷应小于其许用应力[σ1]的判别准则,得到两个支护阶段人工矿柱许用应力与人工矿柱尺寸a×a和人工矿柱间距l之间的关系,由上述关系得到了不同阶段人工矿柱尺寸和间距的关系。最终综合确定人工矿柱尺寸和间距的大小。其方法简单易行,准确性高,对于我国房式煤柱安全回采基础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4775819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138681.2
申请日:2015-03-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部倾斜煤层回采巷道矿压控制开采方法,采用充填开采条带和综采工作面协调布置,每两个充填开采条带之间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充填开采条带完成回采后,回采巷道采用沿空留巷的办法留设作为中间的综采工作面的回采巷道使用,充填工作面仰斜布置,前进式开采,综采工作面俯斜布置,后退式开采,充填开采条带宽度35~45m,综采工作面宽度是充填条带的3~4倍,该方法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回采巷道受临近采空区集中应力影响的问题,有效地控制了沿空留巷围岩的矿压显现,减小了巷道的围岩变形,保证了采区工作面的安全回采,而且沿空留巷的技术减少了工作面之间保护煤柱造成的资源损失,提高了采区资源的回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74721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078329.8
申请日:2025-01-17
Applicant: 西安科技大学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级筛分与斜面分离式煤矸分选系统及方法,属于井下煤矸智能分选领域。该系统包括煤矸石粒径多级筛分子系统、斜面式煤矸分选子系统和高精度煤矸识别分选子系统。首先煤矸石粒径多级筛分子系统根据煤和矸石的粒径进行多级筛分,筛分后输送至斜面式煤矸分选子系统;其次斜面式煤矸分选子系统利用不同粒径煤和矸石在斜面式皮带输送机上的物理特性差异,通过控制斜面式皮带输送机的关键参数,实现煤和矸石的初步分选;最后高精度煤矸识别分选子系统采用Relief‑MRMR‑SVM模型对煤和矸石进行精确识别,并控制机械臂进行分拣,实现深度优化分选。本发明通过3个紧密配合的子系统及方法,实现了煤和矸石的精确分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