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7106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23140.0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9B23/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构造模拟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海山俯冲物理模拟装置和分析方法。海山俯冲物理模拟装置包括载体、海山构造系统、俯冲动力系统和俯冲角度控制系统。海山构造系统设有移动件和隔挡件,移动件活动设于载体,并且设有海山模型和流动颗粒层,海山模型用以模拟海山,流动颗粒层用以模拟上覆板块;隔挡件固定设于载体,用以阻止流动颗粒层运动;俯冲动力系统设于载体,并且与移动件连接,用以驱动海山模型和流动颗粒层运动;俯冲角度控制系统与载体连接,用以调节载体的倾斜度,以模拟海山模型俯冲的角度。本发明实现了对海山向正在持续发育的增生楔体的俯冲运动的模拟机制,进而可以有效分析海山俯冲对上覆板块及增生楔发育变形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4637046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210253302.4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走滑断裂分层活动性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基于地层层位定义特征、断裂定义特征和分支断层发育特征,确定待勘探油田位置的走滑断裂分层变形样式;对于分层变形走滑断裂,通过统计单条断裂各构造层的断裂活动性数据,生成断裂分层的活动差异定性信息;根据活动差异定性信息,基于预设差异性参数,确定上下构造层顶界面处断裂的活动差异定量信息;根据活动差异定性信息和活动差异定量信息,生成待勘探油田位置的走滑断裂分层活动性信息,从而可精准表征走滑断裂的分层活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9501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231759.4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1V1/28 , G06F30/20 , G01V1/30 , G01V1/3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前陆冲断带构造模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确定前陆冲断带的平衡剖面、对前陆冲断带进行物理模拟的物理模拟演化结果、以及目标材料的数值模拟演化结果,其中,目标材料为对前陆冲断带中盐层或煤层进行物理模拟时所需的材料;根据物理模拟演化结果和数值模拟演化结果,得到目标数值模拟演化结果;根据前陆冲断带的平衡剖面、物理模拟演化结果和目标数值模拟演化结果,得到目标演化过程信息。本申请的方法,提高了地质模型精细解释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5174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325192.7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地质构造研究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先存凸起模拟走滑断裂演化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其中,基于先存凸起模拟走滑断裂演化的实验装置,包括:底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的边沿与第二板体的边沿对接设置,并形成对接缝,第一板体的上表面和第二板体的上表面共同形成实验基准平面;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中的至少一者,以使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中的至少一者相对于另一者可活动设置;模型放置件,位置可移动地设置于实验基准平面内,模型放置件用于承载先存凸起模型。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缺乏研究先存凸起对走滑断裂的影响性研究的实验装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637046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253302.4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走滑断裂分层活动性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基于地层层位定义特征、断裂定义特征和分支断层发育特征,确定待勘探油田位置的走滑断裂分层变形样式;对于分层变形走滑断裂,通过统计单条断裂各构造层的断裂活动性数据,生成断裂分层的活动差异定性信息;根据活动差异定性信息,基于预设差异性参数,确定上下构造层顶界面处断裂的活动差异定量信息;根据活动差异定性信息和活动差异定量信息,生成待勘探油田位置的走滑断裂分层活动性信息,从而可精准表征走滑断裂的分层活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334150B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510824521.3
申请日:2015-11-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nventor: 钟大康 , 李勇 , 毛亚昆 , 杨宪彰 , 孙海涛 , 雷刚林 , 张春伟 , 吴超 , 张鹏 , 能源 , 王点 , 刘云龙 , 祝海华 , 李卓沛 , 王爱 , 姜振昌 , 周煜哲 , 赵岳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陆盆地砂岩储层成岩过程与孔隙演化过程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储层成因及岩石学特征;确定埋藏过程及构造抬升与沉降时期;利用阴极发光显微镜和/或微区矿物定量分析确定储层成岩作用类型、特征及强度,恢复成岩过程;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或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确定储集空间特征及孔隙演化过程。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分析埋藏过程复杂、深度极大、孔隙极小、孔渗极低的前陆盆地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过程与孔隙演化过程。利用该方法在平面和剖面上可以预测不同地区砂岩储层的质量,找到更多更大的油气田。
-
公开(公告)号:CN11910786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294631.9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9B23/4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走滑运动角度定量控制物理模拟装置及方法。包括:至少两个板块模拟组件以及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至少两个板块模拟组件连接,以驱动至少两个板块模拟组件进行走滑运动;其中,每个板块模拟组件包括底板和至少一个角度调节件;底板与驱动机构连接;角度调节件可拆卸地安装于底板上,以调整模拟地壳变形过程的走滑运动角度。本技术方案实现了对走滑运动角度的精确控制,提高了对走滑运动过程的模拟准确性和真实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48046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769241.6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16C20/30 , G16C20/70 , G16C10/00 , G06F30/2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固体表面流体运移特性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其中的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岩石表面的第一扫描图像数据;基于第一扫描图像数据,确定目标岩石表面的位置分布;以及获取混合润湿的目标岩石表面的第二扫描图像数据以及流体润湿角的变化区间;基于第二扫描图像数据,确定目标岩石表面的不同润湿性区块分布;基于各润湿区块的流体润湿角的变化区间,确定各润湿区块的固液相互作用力区间;基于位置分布、不同润湿性区块分布以及各润湿区块的固液相互作用力区间,确定目标岩石表面的流体运移特性。通过上述方法,可以使目标岩石表面的流体运移的模拟更加贴近实际微观流体运移情况,以提高流体运移模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334150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10824521.3
申请日:2015-11-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nventor: 钟大康 , 李勇 , 毛亚昆 , 杨宪彰 , 孙海涛 , 雷刚林 , 张春伟 , 吴超 , 张鹏 , 能源 , 王点 , 刘云龙 , 祝海华 , 李卓沛 , 王爱 , 姜振昌 , 周煜哲 , 赵岳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陆盆地砂岩储层成岩过程与孔隙演化过程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储层成因及岩石学特征;确定埋藏过程及构造抬升与沉降时期;利用阴极发光显微镜和/或微区矿物定量分析确定储层成岩作用类型、特征及强度,恢复成岩过程;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或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确定储集空间特征及孔隙演化过程。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分析埋藏过程复杂、深度极大、孔隙极小、孔渗极低的前陆盆地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过程与孔隙演化过程。利用该方法在平面和剖面上可以预测不同地区砂岩储层的质量,找到更多更大的油气田。
-
公开(公告)号:CN11976110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704422.7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6F30/23 , G06F113/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套管形态确定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储层水平压裂时目标套管形变的影响因子的模型结构、材料参数和接触关系构建初始有限元模型;对所述初始有限元模型中的断裂上盘地层、断裂下盘地层、水泥环和目标套管进行网格划分,并设置断裂上盘地层和断裂下盘地层的位移加载边界的加载模式为位移衰减加载模式,以形成目标有限元模型;通过所述目标有限元模型执行模拟任务,得到模拟结果;根据所述模拟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套管的形变状态。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实现套管剪压变形形态的准确确定,从而确定套管变形防控的方向,防止水力压裂过程中的过井断裂被激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