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6668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311228149.0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说明书涉及油气田勘探与开发领域,尤其涉及致密岩石突破压力测量系统、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所述系统包括:岩样、气体注入器、气体接收器、气体成分检测器、至少一组声学传感器及控制组件;气体注入器与岩样宽度方向的一端连接,用于以初始气体注入压力及预设温度向岩样内部注入气体;气体接收器用于收集从岩样末端排出的气体;气体成分检测器,用于检测从岩样末端输出的注入气体的成分及含量;控制组件,用于根据声学接收器采集到的通过岩样的声信号、根据不同声学接收器位置的突破压力及整体突破压力,确定岩样的平均突破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72046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311274873.7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沉积正演的沉积控制因素影响评估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针对沉积体系的沉积控制因素,确定对应的控制参数取值范围,根据控制参数类型确定取值规则,根据设定的初始值和取值规则,得到控制参数的取值系列,建立控制参数的对照组;基于每个对照组,利用选定模拟方法,得到对照组中每个取值对应的沉积模拟结果;根据沉积模拟结果定量表征控制参数对沉积系统表征参数的影响趋势、敏感性和相关性。该方法建立了系统性定量化的沉积控制因素影响评估技术流程;能够提高基于沉积正演的数据挖掘处理能力,有效定量评估各个控制因素对于沉积体系的影响,在沉积体系分布预测中提供定量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成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99774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10580019.7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侯连华 , 周川闽 , 庞正炼 , 林森虎 , 赵忠英 , 廖凤蓉 , 姜晓华 , 米敬奎 , 韩文学 , 于志超 , 罗霞 , 麻伟娇 , 于聪 , 田华 , 吴松涛 , 张丽君 , 国建英 , 毕丽娜
IPC: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地层可压性的分析方法及装置,涉及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黏土矿物含量、总有机碳含量,确定脆性指数;根据原地水平地应力差、压裂形成水平缝网时的最大水平地应力差、最小水平地应力差,确定水平应力差指数;根据原地垂向地应力差、压裂形成垂向缝网时的最大垂向地应力差、最小垂向地应力差,确定垂向应力差指数;根据天然裂缝密度、天然裂缝宽度、天然裂缝走向与最大水平地应力垂直方向夹角,确定天然裂缝指数;根据层理密度与层理宽度,确定层理指数;根据脆性指数、水平应力差指数、垂向应力差指数、天然裂缝指数、层理指数,确定可压性指数。本发明可以提高页岩地层可压性分析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53453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311091573.5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5/20 , G06F30/20 , G01N33/24 , G01K13/0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石样品均匀加热的评价方法,利用岩石样品加热过程中样品表面温度、升温速率、样品热导率、样品等效直径、样品孔隙度控制样品表面温度与样品中心温度的关系,建立岩石样品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关系式,确定岩石均匀加热的等效直径与升温速率匹配关系,从而实现岩石样品的均匀加热,为提高实验效率与实验结果可靠性提供了基础,对准确评估页岩原位加热过程中确定温度和升温速率条件下产出油气量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20760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310763384.1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侯连华 , 米敬奎 , 廖凤蓉 , 韩文学 , 于志超 , 罗霞 , 麻伟娇 , 于聪 , 田华 , 姜晓华 , 赵忠英 , 庞正炼 , 林森虎 , 周川闽 , 吴松涛 , 张丽君 , 国建英
IPC: G16C20/10 , G06F30/28 , G06F119/14 , G06F119/08 , G06F113/08 , G06F111/04
Abstract: 本文涉及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页岩加热各产物的资源丰度评价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基于对多个页岩样品进行加热模拟实验获得的单位质量可转化有机质在各预设升温速率及各预设流体压力条件下升温至各预设温度时生成的各产物的量,确定出不同升温速率与不同流体压力下影响的指前因子计算模型,进而得到各产物的反应速率及转化率,基于各产物的转化率,计算得到不同升温速率与不同流体压力下的单位面积可采出的各产物的资源丰度,能够实现不同升温速率与不同流体压力下各产物的资源丰度的量化计算,并保证资源丰度的计算精度,解决页岩原位转化开发中不同产物分类评价难题,为预测不同类型产物的油气资源量与开发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50119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10112001.4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3/2251 , G01N23/2204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页岩的热致微裂缝模拟实验装置以及实验方法,该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夹持件以夹持页岩,箱体上设置有观察窗;还具有压力控制组件和温度控制组件以为箱体内增加压力和为箱体内升温;还设置有监测组件以监测箱体内的压力和温度;还具有信息采集件和信息处理系统,信息采集件被配置为通过观察窗实时监测页岩的热致微裂缝产生、延展或发育的状态信息;信息处理系统连接信息采集件以能够对信息采集件采集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能够实现在箱内对夹持件夹持的页岩的环境升温升压从而达到真实模拟的地层状态,能够对页岩的热致微裂缝在不同压力和不同温度的产生、延展或发育的状态信息进行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72173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311262041.3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10/04 , G06Q50/02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油气最终可采油气量快速评价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井的平均日产油量,目标井为页岩油生产井,平均日产油量为目标井最大日产油量之后第3个月的平均日产油量;根据目标井的压裂段参数和相应压裂段参数平均值,确定标准化系数,利用标准化系数对平均日产油量进行标准化,得到标准平均日产油量;根据得到的标准平均日产油量,利用最终可采油量与标准平均日产油量间的第一对应关系,预测目标井的最终可采油量。该方法实现了生产井生产初期利用油气生产数据对最终可采油气量进行快速准确预测,为勘探部署与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67382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310274237.8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30/2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层正演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人工智能和油气勘探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原始地质沉积数据和地质特征数据;通过预先训练的地质定量模型和地质特征数据对原始地质沉积数据进行调整得到目标地质沉积数据;基于目标地质沉积数据为目标区域构建目标地层正演模型。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得到能反映地质真实情况的精确的地层模型,可以克服人为因素影响、可以提高构建地层正演模型的工作效率和降低地层正演模型的模拟结果的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8644421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310226466.2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T5/7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古地貌立体恢复方法、装置和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沉积盆地周缘古陆隆起的平面分布范围;基于沉积盆地的区域构造特征和源‑汇体系对沉积盆地进行地貌分析,以确定沉积盆地的沉积地貌高低关系;基于古陆隆起的平面分布范围,以及沉积盆地的沉积地貌高低关系,生成沉积盆地及其周缘的古地貌等高线平面图;对古地貌等高线平面图中的等高线节点进行内插处理,以生成沉积盆地及其周缘的三维古地貌立体图。该方法使得古地貌特征进行立体显示,以直观且突出地表达沉积期区域古地貌特征,更为合理地反映沉积来源-沉积充填-沉降中心的演变特征,为资源勘查和油气勘探中生烃坳陷展布、有利储层分布和有利区带评价提供了资料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552468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310176322.0
申请日:2023-02-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T7/00 , G06V10/40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热致裂缝特征的智能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页岩热致裂缝图像,再基于页岩热致裂缝模型,通过识别第一页岩热致裂缝图像,获得页岩热致裂缝特征,并将页岩热致裂缝特征添加在第一页岩热致裂缝图像中,获得第二页岩热致裂缝图像;其中,页岩热致裂缝模型是通过训练页岩热致裂缝图像和页岩热致裂缝特征之间的关系获得。本申请通过将第一页岩热致裂缝图像输入到训练完成的页岩热致裂缝模型中,从而输出准确的包含有页岩热致裂缝特征的第二页岩热致裂缝图像,消除人工对第一页岩热致裂缝图像进行特征识别和标注产生的误差,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识别的工作量和提高识别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