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6291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766977.8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1R31/385 , G01R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储能装置蓄电检测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柜体和设置在柜体内的多个储能器,多个储能器的侧壁处均设有接电柱,所述接电柱处套设有绝缘筒,还包括检测箱和设置在检测箱侧壁处的控制器,所述检测箱的同侧侧壁处还固定有拉手;所述检测箱的侧壁处设有两个连接筒,两个连接筒分别和两个接电柱相对应,所述连接筒内设有内筒。本发明涉及电力储能技术领域;该电力储能装置蓄电检测装置及使用方法,通过清洁泥对接电柱和接电片的连接处进行绝缘的效果,有效防止接电处发生漏电的情况,并且清洁泥对接电柱周边清洁的过程,有效减少了储能器表面的灰尘聚集,减小了灰尘对储能器散热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28231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675008.1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调峰光伏设备,涉及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设备柜,设备柜内侧的上端固定有隔板,设备柜的内侧且位于隔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逆变器和储能模块,设备柜的上端设置有光伏板架;储能模块的外侧贴合设置有L形导热板,设备柜的内侧且位于L形导热板的一侧固定有隔温框,L形导热板靠近隔温框的一侧固定有散热翅片组,散热翅片组远离L形导热板的一端且位于设备柜外侧固定有散热板,设备柜的外侧且位于散热翅片组的两端均固定有导气扇,设备柜的上端且位于光伏板架的外侧设置有清扫组件。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储能调峰光伏设备,通过整体的结构配合设计,方便对储能模块持续导热散热,并且方便对光伏板架浮灰进行清扫。
-
公开(公告)号:CN11735055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186088.6
申请日:2023-09-1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IPC: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F18/214 , G06F18/2415 , G06F18/2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风光出力的通用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1)采集风光出力和气象数据,形成风、光时间序列;(2)采用滑动时间窗口算法重构风、光时间序列,形成数据样本库;(3)构建通用预测模型,利用特征选择网络量化数据样本中每个时间步不同特征的重要程度,进而基于多尺度因果卷积网络、多头自注意力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充分提取数据样本的时序特征,所得时序特征输入至全连接层后输出预测结果;(4)划分数据样本库为训练集、测试集,基于训练集对预测模型进行训练;(5)将测试集中的数据样本输入至训练完毕的模型中,得到相应的风、光出力预测值。本发明能够获得准确的风光出力预测结果,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282319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675008.1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调峰光伏设备,涉及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设备柜,设备柜内侧的上端固定有隔板,设备柜的内侧且位于隔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逆变器和储能模块,设备柜的上端设置有光伏板架;储能模块的外侧贴合设置有L形导热板,设备柜的内侧且位于L形导热板的一侧固定有隔温框,L形导热板靠近隔温框的一侧固定有散热翅片组,散热翅片组远离L形导热板的一端且位于设备柜外侧固定有散热板,设备柜的外侧且位于散热翅片组的两端均固定有导气扇,设备柜的上端且位于光伏板架的外侧设置有清扫组件。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储能调峰光伏设备,通过整体的结构配合设计,方便对储能模块持续导热散热,并且方便对光伏板架浮灰进行清扫。
-
公开(公告)号:CN11872769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86311.9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渔光互补电站运维的自行走平台及其使用方法,涉及光伏运维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作业平台,作业平台包括上平台和下平台,上平台滑动设置于下平台的上表面;抱桩装置,抱桩装置设置于上平台和下平台的外侧面,上平台和下平台均能够通过抱桩装置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桩基之间。作业平台通过抱箍固定在桩基之间,实际工作时位于水面以上,不受水流冲击影响,稳定性较高;同时,采用本申请公开的作业平台解决了现有浮式平台、小型船舶等设备进入光伏支架底部进行检修时受限于桩基之间的空间狭窄问题,提高了设备的通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62917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66977.8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1R31/385 , G01R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储能装置蓄电检测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柜体和设置在柜体内的多个储能器,多个储能器的侧壁处均设有接电柱,所述接电柱处套设有绝缘筒,还包括检测箱和设置在检测箱侧壁处的控制器,所述检测箱的同侧侧壁处还固定有拉手;所述检测箱的侧壁处设有两个连接筒,两个连接筒分别和两个接电柱相对应,所述连接筒内设有内筒。本发明涉及电力储能技术领域;该电力储能装置蓄电检测装置及使用方法,通过清洁泥对接电柱和接电片的连接处进行绝缘的效果,有效防止接电处发生漏电的情况,并且清洁泥对接电柱周边清洁的过程,有效减少了储能器表面的灰尘聚集,减小了灰尘对储能器散热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659356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734467.2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可再生能源预测的源网荷储一体化调度控制系统,属于电力调度技术领域,包括捕捉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能源预测模块、电能存储模块及调度控制模块。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不能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数据进行实时地掌握,不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灵活调度,使得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调度控制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基于表征负荷数据,对表征供电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及可再生能源预测,确定出可再生能源预测结果,且制定能源管理方案,可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数据进行实时地掌握,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灵活调度,使得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调度控制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611147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0699136.X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风光储联合优化的新能源并网稳定控制系统,属于新能源并网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控制系统实用性不足的问题,通过深度网络模型对多组历史电能数据进行预测,得出多组运行正常结果及运作故障结果;将实时电能数据导入深度网络模型中进行预测,将其结果与运行正常结果比对得出当前是否处于正常;若不正常,则根据故障因素检索相应的控制方案;在获取实时电能数据时,还获取了风光储能数据,并预设出储能最低临界值,当风力发电系统或光伏发电系统中任一个系统电能储备量低于最低临界值时,则向客户端发送报警信息,以便及时调整风光储能向电网系统的供电方式;由此确保新能源并网后的稳定运行,提高控制系统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2663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78031.0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S40/42 , B60L53/30 , B60L53/302 , B60L53/31 , B60L53/51 , B60L53/53 , B60L53/60 , B60L53/63 , E03B3/02 , H02N11/00 , H02J3/32 , H02S40/44 , H02J7/35 , H02J3/38 , H02S40/38 , H02S10/20 , H02J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光储充检一体化电站,包括光伏发电主体组件、雨水收集组件、超导发电器、第一蓄电池、第二蓄电池、第三蓄电池、蓄水箱、热水箱、冷水箱、循环管道、光伏发电逆变器组件、水泵、处理器、充电桩,所述雨水收集组件安装在光伏发电主体组件附近,所述水泵用于将热水箱内的水流引导至循环管道内,本发明方案通过设置光伏发电主体组件、雨水收集组件、超导发电器、第一蓄电池、第二蓄电池、第三蓄电池、蓄水箱、热水箱、冷水箱、循环管道、光伏发电逆变器组件、水泵、处理器等装置相配合可以对光伏发电板背部温度进行吸收,降低光伏板电器元件的温度,进而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11147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99136.X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风光储联合优化的新能源并网稳定控制系统,属于新能源并网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控制系统实用性不足的问题,通过深度网络模型对多组历史电能数据进行预测,得出多组运行正常结果及运作故障结果;将实时电能数据导入深度网络模型中进行预测,将其结果与运行正常结果比对得出当前是否处于正常;若不正常,则根据故障因素检索相应的控制方案;在获取实时电能数据时,还获取了风光储能数据,并预设出储能最低临界值,当风力发电系统或光伏发电系统中任一个系统电能储备量低于最低临界值时,则向客户端发送报警信息,以便及时调整风光储能向电网系统的供电方式;由此确保新能源并网后的稳定运行,提高控制系统的实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