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72277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010588100.6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IPC: B01D53/14
Abstract: 一种物理化学复合CO2吸收体系,属于CO2吸收体系技术领域。现有技术中CO2复合吸收体系往往存在着不同吸收剂之间传质效率低的问题,导致吸收后进入解吸塔的富液中掺杂大量尚未吸收饱和的贫液,本发明利用合理的物理吸收剂与化学吸收剂配比,使吸收体系能够自发分层,提高整个体系的负载量;用活化剂与纳米颗粒互相配合提高传质效率,并且发现了添加适量的抗氧化剂能够有效的增加体系的循环稳定性和负载量。减少了进入吸收塔的液量,节约解析过程能源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03616410B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310313794.2
申请日:2013-07-25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山东赛瑞石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nventor: 张建 , 李清方 , 刘海丽 , 陆诗建 , 尚明华 , 王鑫 , 何利民 , 黄少伟 , 张新军 , 孙广领 , 单童 , 王增林 , 庞会中 , 刘东杰 , 于惠娟 , 孙志英 , 吴鲁宁 , 朱红彬 , 张宁宁 , 张磊 , 陆胤君
IPC: G01N25/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5/4826
Abstract: 一种气体的化学溶剂吸收与解吸反应热测量装置,包括外壳、内壳、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板、计算机和电源,反应器设在内壳的中部,外壳与内壳之间设有隔热材料,在内壳外周上下部各自设有一套热电阻加热器HGU和HGL,在内壳与反应器设有玻璃纤维隔热层,在隔热层内设有热电偶,在反应器中下部外周设有玻璃纤维板,在玻璃纤维板与反应器之间设有热电阻主加热器HR,在反应器的上部至外壳上顶部设有一根进液管和一根排气管,在底上部至外壳顶上部设有热电偶和排液管;压力传感器、内壳内热电偶、反应器内的热电偶,反应器外部的热电偶和玻璃纤维板热电偶的信号线与数据采集板相联,数据采集板与计算机相联,电源与内壳外和反应器的电加热器相联。
-
公开(公告)号:CN105126586B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510529951.2
申请日:2015-08-26
Applicant: 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42 , Y02C1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包括风机、吸收塔、富液泵、第一热泵系统、第二热泵系统、贫富液换热器、解吸塔、再沸器、二氧化碳冷却器、气液分离器、贫液泵以及贫液冷却器。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中,基于风机、吸收塔、富液泵、第一热泵系统、第二热泵系统、贫富液换热器、解吸塔、再沸器、二氧化碳冷却器、气液分离器、贫液泵以及贫液冷却器的设置,通过第一热泵系统、第二热泵系统以及贫富液换热器的多次换热,能够有效地且充分地利用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内部的闲置余热,降低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能量损耗,提高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富液的解吸能力、贫液的再吸收能力以及二氧化碳的捕集纯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413395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603106.5
申请日:2015-09-21
Applicant: 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nventor: 李清方 , 陆诗建 , 张建 , 刘海丽 , 张新军 , 陆胤君 , 尚明华 , 张媛媛 , 张启阳 , 庞成志 , 吴士雷 , 黄凤敏 , 陈慧 , 张俊杰 , 陈文 , 孙岳涛
IPC: B01D5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体吸收降膜反应器,包括夹套、湿壁柱、液体分布机构、上固定机构、下固定机构、气体分布机构以及密封机构。夹套具有内壁、外壁、内壁形成容置腔以及外壁围绕内壁中部形成第一空腔,第一空腔设有导热介质进口和导热介质出口;湿壁柱具有壁部以及由壁部围绕形成的中空部;液体分布机构包括螺旋分布器以及顶帽;上固定机构具有与夹套的容置腔连通的出气口;下固定机构具有允许湿壁柱穿过的第一开口;气体分布机构包括下盖、环形腔部以及气液隔离板,下盖具有侧壁以及底壁,侧壁设有多个内进气孔,底壁设有第二开口和排液口;环形腔部设有与外部带压气体连通的外进气孔;密封机构具有供湿壁柱穿过且固定连接于下盖的第二开口。
-
公开(公告)号:CN105126586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529951.2
申请日:2015-08-26
Applicant: 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42 , Y02C1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包括风机、吸收塔、富液泵、第一热泵系统、第二热泵系统、贫富液换热器、解吸塔、再沸器、二氧化碳冷却器、气液分离器、贫液泵以及贫液冷却器。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中,基于风机、吸收塔、富液泵、第一热泵系统、第二热泵系统、贫富液换热器、解吸塔、再沸器、二氧化碳冷却器、气液分离器、贫液泵以及贫液冷却器的设置,通过第一热泵系统、第二热泵系统以及贫富液换热器的多次换热,能够有效地且充分地利用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内部的闲置余热,降低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能量损耗,提高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富液的解吸能力、贫液的再吸收能力以及二氧化碳的捕集纯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79314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116485.9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德仕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D53/14
