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维生物炭促进秸秆厌氧发酵产甲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3887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1018327.1

    申请日:2024-07-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及厌氧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维生物炭促进秸秆厌氧发酵产甲烷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二维生物炭促进秸秆厌氧发酵产甲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生物质固废原料经过粉碎过筛后进行干燥,得到生物炭;将生物炭进行改性,得到二维生物炭;将二维生物炭和底物、接种物同步添加至厌氧发酵体系中混合均匀,进行干式厌氧发酵,生产甲烷;或者将二维生物炭和底物、接种物同步添加至厌氧发酵体系中混合均匀,进行半干式厌氧发酵,生产甲烷。本发明能够显著提高厌氧发酵体系的产气效率。

    一种防堵塞组合式核孔膜沼液浓缩提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69991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43114.0

    申请日:2023-12-18

    Abstract: 一种防堵塞组合式核孔膜沼液浓缩提纯装置,属于厌氧发酵液体产物处理技术领域,主要由沼液进口、加压泵、沉积颗粒物、石英砂过滤器、袋式过滤器进液喷嘴、袋式滤网、袋式过滤器、棉芯过滤器进液喷嘴、棉滤芯、棉芯过滤器、核孔膜过滤器、纳滤膜过滤器、排液口和石英砂等部件组成,本发明将石英砂过滤器、PP袋式过滤器、棉芯过滤器、聚碳酸酯核孔膜过滤器和聚酰胺纳滤膜过滤器构建成组合式沼液过滤浓缩提纯装置,去除沼液中的颗粒悬浮物和胶体,保留沼液的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透过液成为符合农田排放标准的灌溉水。同时,将过滤器的上部层流进液方式设计为侧方紊流进液方式,不断扰动过滤层上方沉积的颗粒物,从而极大减少过滤孔的堆积堵塞问题,降低反冲洗的次数。

    一株丝状真菌及其在气体代谢方面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28603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542973.3

    申请日:2023-11-20

    Inventor: 姚义清 杨彩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丝状真菌及其在气体代谢方面的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该丝状真菌具体为曲霉菌(Aspergillus cejpii)S8,于2023年9月2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单位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828。该菌株能够较好地利用CH4和CO2,以CH4气体和CO2气体作为其生长繁殖的碳源及能源,对CH4气体的利用率为81.437%,对CO2气体的利用率为96.737%。本发明为温室气体的分解代谢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无有毒副产物产生的方法。

    一种便携手持电动式厌氧反应搅拌器

    公开(公告)号:CN11287104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303988.9

    申请日:2021-0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手持电动式厌氧反应搅拌器,包括握把、转动轴、第一滑块、推杆、第二滑块、连接杆、连接块和搅拌片;握把内部分别设置有电池和电机,电机位于握把的底部且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握把;转动轴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转动轴的上端;推杆设置有两根,分别铰接设置在第一滑块底部两侧;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转动轴的中部;两根推杆的下端分别与第二滑块的上端铰接连接;连接杆设置有两根,且分别与第二滑块的下端两侧铰接连接;连接块固定连接在转动轴的下端;搅拌片设置有两片,两片搅拌片分别铰接连接在连接杆与连接块之间;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搅拌装置不便深入小口径反应器搅拌的问题。

    低温冻融预处理提高小麦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26046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897626.2

    申请日:2020-08-31

    Inventor: 姚义清 张倩如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冻融预处理提高小麦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性能的方法,将秸秆晾晒后粉碎,烘干;向干燥后的小麦秸中添加水,调整固液比为质量比1:8~10,充分混合后得到的混合物置于室温下浸泡6~10小时;将混合物-80~-10℃冷冻12~96h,然后自然解冻;过滤出小麦秸秆,烘干,得到预处理小麦秸秆;将预处理小麦秸秆和接种物加入到发酵罐中厌氧发酵,产气停止即为整个发酵周期结束。本发明采用小麦秸秆制备沼气,实现小麦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对秸秆进行冻融预处理,冻融预处理技术主要使秸秆结构变得疏松多孔,提高产气效率;本发明方法安全无毒,没有对环境造成污染。

    原生矿物的处理方法及处理产物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54602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985072.X

    申请日:2024-07-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酵与堆肥技术领域,公开了原生矿物的处理方法及处理产物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对原生矿物进行活化处理,再将活化处理的产物作为添加剂用于厌氧发酵和好氧发酵。经验证:在厌氧发酵中,经过处理的原生矿物具有促进反应体系产甲烷的作用,且在秸秆与原生矿物的TS比值为5:1条件下促进效果最佳,达到92.84mL/g VS。在好氧发酵中,经过处理的原生矿物具有提升发酵产物总氮和腐殖质含量的作用,总氮和腐殖质增长幅度分别为46.76%、20.61%,均优于对照组。本发明对提升发酵产物肥力、缩短发酵时间具有积极意义。

    一种外加热式限氧热解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79200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56589.4

    申请日:2025-04-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一种外加热式限氧热解装置,属于生物质热解装备技术领域。针对传统工艺中氧浓度调控与热量供给强耦合的技术瓶颈,本装置创新性构建了内外双热源协同的热力学架构,其特征在于:1)在热解反应器(16)外部同轴设置环形辐射式燃烧炉膛(11),通过燃烧热解气提供外源辐射热能;2)热解反应器(16)集成限氧燃烧单元,通过空气调节阀(13)控制氧浓度实现局部燃烧供热;3)设置简化燃气回用机构,将热解气经输气风机(5)直接导入燃烧器(6),形成能量闭环。外加热单元与内部限氧燃烧单元通过协同控制,突破单一热源的温度波动限制,显著提升生物炭产率与热解气品质。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工艺中氧浓度‑燃烧强度‑热解效率的强耦合矛盾,具有结构紧凑、热效率高、运行稳定的优点,适用于生物质及有机固废的高效热化学转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