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度试油工作液沉降稳定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18881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210299652.0

    申请日:2012-08-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密度试油工作液沉降稳定性测试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高温老化罐、压力传感测试设备和滑轴支架;滑轴支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测试平台和垂直于该测试平台设置的滑杆;压力传感测试设备包括探针、压力传感器、传感器显示屏、电机、外壳和电控箱,电机、电控箱、传感器显示屏和压力传感器固定于外壳上,压力传感器与传感器显示屏连接,压力传感器与滑杆固定在一起,探针垂直设置于压力传感器的下方,电机与滑杆连接;高温老化罐设于测试平台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装置的测试方法。上述装置采用压力传感器能够定量模拟测试出试油工作液井下长时间高温静止时的沉降稳定性,为现场作业选择试油工作液类型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一种高密度超微试油工作液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94186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126338.7

    申请日:2013-04-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密度超微试油工作液及其制备方法。以重量份计,该高密度超微试油工作液的原料组成包括:水100-500份、抗高温分散剂0.1-10份、抗高温分散稳定剂0.1-10份、氢氧化钠0.6-2.0份、防聚结剂5-30份、流型调节剂0.1-10份、滤失控制剂0.1-8份和加重剂,且该高密度超微试油工作液的密度为1.5-2.5g/cm3。该高密度超微试油工作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搅拌条件下,在水中按顺序加入各原料,混合均匀后,得到该高密度超微试油工作液。本发明的高密度超微试油工作液具有优良的高温沉降稳定性和流变性,适用于深井、超深井的试油作业条件。

    一种高密度试油工作液沉降稳定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18881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210299652.0

    申请日:2012-08-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密度试油工作液沉降稳定性测试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高温老化罐、压力传感测试设备和滑轴支架;滑轴支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测试平台和垂直于该测试平台设置的滑杆;压力传感测试设备包括探针、压力传感器、传感器显示屏、电机、外壳和电控箱,电机、电控箱、传感器显示屏和压力传感器固定于外壳上,压力传感器与传感器显示屏连接,压力传感器与滑杆固定在一起,探针垂直设置于压力传感器的下方,电机与滑杆连接;高温老化罐设于测试平台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装置的测试方法。上述装置采用压力传感器能够定量模拟测试出试油工作液井下长时间高温静止时的沉降稳定性,为现场作业选择试油工作液类型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一种高密度试油工作液沉降稳定性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2814944U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20417256.9

    申请日:2012-08-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密度试油工作液沉降稳定性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高温老化罐、压力传感测试设备和滑轴支架;滑轴支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测试平台和垂直于该测试平台设置的滑杆;压力传感测试设备包括探针、压力传感器、传感器显示屏、电机、外壳和电控箱,电机、电控箱、传感器显示屏和压力传感器固定于外壳上,压力传感器与传感器显示屏连接,压力传感器与滑杆固定在一起,探针垂直设置于压力传感器的下方,电机与滑杆连接;高温老化罐设于测试平台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装置采用压力传感器能够定量模拟测试出试油工作液井下长时间高温静止时的沉降稳定性,为现场作业选择试油工作液类型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一种管道式高效冷凝装置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510718U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21461603.6

    申请日:2019-09-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式高效冷凝装置,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相互嵌套而设的内管及外管,所述内管两端设置有与物料管道连接的快接阀门,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留设有间隙,且外管两端与所述内管外壁密封连接,以此形成冷凝腔,所述冷凝腔顺物料输送方向的前端设置有冷却水进口,末端设置有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凝腔内安装有螺旋状隔板。本冷凝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可直接连接于物料输送管路就可以使用,不再需要传统的搅拌式冷凝桶;冷却水在螺旋状隔板中停留时间长,使得本装置热交换更加充分,冷却效果好,同时节约水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