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324002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908816.3
申请日:2016-10-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IPC: G01N2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3/046
Abstract: 一种基于岩石分类的多尺度数字岩心的碳酸盐岩孔隙结构表征方法,首先通过CT扫描技术获得不同分辨率的岩心图像,然后将获得的数字岩心二值分割,将优化后不同分辨率的数字岩心组合到一起,从而获得多尺度数字岩心,评价数字岩心的孔隙结构参数并与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对比,最后对获得的多尺度数字岩心基于岩石层理、孔隙结构等进行区域划分,接着对这些区域进行性质分类,将分类结果进行汇总并填充到性质相同的区域。本发明将不同尺度的数字岩心进行组合,既能够表征介质的物理性质又满足了其对分辨率的要求;同时本发明对获得的多尺度数字岩心进行岩性分类,该方法可以极大减小分析计算难度,为处理更加复杂、非均质性更强的岩心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2361646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29189.6
申请日:2020-10-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流调控双循环耦合型高温热泵系统,高温热泵系统由热源供给单元、高温热泵循环单元和热产物生产单元组成,热源供给单元通过蒸发器与高温热泵循环单元连接,高温热泵循环单元由准两级压缩式热泵循环与双闪蒸注气压缩式热泵循环耦合而成,热产物生产单元依据热产物的温升变化,依次通过第二冷凝器、过冷器和第一冷凝器与高温热泵循环单元连接,采用双闪蒸注气压缩式热泵循环与准两级压缩式热泵循环耦合的方式,在不同温度阈值范围内对热产物进行多级供热,减少了大温差换热造成的火用损失,提高了大温跨条件下高温热泵系统的热力学性能,改善了系统的热交换效率和制蒸汽效果,有利于工业废热回收及高温热泵系统制蒸汽领域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6707365B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611108483.2
申请日:2016-12-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1V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监测地热储层温度和裂缝分布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通过纳米示踪剂进行一次测量就能够得到地热储层的温度分布,其返回曲线能够用来确定阈值纳米示踪剂发生反应的时间,然后再通过时间反过来确定地热储层的阈值温度位置,最后结合阈值纳米示踪剂和非纳米示踪剂的响应曲线,确定地热储层的温度分布,最后根据至少两个生产井中阈值纳米示踪剂的数量确定地热储层裂缝分布,实现了地热储层的温度分布和裂缝分布的真实监测,同时还可以实现地热储层温度和裂缝分布情况的反复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697998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11452904.X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沉积环境模拟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拟沉积物搬运过程的沉积环境的系统及方法。模拟沉积物搬运过程的沉积环境的系统分为环形沉积环境模拟系统和槽型沉积环境模拟系统,环形沉积环境模拟系统设置有底座,底座上固定有第一控制面板,底座内部固定有第一动力系统;底座上端固定有活动立柱,活动立柱上端固定有环形通道,环形通道设置有外壁和内壁。外壁和内壁上设置有进料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与水管连接。环形通道设置有对接端,对接端上设置有凸起和第一凹槽,对接端多个拼接成一个环形,凸起与第一凹槽插接。本发明克服了室内实验搬运距离过短的弊端,同时有效的缩短了实验占地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853934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739093.3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H02G1/08
Abstract: 一种芯缆牵引及加压穿管装置,涉及芯缆穿管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加压充气机构、牵引机构、牵引速度调控机构,所述的加压充气机构通过耐压管道连接有护套软管的一端,所述的护套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耐压仓,所述的牵引机构设有从耐压仓内输出并穿过护套软管进入耐压管道内的牵引缆,所述的耐压管道内放置有芯缆,所述的牵引缆的端部用以与芯缆的端部连接,所述的牵引速度调控机构与牵引机构连接,并用以控制牵引机构的牵引速度。本发明通过加压充气机构在穿缆过程中使护套软管内径增大,避免了穿管过程中芯缆的损伤。通过设置牵引速度调控机构,可对牵引芯缆的速度进行精确控制,适用于不同管径的芯缆穿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2361646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011129189.6
申请日:2020-10-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徐敬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流调控双循环耦合型高温热泵系统,高温热泵系统由热源供给单元、高温热泵循环单元和热产物生产单元组成,热源供给单元通过蒸发器与高温热泵循环单元连接,高温热泵循环单元由准两级压缩式热泵循环与双闪蒸注气压缩式热泵循环耦合而成,热产物生产单元依据热产物的温升变化,依次通过第二冷凝器、过冷器和第一冷凝器与高温热泵循环单元连接,采用双闪蒸注气压缩式热泵循环与准两级压缩式热泵循环耦合的方式,在不同温度阈值范围内对热产物进行多级供热,减少了大温差换热造成的火用损失,提高了大温跨条件下高温热泵系统的热力学性能,改善了系统的热交换效率和制蒸汽效果,有利于工业废热回收及高温热泵系统制蒸汽领域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6707365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108483.2
申请日:2016-12-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1V1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监测地热储层温度和裂缝分布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通过纳米示踪剂进行一次测量就能够得到地热储层的温度分布,其返回曲线能够用来确定阈值纳米示踪剂发生反应的时间,然后再通过时间反过来确定地热储层的阈值温度位置,最后结合阈值纳米示踪剂和非纳米示踪剂的响应曲线,确定地热储层的温度分布,最后根据至少两个生产井中阈值纳米示踪剂的数量确定地热储层裂缝分布,实现了地热储层的温度分布和裂缝分布的真实监测,同时还可以实现地热储层温度和裂缝分布情况的反复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854225B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010741387.1
申请日:2020-07-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昊姆(上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压力级补气式高温热泵蒸汽系统,属于高温热泵系统应用扩展领域,所述热泵蒸汽系统包含热源入口,热源节流阀,蒸发器,热源出口,补气压缩机,主体压缩机,冷凝器,回热控制阀组,第一回热器,过冷器,一级膨胀阀,第一闪蒸器和二级膨胀阀等组件构成,通过系统内多级压力调控,有效提高系统制热效果及制蒸汽效率,高温热泵循环模块部分采用低压、中压、高压以及补气压四级压力有效控制循环冷媒的工作状态,降低系统内压缩机的耗功,提升系统制热效果进而提升了制蒸汽的效率,有利于高温热泵系统结构优化及热泵制蒸汽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1854225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41387.1
申请日:2020-07-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昊姆(上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压力级补气式高温热泵蒸汽系统,属于高温热泵系统应用扩展领域,所述热泵蒸汽系统包含热源入口,热源节流阀,蒸发器,热源出口,补气压缩机,主体压缩机,冷凝器,回热控制阀组,第一回热器,过冷器,一级膨胀阀,第一闪蒸器和二级膨胀阀等组件构成,通过系统内多级压力调控,有效提高系统制热效果及制蒸汽效率,高温热泵循环模块部分采用低压、中压、高压以及补气压四级压力有效控制循环冷媒的工作状态,降低系统内压缩机的耗功,提升系统制热效果进而提升了制蒸汽的效率,有利于高温热泵系统结构优化及热泵制蒸汽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