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41191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1811556849.1
申请日:2018-12-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9B2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致密气藏压裂液滤失伤害模拟装置及方法,该致密气藏压裂液滤失伤害模拟装置包括:气体中间容器、压裂液中间容器、减压装置以及岩心固定装置;岩心固定装置具有用于盛放岩心的密闭的容置腔;岩心固定装置的一端具有分别与容置腔连通的进管口和出管口;气体中间容器的出口与进管口连通;岩心固定装置的另一端具有循环管口,循环管口的入口端与容置腔连通,出口端与气体中间容器的内腔连通;压裂液中间容器的出口与进管口连通,以使压裂液从进管口进入至容置腔中对岩心进行模拟压裂伤害,减压装置与出管口连通,用于平衡容置腔内的压力,从而有效避免了模拟过程中岩心泄气的情况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模拟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737107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210763614.X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洪涛 , 刘豇瑜 , 黄锟 , 刘举 , 杨双宝 , 黄龙藏 , 秦世勇 , 肖阳 , 任登峰 , 刘子龙 , 任慧宁 , 彭芬 , 刘辉 , 范文同 , 冯觉勇 , 姚茂堂 , 刘守昱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7/18 , G06T17/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人工裂缝评估方法,属于石油储层领域。本发明综合运用地质模型和一维岩石剖面建立区域地应力场模型,建立地应力模型有别于传输的地质属性体建模方法,通过整个岩体加载区域应力和岩体受力变形生成的,其地应力场效果更加真实。将裂缝网络分为人工裂缝主裂缝形成的断裂部分和天然裂缝、人工微裂缝构成的损伤区域,综合地质模型、地质力学模型和断损耦合理论,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运用压裂施工曲线的相应特征进行解释,根据解释特征曲线的峰值变化,识别出改造裂缝的缝网复杂程度。与微地震监测相比,节约了上百万的测试解释费用,结合断损耦合预测模型能很好的解释支撑人工裂缝。
-
公开(公告)号:CN115012908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110241849.8
申请日:2021-03-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7/005 , E21B33/1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暂堵剂的性能确定系统和性能确定方法,该性能确定系统包括:控制装置、裂缝装置,以及与裂缝装置入口连接的盛放装置、与裂缝装置出口连接的回压泵、与裂缝装置的底部连接的围压泵。其中,盛放装置用于盛装添加了暂堵剂的改造液,裂缝装置用于模拟储层的裂缝,并接收来自盛放装置的改造液,围压泵用于对裂缝装置施加围压;回压泵用于对裂缝装置施加回压,控制装置与回压泵和围压泵均连接,用于根据采集到的裂缝装置入口处的压力值、回压泵的压力值和围压泵的压力值控制围压泵的工作状态,以及根据预设时间段内的裂缝装置入口处的压力变化,实现更加准确的确定暂堵剂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483015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011144680.6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超深层气藏巨厚储层改造复合分段方法和装置,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标志层中的各储层的储层特征,确定标志层中储层对应的精细分层,其中,每个精细分层包括至少一个储层,各精细分层对应的储层的储层特征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根据相邻相似特征,确定各精细分层对应的机械分层,每个机械分层包括至少一个精细分层;根据相似相邻特征,确定机械分层对应的暂堵分层;对暂堵分层进行改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深层气藏巨厚储层改造复合分段方法,使得超深层气藏巨厚储层在进行改造时可以实现对储层的均匀改造,使巨厚储层改造更加充分,实现单井大幅提产。
-
公开(公告)号:CN111985669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10431449.6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裂缝性储层的改造方式选择方法、装置和设备,该方法包括:确定储层中M条裂缝中,每条裂缝被激活时需要的第一最小加压压力;根据每条裂缝对应的第一最小加压压力,确定N条裂缝被激活时需要的第二最小加压压力;根据该第二最小加压压力和该第二最小加压压力对应的裂缝的水平最小主应力,确定第二最小加压压力对应的裂缝的激活净压力值;根据该激活净压力值选择储层的改造方式;该改造方式包括酸化改造、酸压改造或加砂压裂改造。本发明提供的裂缝性储层的改造方式选择方法、装置和设备,提高了储层改造的成功率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38295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0302875.1
