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2022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053137.9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青海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湖北兴和电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G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路母线金具,属于输变电技术领域。包括两个接线端、两个伸缩节、管母线两端的两个线夹、管母线一端的管母端盖、管母线另一端与对应接线端之间的伸缩结构和管母端盖与对应接线端之间的偏移结构,管母端盖位于对应端的线夹的外侧,管母线位于两个接线端之间且其另一端敞口;伸缩结构沿管母线所在的方向设置,其插设在管母线的另一端内,其能在管母线所在的方向运动;偏移结构设于管母端盖的外端面上,其与对应端的接线端的内端万向连接;接线端与对应端的线夹之间通过伸缩节连接。具有简单、便于安装和重量轻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20934810U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22246790.9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青海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湖北兴和电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G5/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跨路母线金具,属于输变电技术领域。包括两个接线端、两个伸缩节、管母线两端的两个线夹、管母线一端的管母端盖、管母线另一端与对应接线端之间的伸缩结构和管母端盖与对应接线端之间的偏移结构,管母端盖位于对应端的线夹的外侧,管母线位于两个接线端之间且其另一端敞口;伸缩结构沿管母线所在的方向设置,其插设在管母线的另一端内,其能在管母线所在的方向运动;偏移结构设于管母端盖的外端面上,其与对应端的接线端的内端万向连接;接线端与对应端的线夹之间通过伸缩节连接。具有简单、便于安装和重量轻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20964283U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22246737.9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青海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湖北兴和电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母线的悬挂装置,属于输变电技术领域。包括构架、悬垂绝缘子串、管母线和悬吊金具组件,悬吊金具组件固定在管母线上且其上斜拉有两串悬垂绝缘子串;两串悬垂绝缘子串呈V形,其上端与构架连接,其下端与V型联板铰接;V型联板通过挂板与悬吊金具组件铰接;悬吊金具组件包括主挂点金具、安全备用挂点金具和释放型拉杆,主挂点金具和安全备用挂点金具均固定在管母线上,安全备用挂点金具位于主挂点金具靠近构架的一侧,挂板的下端与主挂点金具铰接且其处于拉紧状态,安全备用挂点金具通过释放型拉杆与挂板的中部铰接,释放型拉杆处于非拉紧状态;挂板的下端脱离管母线时,释放型拉杆被拉紧以悬挂管母线。
-
公开(公告)号:CN114548542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49904.5
申请日:2022-02-1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青海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微网接入新能源配电系统的动态协同经济调度方法,包括获取新能源配电网系统负荷、配电网与微网各机组最大出力与发电成本;建立配网DED模型,计算配电网满足负荷需求的最优生产成本;建立微网DED模型,计算满足最低总运行成本的功率传输调度方式;建立含多微网接入新能源配电系统的动态协同经济调度模型,对全局能量进行优化管理。本发明考虑分布式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和配网与微网利益主体的差异性,基于分析目标级联理论,建立了多微网接入下的主动配电系统DED模型,可为主动配电系统安全、稳定、经济性运行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有利于电网运行人员对整个主动配电系统的全局能量进行优化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1740487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564071.X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青海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直流配电网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高海拔地区及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柔性直流配电网,其包括风力发电模块、光伏发电模块、储能模块、传输模块和负载,风力发电模块和光伏发电模块均与储能模块电连接,储能模块通过传输模块与负载电连接。本申请的一种高海拔地区及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柔性直流配电网供电稳定,资源利用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80146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234249.2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青海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变流器的协同运行控制方法;包括:收集就地量测的直流电压、频率等电气信息;在电气信息的基础上对互联变流器柔性控制的外环进行设计,以实现集群子系统间功率协同互济和多互联变流器功率分配;对互联变流器柔性控制的内环进行设计,实现多运行模式自适应平滑切换;从稳态层面分析所提控制的可行性,在多种运行模式下均可正常运行;利用模块化建模,分析所提控制策略对系统小扰动特性的影响。本发明适用于多个直、交流微电网地理位置临近的场景,可以充分调动所有分布式电源、储能等的备用容量,提升全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供电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566970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150060.6
申请日:2022-02-1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青海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双魁 , 孙建聿 , 李书山 , 王鹏 , 吕钧章 , 刘小兵 , 马宏霞 , 赵修文 , 赖丽 , 陈永超 , 董朝辉 , 马鸿翔 , 王玲 , 张强 , 张存朝 , 周冰雁 , 张玮 , 蒋秀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的最优潮流计算领域,具体为含多形态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最优潮流求解方法,包括:首先,统计配电网初始网络参数及各分布式电源出力信息;其次,根据已有网络参数和分布式电源信息,建立含多类型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最优潮流模型,该模型以配电网平衡节点出力、可控分布式电源出力为控制变量;然后,应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求解所建最优潮流模型;最后,根据所得最优潮流求解结果,配电网及可控分布式电源出力的最优分配,为确定配电网调度方案提供有效参考。本发明所提出的最优潮流求解方法能够充分考虑多类型分布式电源的出力特点,不仅提高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还能同时保证配电网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65465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149907.9
申请日:2022-02-1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青海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建聿 , 孙双魁 , 王鹏 , 李书山 , 吕钧章 , 刘小兵 , 马宏霞 , 赵修文 , 赖丽 , 陈永超 , 董朝辉 , 马鸿翔 , 王玲 , 张强 , 张存朝 , 周冰雁 , 蒋秀婷 , 张玮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发电与并网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二次谐波注入的MMC电容电压纹波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考虑二次谐波环流注入后的效应,建立桥臂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模型;以电容电压波动模型的各次谐波分量作为抑制目标,建立需要优化的目标函数;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根据程序计算结果确定优化后二次谐波环流注入的幅值和相位;通过控制器生成二次电压参考信号,进行二次谐波环流注入。本发明以电容电压波动模型的基频的各次谐波分量作为抑制目标,建立需要优化的目标函数,最后通过控制器在三相中注入所计算的二次谐波环流。该方法可以降低MMC换流阀子模块电容电压纹波,实现半桥型MMC换流阀的轻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80132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233986.0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青海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并网支撑能力评估方法;该方法首选根据构网型控制方式的储能变流器控制机理,定义构网型储能变流器频率与电压支撑指标,再根据构网型储能变流器频率和电压支撑指标,评估储能以构网型控制方式接入对电网的综合调节能力;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基于储能变流器的频率、电压支撑指标,计算构网型储能变流器接入的综合能源效率,验证了构网型储能接入对于系统稳定性的提升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30703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526440.1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青海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北京汇思慧能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宋云亭 , 王正辉 , 王子琪 , 李书山 , 朱劭璇 , 吕钧章 , 张鑫 , 李美玲 , 李立新 , 杨丽 , 李媛媛 , 李洛 , 田浩 , 高玉玲 , 丁亚飞 , 张丽娟 , 曹昊 , 郭俊健 , 李兴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30/27 , G06N3/006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优化新能源多能互补系统储能容量的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仿真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获取与大规模新能源多能互补系统储能容量相关的参数数据,并对所述参数数据进行筛选,以得到用于搭建外层优化模型和内层优化模型的目标参数数据;基于所述目标参数数据,搭建所述外层优化模型和内层优化模型;基于双层优化算法,对所述外层优化模型和内层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以获取所述外层优化模型和内层优化模型的最优解,根据所述最优解优化大规模新能源多能互补系统的储能容量。应用本发明配置储能后,系统弃风弃光率较未配置储能降低,相较于火力机组单独调峰造成的风光消纳量与经济性之间的矛盾也有所缓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