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2731829U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20351452.0
申请日:2012-07-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33/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压井作业密封器,属油田采油工程修井技术领域,由上接头、底塞、下接头组成,底塞通过剪钉固定在上接头内,下接头与上接头通过螺纹连接。对于新下入井的光油管、带工具串的注水管柱和抽油泵下油管作业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连接到下井管柱的适当位置直接下井管柱下到位置后,打压将剪钉剪断,底塞下行到井底,油管连通完井、再次起油管时投入堵塞器,实现不压井起或下油管。在油井生产管柱中连接本实用新型下井到位即可实现不压井防喷作业,承压能力可达40MPa以上,一次下入管柱,可重复实现密封油管防喷作业,安全可靠,降低了作业成本和作业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0515121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626128.1
申请日:2019-07-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震数据振幅补偿处理中偏移距规则化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地震数据中单炮数据,用单炮数据中的原始偏移距道头字减去最小偏移距值得到第一道头字;用第一道头字除以偏移距增量并取整得到第二道头字,用第二道头字加上最小偏移距值得到规则化的偏移距道头字;以规则化的偏移距道头字作为偏移距参数对地震数据进行振幅补偿处理。根据最小偏移距值和偏移距增量对原始偏移距道头字简单的规则化运算,使规则化后的偏移距道头字的偏移距增量连续变化,偏移距均匀分布;同时,以规则化的偏移距道头字作为偏移距参数对地震数据进行振幅补偿处理,能够取得较好的振幅补偿处理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514883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110679718.8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藏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层‑岩性油藏刻画方法。本发明在对断层‑岩性油藏进行刻画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包括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井震结合开展人机联作解释,明确构造特征,而且,根据目的层砂体厚度、测井相和储层预测多方面进行储层分析,厘定储层展布范围,以准确评价断层‑岩性油藏的圈闭展布范围,及时建设产能,具有实用性和时效性,为断层‑岩性油藏勘探开发提供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3514883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679718.8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藏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层‑岩性油藏刻画方法。本发明在对断层‑岩性油藏进行刻画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包括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井震结合开展人机联作解释,明确构造特征,而且,根据目的层砂体厚度、测井相和储层预测多方面进行储层分析,厘定储层展布范围,以准确评价断层‑岩性油藏的圈闭展布范围,及时建设产能,具有实用性和时效性,为断层‑岩性油藏勘探开发提供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1060986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0996100.7
申请日:2019-10-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及岩性油藏评价方法。通过对声波测井数据、密度测井数据与地震子波数据进行褶积得到初始的合成地震记录,根据VSP测井数据对初始的合成地震记录进行标定得到标定后的合成地震记录;根据初始的合成地震记录和校正的合成地震记录确定声波时差的校正系数;根据目的层段的已知井的测井资料确定校正系数,并对声波测井曲线进行校正,将校正结果结合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反演方法得到层速度数据体,可以精确地实现对钻井位置之外的区域、或层位的层速度的确定,进而使得地层压力的预测更加精准,最终根据地层压力得到的含油气评价结果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0727030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1008373.2
申请日:2019-10-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子波多极值特征联合分析的储层预测方法。使用确定性子波对波阻抗模型正演模拟得到全序列、分界面的反射波形图;结合多极值形态特征,分别采用横向波形对比法、纵向反射分析法对正演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明确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在地震资料上提取能够反映储层的多张地震振幅属性图;对多张地震振幅属性图进行联合解释,预测储层的展布区域。在正演模拟过程中从全序列和分界面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为分析反映储层的波形变化打下基础;同时在确定储层与地震反射波的位置及波形特征关系时,采用横向波形对比法和纵向反射分析法,分析了储层响应特征及影响储层响应的反射结构,对储层的预测结果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0568492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774946.6
申请日:2019-08-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时移地震资料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方法,属于石油勘探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时移地震资料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方法,包括计算振幅相对变化率和纵波阻抗相对变化率,依据振幅频度图,以任意一幅振幅频度图为基准对其它振幅数据进行一致性校正,根据得到的一致性校正后的振幅数据计算振幅相对变化率;依据沿目的层位的纵波阻抗数据,根据纵波阻抗数据计算纵波阻抗相对变化率;根据振幅相对变化率和纵波阻抗相对变化率,预测剩余油分布。将本发明利用时移地震资料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的油藏开发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283582B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811217352.7
申请日:2018-10-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V1/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校正的补偿方法,属于地震资料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测线进行常规的速度分析建立起叠加速度模型,以叠加速度代替地层平均速度,通过野外近地表观测数据计算近地表地层平均速度。通过炮检距、反射点深度确定地层入射角和地层出射角;在依据入射角定律根据表层速度、地层平均速度确定近地表地层入射角和近地表地层出射角,以此获得补偿系数,用补偿系数对基本静校正量进行补偿。本发明考虑到了近地表地层入射角、近地表地层出射角对静校正的影响,将该影响以补偿系数的形式对静校正量进行补偿,使得补偿后的静校正误差减小,提高了地震剖面叠加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568500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774956.X
申请日:2019-08-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V1/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去除地震资料中多次波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对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CDP道集数据,对CDP道集数据进行动校正、动校正拉伸切除和拉冬变换处理并作为原始道集数据,对拉冬变换后的CDP道集数据进行近道内切除和AVO重建,提取有效信号得到有效信号道集数据;原始道集数据减去有效信号道集数据得到噪声道集数据,对噪声道集数据进行设定尺度的噪声压制得到噪声压制道集数据;有效信号道集数据加上噪声压制道集数据得到有效道集数据,对有效道集数据进行反动校正并输出;实现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去除多次波,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有利于降低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提高成像质量,为后续地震资料处理和应用提供较好的前提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9441438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218008.X
申请日:2018-10-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构造复杂区岩性边界表征方法,将研究区域所有井地层划分至单层,建立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图;对各单层逐井进行沉积微相识别,根据沉积微相识别结果及各单层的砂岩厚度分布情况,确定各单层砂体边界;根据单层中各井所在位置的岩性、电性特征约束砂体边界,确定各井与岩性边界的关系;根据单层的砂岩厚度分布情况及各井与岩性边界的关系,将该单层的所有井的岩性边界进行组合,完成构造复杂区岩性边界表征。不需要依靠地震储层预测判断,仅依靠地质手段即可完成;通过单个井的沉积微相、岩性、电性特征关系进行分析,便可对岩性边界进行判断,不需要对单层进行任何处理;对于构造复杂区,能够运用地质手段高效的刻画岩性边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