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状注对称双槽耦合腔慢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440551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210973932.9

    申请日:2022-08-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状注对称双槽耦合腔慢波结构,该慢波结构包括形成多个周期性结构的直波导段和波导连接段,以及位于慢波结构的中轴线位置处的电子注通道;所述波导连接段包括两个相对于电子注通道呈对称设置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电子注通道轴线方向贯穿直波导段。该慢波结构在保证工程实现可行性的前提下,能够增加电子注通道宽度与高度以增大功率容量、降低聚束难度,同时可以保持高耦合阻抗和一定的带宽水平。

    一种带状注交错槽耦合腔慢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083864B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210480552.1

    申请日:2022-05-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状注交错槽耦合腔慢波结构,所述慢波结构包括形成多个周期性结构的直波导段和波导连接段,以及位于慢波结构的中轴线位置处的电子注通道;所述波导连接段为矩形波导连接段;所述直波导段宽度不等于波导连接段宽度。该慢波结构能够在保证工程实现可行性的前提下,增加电子注通道宽度与高度以增大功率容量、降低聚束难度,同时可以维持耦合阻抗在较高水平。

    一种带状注交错槽耦合腔慢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083864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480552.1

    申请日:2022-05-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状注交错槽耦合腔慢波结构,所述慢波结构包括形成多个周期性结构的直波导段和波导连接段,以及位于慢波结构的中轴线位置处的电子注通道;所述波导连接段为矩形波导连接段;所述直波导段宽度不等于波导连接段宽度。该慢波结构能够在保证工程实现可行性的前提下,增加电子注通道宽度与高度以增大功率容量、降低聚束难度,同时可以维持耦合阻抗在较高水平。

    一种宽电子注通道交错栅慢波互作用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14242546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304366.4

    申请日:2021-11-05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宽电子注通道交错栅慢波互作用电路包括:交错栅和带状电子注通道;其中,所述交错栅由两排矩形沟槽组成;带状电子注通道宽度w大于矩形沟槽宽度a。本申请通过增加电子注通道宽度参数w,提高了设计灵活性,使得设计时可以在色散、耦合阻抗以及通道尺寸方面做出更佳折中。本申请通过增加电子注通道宽度w,并通过调节参数a和h补偿了工作频段的色散以及耦合阻抗,降低了电流密度,提高了电流,缓解了磁场的横向聚焦压力,改善了电子注流通率,有效降低了电子注截获概率,提升了流通率。

    一种用于太赫兹真空电子器件的宽带输能窗

    公开(公告)号:CN113808895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0909273.8

    申请日:2021-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太赫兹真空电子器件的宽带输能窗,包括:由两端向内依次同中心轴设置的矩形波导、渐变段、圆波导和介质窗片;所述介质窗片与两侧的圆波导密封焊接;所述宽带输能窗关于介质窗片对称;其中,所述渐变段由矩形波导内腔和形成在矩形波导宽边中线外侧的金属槽组成;所述金属槽关于矩形波导宽边中线和中心轴所在的平面对称;所述金属槽的宽边长度小于折叠波导的宽边长,金属槽与中心轴的垂直距离小于圆波导的半径。该宽带输能窗具有较小的反射特性,能够满足宽频带需要,同时波导的结构参数敏感性低,对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要求小,加工成品率高,易于规模化生产。

    一种用于带状注交错栅行波管的输能耦合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820610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011617552.9

    申请日:2020-1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交错栅行波管的输能耦合结构,该结构包括三分支波导耦合结构,包括沿电子注行进方向设置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以及用于微波传输的第三分支;和在第三分支波导中沿波导高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脊加载,其中各分支波导具有相同高度,所述脊加载的高度为波导高度的10‑30%。通过在三分波导交汇区域设置脊加载,提供了一种轴向长度短、结构紧凑、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的用于带状注交错栅行波管的H面输能耦合结构。在不使用复杂过渡结构的情况下,同时实现匹配、反射和隔离的良好特性,解决现有耦合结构不能同时满足H面引出、结构简单紧凑、性能优异的难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