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7774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311295584.5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1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内螺纹接头,包括API圆螺纹本体,所述API圆螺纹本体包括第一内螺纹段、圆锥面段和第二内螺纹段,其中,第一内螺纹段、圆锥面段和第二内螺纹段自API圆螺纹本体的端部至底部依次布置;该结构在API圆螺纹本体受力均匀且较小的位置切削了若干个螺纹的牙型,对螺纹的连接强度影响不大,又缓解了螺纹的应力集中,加工方便,操作简单,同时,因螺纹牙型的减少,可加快螺纹上扣速度,也可减少错扣发生的几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71529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311277341.9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填砂管泥浆污染实验装置及方法,属于岩石驱替实验技术领域,包括侵入单元和反排单元,能模拟泥浆对人工填砂裂缝的影响,通过该装置开展了实验,分析得出重泥浆在填砂管中的侵入和返排规律,填砂管、量筒及中间容器连接,可以通过改变泥浆粒径得到在低密度泥浆和重泥浆侵入的规律性结论,中间容器连接用于测量其压力的压力计;高压储气罐用于提供氮气,本发明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在现场快速实现岩石参数的测定。实验方法可以较简单的获取各参数:渗透率、侵入距离、返排率等;且本方法可以通过改变泥浆粒径得到在低密度泥浆和重泥浆侵入的规律性结论。
-
公开(公告)号:CN11984238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311348119.3
申请日:2023-10-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氧化石墨烯杂化聚丙烯酰胺耐高温压裂液及其制备方法,按比例在水中加入纳米氧化石墨烯,为了避免发生团聚现象,放置在超声分散机中,在超声功率为19.86Hz条件下分散15min,以保证纳米氧化石墨烯均匀分散在水溶液中;再按照上述配方依次加入黏土稳定剂、破胶剂、助排剂、聚丙烯酰胺、pH调节剂和交联剂,即可制备形成交联冻胶压裂液。
-
公开(公告)号:CN106869880B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510921016.0
申请日:2015-12-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砂岩储层酸化方法,包括:根据砂岩储层的测井资料,对砂岩储层进行酸化分级;根据每个酸化等级的砂岩储层的厚度,确定每个酸化等级的砂岩储层的酸液的用量;根据每个酸化等级的砂岩储层的射孔数量和射孔孔眼参数,确定每个酸化等级的砂岩储层的暂堵剂的用量;暂堵剂在预设温度下可降解;按照酸化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每个酸化等级的砂岩储层依次注入前置液、酸液和顶替液,并在为每个酸化等级的砂岩储层的下一级砂岩储层注入前置液时,为每个酸化等级的砂岩储层注入暂堵剂,以使暂堵剂填充所述每个酸化等级的砂岩储层的部分射孔孔眼。本发明提供的砂岩储层酸化方法,能够对砂岩储层进行均匀酸化,且能够降低砂岩储层酸化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91424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311424296.5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水力裂缝暂堵效果装置及实验方法,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裂缝渗透率模式下的压裂液滤失模拟方法,从模拟井筒处水力裂缝单翼缝起裂出发,设计考虑水力裂缝初始缝宽与支撑剂粒径比例系数、裂缝渗透率模式影响下的压裂液滤失,实现水力裂缝暂堵效果的准确模拟,为裂缝暂堵参数优化提供实验手段及设计依据。在井筒处模拟水力裂缝单翼缝起裂,计算水力裂缝初始缝宽与支撑剂粒径比例系数为α,通过模拟实验裂缝渗透率模式压裂液滤失,根据泵注排量Q实验进行水力裂缝暂堵效果实验。最终模拟水力裂缝暂堵效果,准确的模拟水力裂缝暂堵效果,指导非常规油气开发中水力裂缝暂堵转向压裂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799330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1337573.4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洪涛 , 刘豇瑜 , 黄锟 , 刘彧轩 , 黄龙藏 , 任登峰 , 耿海龙 , 袁学芳 , 秦世勇 , 冯觉勇 , 彭芬 , 范文同 , 刘辉 , 刘军严 , 景洪涛 , 周小君 , 杨双宝 , 秦德友 , 