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页岩原位加热抑制硫化氢生成条件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46669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311000534.X

    申请日:2023-08-09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页岩原位加热抑制硫化氢生成条件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基于页岩原位加热模拟实验,分别以温度及升温速率为控制因子,确定在页岩原位加热模拟实验过程中各产物的表征量,其中各产物包括硫化氢及油气;基于在页岩原位加热模拟实验过程中各产物的表征量,确定在控制因子下页岩原位加热各产物表征量的评价信息;根据各产物表征量的评价信息,确定抑制硫化氢生成的控制因子范围,以利用控制因子范围指导页岩原位加热。本说明书能够为原位加热开发页岩油气过程中选择油气产量佳、硫化氢产量少的加热程序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

    页岩热致裂缝特征的智能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552468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310176322.0

    申请日:2023-0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热致裂缝特征的智能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页岩热致裂缝图像,再基于页岩热致裂缝模型,通过识别第一页岩热致裂缝图像,获得页岩热致裂缝特征,并将页岩热致裂缝特征添加在第一页岩热致裂缝图像中,获得第二页岩热致裂缝图像;其中,页岩热致裂缝模型是通过训练页岩热致裂缝图像和页岩热致裂缝特征之间的关系获得。本申请通过将第一页岩热致裂缝图像输入到训练完成的页岩热致裂缝模型中,从而输出准确的包含有页岩热致裂缝特征的第二页岩热致裂缝图像,消除人工对第一页岩热致裂缝图像进行特征识别和标注产生的误差,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识别的工作量和提高识别效率。

    制备激光微区剥蚀系统用有机流体标准样品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87137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099086.2

    申请日:2018-09-20

    Inventor: 于聪 黄凌 胡国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激光微区剥蚀系统用有机流体标准样品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第一样品室、第二样品室、恒压泵、真空泵、温控系统、U型管液氮冷阱及激光发射系统;激光发射系统为用于发射激光,并对第一样品室中的液体样品进行激光轰击的激光发射系统;第一样品室设置有进样口、出气口,第一样品室的出气口通过管路经由第二阀门与第二样品室的进气口相连;第二样品室的出气口通过管路经由第三阀门与U型管液氮冷阱相连通;恒压泵通过管路依次经由第四阀门、压力表与第一样品室相连;真空泵通过管路与第二样品室相连;温控系统分别与第一样品室、U型管液氮冷阱及激光微区剥蚀系统进样口电连接;所述第一样品室、第二样品室分别设置有样品池。

    页岩的热致微裂缝模拟实验装置以及模拟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0119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10112001.4

    申请日:2023-02-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页岩的热致微裂缝模拟实验装置以及实验方法,该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夹持件以夹持页岩,箱体上设置有观察窗;还具有压力控制组件和温度控制组件以为箱体内增加压力和为箱体内升温;还设置有监测组件以监测箱体内的压力和温度;还具有信息采集件和信息处理系统,信息采集件被配置为通过观察窗实时监测页岩的热致微裂缝产生、延展或发育的状态信息;信息处理系统连接信息采集件以能够对信息采集件采集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能够实现在箱内对夹持件夹持的页岩的环境升温升压从而达到真实模拟的地层状态,能够对页岩的热致微裂缝在不同压力和不同温度的产生、延展或发育的状态信息进行监测。

    一种页岩油赋存状态的评价方法、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05039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211424141.7

    申请日:2022-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油赋存状态的评价方法、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可以包括:对获取的页岩样品进行视域标记,并基于场发射扫描电镜对页岩样品进行成像分析,以确定页岩样品的烃类初始赋存状态;使用至少两种试剂先后对页岩样品进行索式抽提,并分别对抽提物进行分析,以确定每次抽提出的抽提物中的地球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基于场发射扫描电镜对每次抽提后的页岩样品进行成像分析,以确定不同烃类赋存与页岩样品的孔隙结构和矿物组分的对应关系,以实现对页岩油赋存状态的评价。该方法有效弥补了页岩油赋存状态难以表征、无法建立不同赋存组分与孔隙结构和矿物组成关系的问题,为页岩含油性和可动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