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4036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738497.7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1N3/08 , G01N3/02 , G01N3/06 , G01B11/02 , G01B11/26 , G06F111/08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研究隐晶质玄武岩尺寸效应评价的连续非连续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岩石内部结构的非均质性和不同尺寸样品的力学响应,以揭示尺寸效应对岩石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建立基于实际岩石微观结构的数值模型,并运用连续非连续数值模拟技术,本发明能够精确模拟不同尺寸的隐晶质玄武岩在单轴或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力学行为,获取的REV尺寸下的岩体力学参数可用作工程岩体大尺度数值模拟的输入参数,为岩石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59378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853311.2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封堵高渗透水的多孔混合灌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连接主管、水泥浆液泵站和若干化学浆液泵站,水泥浆液泵站与连接主管之间通过设置水泥浆液注浆管连通,化学浆液泵站与连接主管之间通过设置化学浆液进浆管连通,化学浆液进浆管的数量与化学浆液泵站一一对应,水泥浆液注浆管和每个化学浆液进浆管上分别单独设置阀门,连接主管的下部连通有浆液混合主管,连接主管和浆液混合主管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浆液混合主管的下端连通有若干射浆细管,通过设置水泥浆液泵站和若干化学浆液泵站并且分别单独设置阀门,有效精确控制多种浆液的混合比例,优化材料成本和封堵效果,实现快速固化和高效封堵。
-
公开(公告)号:CN11902340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012921.X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深部真三向应力条件下岩石残余强度连续测试方法。适用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技术方案包括基于岩石标准试样进行真三轴试验,该真三轴试验包括加载试验阶段和/或卸载试验阶段;加载试验阶段先将中间主应力σ2或最小主应力σ3加载至预设水平后,再加载最大主应力σ1直至试样达到残余强度σr,获得多组σ3和σ2水平组合下的残余强度σr;卸载试验阶段先将最大主应力σ1卸载至预设水平,再卸载中间主应力σ2或最小主应力σ3,直至试样σ1方向产生明显满足预设条件的变形,获得多组σ3和σ2水平组合下的残余强度σr;基于加载试验阶段和/或卸载试验阶段的多组σ3和σ2水平组合下的残余强度σr,确定岩石真三轴残余强度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6842677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1583390.0
申请日:2022-12-1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各向异性岩体全尺寸、全倾角力学参数的准确获取方法。该方法基于现场勘测获取的各向异性岩体横截面结构几何特征,生成横截面结构几何特征与各向异性岩体横截面相似的各向异性岩体基础结构模型;基于各向异性岩体基础结构模型构建包含岩块及节理面力学参数的各向异性岩体三维数字模型,并基于各向异性岩体试样的力学特性调整三维数字模型参数,以使与试样结构相同的各向异性岩体三维数字模型具有与试样相近的力学特性;基于各向异性岩体三维数字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获取各向异性岩体在特定尺寸、特定倾角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对其力学特性进行插值,得到全尺寸、全倾角条件下的力学特性。本发明适用于岩体工程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00026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33930.6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隧洞围岩应力演化可视化试验方法。适用于围岩施工技术领域。技术方案包括:基于工程现场参数和试验机参数,确定浇筑试样所用的相似材料,所述试样上具有贯通该试样的隧洞;沿隧洞轴向将试样分成至少两部分,从隧洞轴向一端至另一端依次浇筑各试样部分,并在试样部分浇筑完成后在该试样部分与下一试样部分的接触面上布置若干应变监测单元;将浇筑完成的试样安装于试验机上,并通过数据采集线将试样内的应变监测单元与应变信号采集仪和数据采集仪相连;通过试验机对试样进行加载试验,并通过数据采集仪获取各应变监测单元采集的应变数据;基于数据采集仪获取的应变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5127475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711756.1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B11/24 , B29C64/386 , B33Y5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原岩结构面精确重构方法,可以在原岩结构面的基础上精确获得与岩石原始结构面结构完全一致的结构,进而可以有助于实现对岩石原始结构面剪切力学特性的精确获取,适用于岩体工程的相关技术领域。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原岩结构面的基础上,获取其表面的三维点空间坐标,通过对三维点空间坐标的插值拟合,进而获取与原岩结构面形态一致的三维曲面;基于结构面三维点空间坐标插值拟合结果,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形成具有与原岩结构面形态一致结构面试样;所述增材制造技术采用的增材制造材料是根据原岩结构面的物理力学特性作为依据进行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1991831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416714.9
申请日:2025-04-0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50/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岩石损伤破裂程度指标的地下工程支护设计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岩石峰前‑峰后应力应变曲线测定;S2、岩石脆延程度评价;S3、岩石损伤破裂程度指标构建;S4、支护设计方法确定。通过获取岩石峰前‑峰后应力应变曲线、岩石脆延程度评价、岩石损伤破裂程度指标构建、支护设计方法确立四个步骤,通过岩石损伤破裂程度指标在数值仿真软件的嵌入与计算,获得地下工程开挖后围岩损伤破裂程度云图,根据工程建设安全等级,确定支护设计参数,达到地下工程损伤破裂可控、安全稳定、支护最优的综合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80163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53308.0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引排超大流量高渗透水的双孔集中出水逆止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设置在衬砌侧下方的若干引水钢管,以及无缝钢管、引排管,引水钢管的一端位于衬砌外侧的渗水区围岩内,引水钢管的另一端伸入衬砌内,引排管位于衬砌的底部,无缝钢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引水钢管和引排管,每个引水钢管的外面分别套设膜袋,每个膜袋靠近无缝钢管的一侧分别设置有闸阀,引排管的出水口出设置有逆止阀,通过设置若干引水钢管,以及无缝钢管、引排管,将隧洞外地下水引至衬砌底板预留的集水坑,避免衬砌外水压力过大破坏表层围岩和混凝土结构,适用于大流量地下水条件,提高引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膜袋耐受长时间的高压水流冲刷,能延长系统使用寿命并减少维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124015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167644.3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隧洞集中制浆系统,主要包括储灰罐输灰系统、自动化制浆系统和排污系统,储灰罐输灰系统包括输灰装置和储灰罐,输灰装置用于向储灰罐内输送水泥;自动化制浆系统包括进料单元、高速制浆机、集中控制单元和送料单元,进料单元与储灰罐通过管道连接并用于向高速制浆机输送水泥,高速制浆机用于进行自动制浆,集中控制单元用于预设和控制进入高速制浆机的水泥和水的输送量,送料单元与高速制浆机的出料口连接,送料单元用于将高速制浆机制浆完成的物料输送至预设位置;排污系统包括排污池和立式排污泵,立式排污泵位于排污池,排污系统用于进行污水的处理和排放。该隧洞集中制浆系统能够大量节约人力,降低劳动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233393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111341356.8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工程围岩‑应力双目标互馈联合调控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地下工程围岩‑应力双目标互馈联合调控方法通过在地下工程断面原位钻孔电视摄像、岩石应力计和声波测试技术,计算获得围岩的局部开裂失稳区裂化系数CDI、应力集中扰动区均压系数PEI和应力平衡原岩区承载系数BCI,确定地下工程开挖分层高度以及浅支固表、扩圈强本和联合承载三个关键环节的支护类型、支护时机和支护长度,主动控制浅层围岩的完整程度和深层围岩的偏应力增高程度,充分发挥浅层围岩和深层围岩的整体承载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