齐军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筒暂堵的优化方法,根据流体动力学和离散元技术耦合的方法建立流体‑颗粒两相流动模型,通过井筒参数、暂堵颗粒材料基础参数,仿真参数;计算提取单位压降、颗粒溢出率和封堵状态作为暂堵评价参数,得到暂堵颗粒的最优施工参数,考虑颗粒‑颗粒、颗粒‑壁面间的作用力以及流体对颗粒的作用力来进行耦合模拟,单位压降值越大反映暂堵效果越好颗粒溢出率越小,封堵效果越好,封堵状态是对封堵位置暂堵剂颗粒的排列展开分析,如暂堵剂颗粒均匀堆积存在较大孔隙,则无法起到良好的暂堵效果,反之,则封堵效果越好,能够真实准确的预测暂堵剂颗粒在井筒内的运移过程和运移机理,实现对暂堵剂的封堵位置和封堵效果进行相关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799088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1339906.7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洪涛 , 曹立虎 , 吴红军 , 刘己全 , 刘举 , 张宝 , 耿海龙 , 孙涛 , 黎真 , 徐海霞 , 钟诚 , 齐军 , 宋明哲 , 杨双宝 , 王桥 , 张安治 , 杨忠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气井管柱动态沉积过程的模拟装置及方法,属于采油气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油气井管柱有机固相动态沉积过程的模拟装置,包括多个独立模拟管柱,每个独立模拟管柱入口连接有气体流量计、两端连接有压力表,整个装置共用一套流体体系,所有独立模拟管柱处于同一个温度控制系统,通过设置每个管柱的回压来控制管柱内压力,平衡稳定后单独取下,统计其压差、流速、沉积量数据,从而明确高压油气井管柱有机固相动态沉积过程,同时对管柱内沉积有机固相及沉积后流体成分分析,明确沉积过程中流体物性变化。本发明在同一个温度条件,可以测定不同压力下有机固相沉积量及成分,避免流量、流动时间等因素的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481415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0119666.9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姚茂堂 , 彭芬 , 黄锟 , 袁学芳 , 刘举 , 黄龙藏 , 张晖 , 任登峰 , 谢向威 , 周建平 , 刘会锋 , 任慧宁 , 秦世勇 , 杨双宝 , 钟婷 , 王克林 , 刘豇瑜 , 郭斌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岩心损害率的检测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岩心夹持器、装液容器、气测部件以及处理芯片。在岩心饱和装液容器中的地层水后,通过气测部件获取岩心夹持器中的岩心的第一渗透率;并在岩心饱和装液容器中的压裂液后,再次获取岩心的第二渗透率;处理芯片再根据第一渗透率和第二渗透率计算岩心的损害率。在岩心损害率的检测装置的工作过程中,无需移动岩心,直接可以通过气测部件检测岩心的第一渗透率和第二渗透率,并根据第一渗透率和第二渗透率计算岩心的损害率,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外部环境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并且能够准确的获取致密岩心的渗透率,从而提高了岩心损害率的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110484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211518599.9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斜度井裂缝间距的优化方法及系统,获取大斜度井分段射孔的位置,得到先压裂缝和后压裂缝,建立先压裂缝和后压裂缝的大斜度井井间距优化物理模型;求解大斜度井井间距优化物理模型得到裂缝三维诱导应力数值模型,获取裂缝三维诱导应力数值模型上先压裂缝顶部和后压裂缝中部处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的诱导应力值;将后压裂缝投影在先压裂缝所在面,假设两条裂缝投影有重叠,令后压裂缝中部处诱导应力值为零时的裂缝间距作为最大裂缝间距,假设两条裂缝投影无重叠,令先压裂缝顶部处诱导应力值为零时的裂缝间距作为最小裂缝间距,本发明根据大斜度井在空间上的诱导应力特征,给出了避免裂缝融合和裂缝干扰的裂缝间距的优化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737107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210763614.X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洪涛 , 刘豇瑜 , 黄锟 , 刘举 , 杨双宝 , 黄龙藏 , 秦世勇 , 肖阳 , 任登峰 , 刘子龙 , 任慧宁 , 彭芬 , 刘辉 , 范文同 , 冯觉勇 , 姚茂堂 , 刘守昱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7/18 , G06T17/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人工裂缝评估方法,属于石油储层领域。本发明综合运用地质模型和一维岩石剖面建立区域地应力场模型,建立地应力模型有别于传输的地质属性体建模方法,通过整个岩体加载区域应力和岩体受力变形生成的,其地应力场效果更加真实。将裂缝网络分为人工裂缝主裂缝形成的断裂部分和天然裂缝、人工微裂缝构成的损伤区域,综合地质模型、地质力学模型和断损耦合理论,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运用压裂施工曲线的相应特征进行解释,根据解释特征曲线的峰值变化,识别出改造裂缝的缝网复杂程度。与微地震监测相比,节约了上百万的测试解释费用,结合断损耦合预测模型能很好的解释支撑人工裂缝。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