Abstract: 一种低能耗高效协同二氧化碳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二氧化碳吸收捕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组分:羟乙基乙二胺4.5~7.5g,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1.5~4.5g,催化剂0.015~0.06g和水;制备步骤:(1)有机胺类化合物0.82~2.45g,哌嗪0.68~2.05g,乙醇16~40g和水4~10g反应,得到组分A;(2)将组分A减压蒸馏,干燥,得到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3)将步骤(2)得到的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羟乙基乙二胺,催化剂和水混匀并超声分散,得到低能耗高效协同二氧化碳吸收剂。本发明具有低能耗、吸收量大、解吸量大、解吸速率高、循环再生性能好、原料和合成工艺简单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413395B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510603106.5
申请日:2015-09-21
Applicant: 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nventor: 李清方 , 陆诗建 , 张建 , 刘海丽 , 张新军 , 陆胤君 , 尚明华 , 张媛媛 , 张启阳 , 庞成志 , 吴士雷 , 黄凤敏 , 陈慧 , 张俊杰 , 陈文 , 孙岳涛
IPC: B01D5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体吸收降膜反应器,包括夹套、湿壁柱、液体分布机构、上固定机构、下固定机构、气体分布机构以及密封机构。夹套具有内壁、外壁、内壁形成容置腔以及外壁围绕内壁中部形成第一空腔,第一空腔设有导热介质进口和导热介质出口;湿壁柱具有壁部以及由壁部围绕形成的中空部;液体分布机构包括螺旋分布器以及顶帽;上固定机构具有与夹套的容置腔连通的出气口;下固定机构具有允许湿壁柱穿过的第一开口;气体分布机构包括下盖、环形腔部以及气液隔离板,下盖具有侧壁以及底壁,侧壁设有多个内进气孔,底壁设有第二开口和排液口;环形腔部设有与外部带压气体连通的外进气孔;密封机构具有供湿壁柱穿过且固定连接于下盖的第二开口。
-
公开(公告)号:CN111701402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586659.5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再生塔顶余热回收系统和工艺,属于再生塔余热回收技术领域。二氧化碳捕集工艺的再生塔顶排出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的再生气还携带大量热量,本系统利用溴化锂溶液的吸放热性质,以溴化锂溶液为传热介质,成功的将这一部分热量收集并应用。主要包括:再生塔、再生气出口、蒸发器、发生器、气液分离器、溶液增压泵、溶液热交换器、吸收器、冷凝器、冷剂泵、水包、喷淋泵、气水分离器、调压阀、煮沸器外部蒸汽管线、溶液煮沸器。能够将100℃以上的再生气能量转化为144℃的水蒸气能量从而利用到溶液煮沸器。
-
公开(公告)号:CN111672277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588100.6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B01D53/14
Abstract: 一种物理化学复合CO2吸收体系,属于CO2吸收体系技术领域。现有技术中CO2复合吸收体系往往存在着不同吸收剂之间传质效率低的问题,导致吸收后进入解吸塔的富液中掺杂大量尚未吸收饱和的贫液,本发明利用合理的物理吸收剂与化学吸收剂配比,使吸收体系能够自发分层,提高整个体系的负载量;用活化剂与纳米颗粒互相配合提高传质效率,并且发现了添加适量的抗氧化剂能够有效的增加体系的循环稳定性和负载量。减少了进入吸收塔的液量,节约解析过程能源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08744888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607934.X
申请日:2018-06-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265 , B01D53/1406 , B01D53/1418 , B01D53/1425 , B01D53/1431 , B01D53/1475 , B01D53/1493 , B01D53/18 , B01D53/24 , B01D2252/204 , B01D2257/504 , B01D2258/02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海上平台油气开采尾气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属于二氧化碳回收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油气开采尾气通过开采尾气管路(2)接入透平膨胀机(19)中,透平膨胀机(19)连接第一超重力机(3),透平膨胀机(19)同时连接闪蒸单元,闪蒸单元连接第二超重力机(11);第二超重力机(11)以及闪蒸单元连接二氧化碳收集单元,还设置有配液槽(15),配液槽(15)的输出液与第二超重力机(11)输出的贫液通过管路返回第一超重力机(3)。利用本适用于海上平台油气开采尾气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对海上平台油气开采的尾气进行收集后,对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天然气实现了回收,有效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