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1348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339281.9
申请日:2023-10-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心力学参数计算领域,涉及一种多尺度耦合的岩石力学参数模拟计算方法。本发明结合分子尺度的力学仿真模拟和数字岩心尺度的有限元模拟方法进行计算。首先将待测岩心样品进行扫描实验,对扫描得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数字岩心;采用分水岭方法对数字岩心内的各组分进行分割,得到数字岩心中不同组分的分布情况;利用分子尺度的力学仿真模拟方法,构建不同矿物组分的分子模型,计算其在传统实验条件下的力学参数;通过对数字岩心中各矿物组分设置由分子尺度的模拟得到的力学参数,通过有限元方法施加宏观应变,快速计算整体岩心的岩石力学参数。本发明避免了传统实验方法的时间和成本消耗,为油藏开发方案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5526086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211326213.4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代理模型的碳酸盐岩油藏水驱突破时间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用公开某油藏实际生产历史数据集;S2:根据油藏生产动态将油藏天然水驱分为四种水驱类型;S3:使用有限元概念模型对油藏相关参数进行模拟计算,得到数值模拟样本数据集;S4:构建四种水驱突破时间预测分模型;S5:构建四种水驱突破时间预测分模型的训练集;S6:对每种水驱突破时间预测分模型进行训练,最后得到训练好的预测模型;S7:对训练好的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处理,得到最终的碳酸盐岩油藏水驱突破时间预测模型。使用本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油藏水驱突破时间预测方法耗时长、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的缺点,可以有效指导实际油井具体的开发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8228614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651663.3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F30/27 , G06Q50/02 , G06F111/04 , G06F111/10 , G06F111/0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藏开发优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多代理模型的裂缝性气藏智能化提采方法,包括:建立基础裂缝性气藏模型;根据不同的裂缝特征,创建多种裂缝模型;构建基于排水或注气方案的多套概念化地质模型,评估不同排水或注气方案对气田开发的影响;结合不同的注采比及采收率,对多种方案进行匹配筛选;利用组合优化算法对日注气量、注气时机、日排水量以及排水时机进行模拟并将优选出的参数融合,得出较优的组合方案;采用对抗神经网络优化参数得出最佳方案。本发明采用组合优化算法和对抗神经网络,解决了裂缝性气藏气水同产导致的产气能力下降,采收率低下的问题,具有计算简单、参数设置少、够处理的变量数目多,适于求解复杂的优化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35016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374480.3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F30/27 , G06N3/006 , G06F111/0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的油藏井位选取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将所述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划分网格;读取油藏模拟资料,确定油藏可动用潜力的评价指标;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油藏可动用综合潜力,并以此划分井位候选区;综合考虑油井的理论收益、相对开发难度、单井潜力产能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对所述多目标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设置约束条件;根据优化算法对所述目标函数求解,每个解对应一个井位;在获得的目标函数的解的集合中,根据收益、开发难度或产能选取最终结果,从而确定井位。本发明采用易得参数,可适用于油气田开发前、中、后期,计算工作量少,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651973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803423.6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页岩油可动用性评价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页岩油可动用界限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运用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对页岩岩心成像,得到一系列页岩岩心二维内部孔隙结构图片,然后进行滤波、降噪处理,组合生成页岩的三维数字岩心图像;应用分水岭方法,提取孔隙特征,分析半径、形状因子参数,得到岩心内不同孔隙形状及占比;分别建能反映不同孔隙结构的分子模型并在孔隙中填充页岩油分子并进行几何优化;基于模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页岩油分子均以吸附态形式存在于孔隙内时的孔隙半径,并取加权平均计算出页岩油的可动用界限。采用本发明方法可以快速、高效的计算出页岩油的可动用界限。
-
公开(公告)号:CN116108704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386106.9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F30/20 , G06N3/006 , G06Q50/02 , G06F119/14 , G06F119/08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热能井网优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算法优化地热田矢量化井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注入井位置、干热岩储层初始温度及地热田区域形状、面积并进行合理划分;初始化生产井初始位置,设置生产井待优化井位数目和约束条件;建立目标函数,根据目标函数计算生产井适应度值并分别与相应的个体极值和全局极值比较得到当前个体极值和全局极值,进而得到井网布局最优结果;根据井网布局最优结果优化裂缝特征;初始化裂缝位置及特征,根据最优目标函数更新裂缝位置及特征;裂缝特征向最优结果更新结束得最优裂缝特征,完成井网布局和裂缝特征的优化。本发明分别优化井网布局及裂缝特征,为地热田合理高效的布井及压裂缝网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5373028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127777.5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放空漏失井段测井曲线重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通过对地震反演属性体进行重采样;建立地震属性参数地质模型,随后对目的层内所有钻井沿井筒提取上述地震属性参数曲线;再以获取到的目的层所有完整曲线的关键井为样本数据,构建多个隐含层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多次迭代训练神经网络模型从而建立地震属性参数曲线与测井曲线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最终以无测井曲线钻井的地震属性参数为输入,应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生成目标井的缺失测井曲线。使用本发明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缝洞型油藏漏失防空段基础信息缺失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73028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211127777.5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1V1/46 , G01V1/50 , G06F30/27 , G06F18/214 , G06N3/04 , G06N3/08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放空漏失井段测井曲线重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通过对地震反演属性体进行重采样;建立地震属性参数地质模型,随后对目的层内所有钻井沿井筒提取上述地震属性参数曲线;再以获取到的目的层所有完整曲线的关键井为样本数据,构建多个隐含层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多次迭代训练神经网络模型从而建立地震属性参数曲线与测井曲线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最终以无测井曲线钻井的地震属性参数为输入,应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生成目标井的缺失测井曲线。使用本发明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缝洞型油藏漏失防空段基础信息缺失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6104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230105.6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F18/27 , G06F30/27 , G06F30/28 , G06F30/23 , G06F30/25 , G06T17/20 , G06Q50/02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涉及一种砂潜共生油藏层间窜流识别方法,具体步骤为:构建目标油田砂潜共生油藏的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示踪剂在砂岩‑潜山油藏间输运的窜流函数;建立砂岩层和潜山层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设置上覆砂岩油藏示踪剂类型、砂岩层和潜山层示踪剂浓度;设置上注下采的生产模式并输出示踪剂浓度;分析示踪剂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示踪剂的流动方向定量表征砂潜共生油藏窜流机理。本发明具有高精度和低成本的特点,能够适应砂岩层和潜山层之间复杂的地质结构变化,有助于优化油藏开发策略,提高采收率,并减少油气资源的浪费,增强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634119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082531.9
申请日:2023-02-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F30/20 , E21B43/00 , E21B49/00 , G06F17/11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深层地热能开发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深层裂缝‑基岩互层型干热岩热能开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离散裂缝网络模型,考虑多孔介质传热、达西定律以及固体力学即热‑流‑固物理场,对于所述离散裂缝网络模型进行修订;对于修订后的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分别采用上注下采、下注上采、同层注采三种不同注采方式分别进行模拟;根据生产井产水温度与携热工质的注入速度、注入温度及生产压差之间的关系,选取裂缝‑基岩互层发育热储的最优注采方式和注采参数。本发明通过建立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对干热岩储层进行逼真细致的描述,更加接近于真实场景下的干热岩储层,使得模拟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