申请日:2022-03-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3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垢型转化的高温高压气井井筒解堵方法及系统,1.将氢氧化物或碳酸盐配合入井流体复合而成的液体作为转化剂溶液,注入井筒中;2.关闭井口,待井筒的硫酸盐垢与转化剂溶液混合反应完全后,开井返排;3.返排后进行酸化解堵作业,待酸化解堵作业完成后,完成井筒解堵。将CaSO4、BaSO4、SrSO4等难溶于酸的硫酸盐垢转化为易溶于酸的物质,如Ca(OH)2、CaCO3、BaCO3等,返排后将硫酸根离子排出地层及井筒,再使用酸液清洗井筒及地层,保证解堵充分。
-
公开(公告)号:CN11606804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1277399.4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砾石层中砾石种类、含量和大小的预测方法,涉及石油勘探开发钻井技术领域,先将一系列不同种类、粒径的砾石分别和泥岩粉末混匀,砾石含量与已知的砾石层中砾石含量相同,依据目标砾石层的埋藏深度计算出上覆岩层压力;再将混合物与上覆岩层压力范围一一对应,在各自上覆岩层压力下压制,测量得到的每个岩石样品的声波传播速度和密度,再结合每个岩石样品中砾石种类、含量、粒径,得到砾石种类、粒径和含量与声波传播速度、密度之间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回归方程;最后利用实际生产测井得到的砾石层声波传播速度和密度,分别利用第一、第二和第三回归方程求出对应的砾石种类、粒径和含量,完成砾石层中砾石种类、含量和大小的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913755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110182508.8
申请日:2021-02-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结垢模拟装置,该装置包括:输入单元、模拟单元、拍摄单元、回收单元;输入单元、模拟单元、回收单元依次连接,拍摄单元架设在模拟单元的上方;其中,输入单元用于向模拟单元输入气体和流体;模拟单元用于根据输入单元输入的气体和流体形成结垢;拍摄单元用于对模拟单元形成结垢的过程进行拍摄;回收单元用于对流经模拟单元后流出的气体和水进行容纳。通过模拟不同地层温度压力条件、地层条件、流体类型及气液比等参数,结垢模拟装置可以模拟并拍摄不同结垢形成的全过程,从而有效确定了高压气井在地层条件下结垢的形成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362289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010384351.2
申请日:2020-05-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27 , E21B43/267 , C09K8/68 , C09K8/7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层改造方法,所述储层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以0.2‑15m3/min的排量向储层中注入20‑300m3的工作液;2)以1‑10m3/min的排量向储层中注入5‑100m3的工作液和转向剂的混合物;3)以1.5‑15m3/min的排量向储层中注入30‑500m3的工作液和支撑剂的混合物或酸液;4)再次注入所述工作液进行顶替。本发明通过工作液激活储层中部分微裂缝,转向剂进入微裂缝中可以降低工作液的滤失,使工作液能够进一步激活微裂缝以形成裂缝网络,储层中油气通过裂缝网络向外渗出,从而能够提高油气开采的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341191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811556849.1
申请日:2018-12-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9B2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致密气藏压裂液滤失伤害模拟装置及方法,该致密气藏压裂液滤失伤害模拟装置包括:气体中间容器、压裂液中间容器、减压装置以及岩心固定装置;岩心固定装置具有用于盛放岩心的密闭的容置腔;岩心固定装置的一端具有分别与容置腔连通的进管口和出管口;气体中间容器的出口与进管口连通;岩心固定装置的另一端具有循环管口,循环管口的入口端与容置腔连通,出口端与气体中间容器的内腔连通;压裂液中间容器的出口与进管口连通,以使压裂液从进管口进入至容置腔中对岩心进行模拟压裂伤害,减压装置与出管口连通,用于平衡容置腔内的压力,从而有效避免了模拟过程中岩心泄气的情况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模拟误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