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地下洞室外水压力的泄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28860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67695.7

    申请日:2024-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地下洞室外水压力的泄压装置,包括外筒、钢垫板、合页、弹簧和底板;外筒和钢垫板预先埋设在钢筋混凝土衬砌内部,钢垫板位于外筒开放端的外缘,两片合页通过弹簧对称安装在外筒内部,底板与钢垫板固定连接,底板上设置排水孔,两片合页在内水压力、外水压力和弹簧拉力的共同作用下将外筒内部分隔成封闭的上下两部分,当内外水压力差大于合页之间设定的启动压力差,装置启动,弹簧拉伸,外水从外筒上端进入后经合页之间的间隙由出水孔排入钢筋混凝土衬砌内部,随着外水排入,压差减小,弹簧收缩使得合页复位,装置回到封闭状态,通过调节弹簧初始拉伸量设定不同的装置启动压力差,进行内外水压差精准控制。

    一种病险库的泄洪洞改建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4584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135431.2

    申请日:2024-01-31

    Abstract: 一种病险库的泄洪洞改建方法,病险库的泄洪洞包括原进水口和原隧洞段,原进水口与原隧洞段之间通过龙抬头段连接,泄洪洞改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原进水口的附近设置新进水口,且新进水口的底板高程低于原进水口的底板高程;S2:新建第一连接隧洞将新进水口的底端与原隧洞段进行连接;S3:在上游库区新建明渠段,同时新建第二连接隧洞将明渠段与新进水口的底端进行连接;S4:利用封堵体将龙抬头段进行封堵,所述第二连接隧洞、第一连接隧洞以及原隧洞段共同构成新的泄洪洞。该改建方法充分利用水力排沙清淤,同时解决泄洪洞运行时负压的问题。

    一种海绵城市截污防逆流溢流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155630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120027.X

    申请日:2020-0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截污防逆流溢流井,包括溢流井本体和挡水板,溢流井本体上下两端中空,溢流井本体下端端口处安装有渗透网,溢流井本体上端端口处通过第一铰链铰接有井盖,井盖上设置有若干漏水孔,溢流井本体内壁四周设置有封闭环形限位圈,限位圈通过第二铰链与挡水板的一侧铰接,挡水板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浮筒。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溢流井内设置挡水板,当降雨量过大时,能够通过水量的浮力使挡水板截断溢流井,达到有效防止水流逆流冒出地表污染环境的目的,改善了地表环境,还通过溢流井内设置防坠篮,避免排水管出现堵塞或人员踩踏坠落溢流井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安全性。

    一种引水隧洞岩溶水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12113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410847574.2

    申请日:2014-12-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 E02B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水隧洞岩溶水处理方法。该方法是根据引水隧洞开挖过程中揭露的围岩状态,以及引水隧洞内岩溶水涌水点的位置及涌水量,预测引水隧洞上方岩溶水通道的位置及发育情况;然后从地面向着引水隧洞上方岩溶水通道的位置开挖一条与引水隧洞空间交叉的排水洞,通过排水洞将引水隧洞上方的岩溶水通道截断,使岩溶水经排水洞排出,消除岩溶水对引水隧洞的危害,确保引水隧洞的结构安全。本发明采取了“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因地制宜地制定治理方案,彻底消除了岩溶水对引水隧洞的安全隐患,有效解决了引水隧洞内可能出现的涌水风险,确保了引水系统的结构安全。

    一种闸坝横缝处理方法及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532791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847517.4

    申请日:2014-12-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闸坝横缝处理方法及其结构,它是在止水之后的横缝(4)内间隔布设填缝材料(6),未布设填缝材料(6)的位置,横缝(4)两侧混凝土紧挨浇筑(先浇筑横缝一侧的大体积混凝土(7),横缝(4)另一侧墩墙结构混凝土(8)浇筑时以已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7)的接缝面作为模板,未布设填缝材料(6)位置的横缝(4)两侧混凝土结构基本处于刚性连接,在较大的水压力作用下,厚度较薄一侧墩(墙)的受力条件可得到极大改善,钢筋配置量降低,现场钢筋绑扎施工难度降低,混凝土振捣质量更易保证,施工成本及施工周期降低,工程投资降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