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模块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给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8151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310742864.X

    申请日:2023-06-21

    Abstract: 一种多模块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给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反应堆模块、给水模块、控制器、给水流量调节阀,所述控制方法根据反应堆模块的投运情况确定启动泵数量的需求,启动泵数量的需求信息被送到泵组选择控制器,泵组选择控制器依据启动泵数量需求信息、当前泵状态信息、选序操作面板执行的选序信息等进行选择待启动的泵,选定执行完毕后结合泵的状态信息以及给水系统运行需求等信息进行启动某具体泵指令的发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多台变频给水泵按照泵组控制功能的实现以满足各反应堆模块蒸汽发生器入口母管压力与各反应堆模块蒸汽发生器入口流量总需求的较大值为目标,以确保给水系统出力满足投运反应堆模块的给水需求。

    一种应用于火力发电厂冗余设备的自动选择逻辑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17434821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210820817.8

    申请日:2022-07-12

    Inventor: 孙海翠 顾静鸣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自动选择逻辑模块,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火力发电厂冗余设备的自动选择逻辑模块,其包括指令模块、逻辑处理模块、状态反馈模块以及外部接口,指令模块包括:设备自动指令、设备轮换自动指令、第一选择指令和第二选择指令,所述逻辑处理模块用于接受所述外部接口或所述指令模块输入的指令并运算生成所需的指令或信号;所述外部接口将自动选择逻辑模块的内部逻辑功能封装成成一个标准模块,用于实现逻辑间的结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自动选择逻辑模块设计成标准的功能模块,单独或与功能组组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增强冗余设备自动控制、自动切换连锁、设备保护、设备自动轮换等功能,使得冗余设备自动控制水平得到提升。

    一种用于二次再热机组的锅炉汽温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3272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71207.9

    申请日:2024-1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二次再热机组的锅炉汽温控制策略,所述控制策略采用摆动燃烧器的调节方式调节,并在低温再热汽进口管道上布置有第二喷水点,作为事故喷水;所述控制策略的二级减温设定值根据负荷函数给出,一级减温设定值由二级过热减温器后温度叠加负荷函数修正给出;所述一、二级减温采用串级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改变主汽温运行参数,从而提高机组出力,使机组快速响应调频。

    一种核电站凝结水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4625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210573229.9

    申请日:2022-05-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核电站自动控制领域,公开了一种核电站凝结水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包含凝结水泵组且每台凝结水泵配置单独变频器,除氧器的入口处设置有液位调节阀;该方法包括检测除氧器的当前液位值,若当前液位值小于第一预定值或大于第二预定值,则计算当前液位值与预定值的差值,将差值送到第一PID控制器进行计算得到第一控制指令并输出到除氧器液位调节阀以调节除氧器的液位,以及计算当前液位调节阀的前、后压力的差值,将差值与预定差值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送入第二PID控制器进行计算得到第二控制指令并输出到变频器以调节对应凝结水泵的频率。本申请可减少节流损失及液位调阀和凝结水泵的频繁动作,有效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稳定性。

    核电站供热方法及系统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23587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091915.7

    申请日:2023-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站供热方法,包括步骤:获取多个用户周期内所有时刻的蒸汽实际需求量,并计算所有用户每一时刻的蒸汽实际需求总量;根据蒸汽实际需求总量确定所有用户周期内所有时刻的蒸汽预测需求总量;计算供热蒸汽调节阀t时刻的开度,并将开度控制指令发送至供热蒸汽调节阀。先提前获取多个用户每一时刻的蒸汽实际需求总量,然后根据蒸汽实际需求总量确定所有用户周期内所有时刻的蒸汽预测需求总量,接下来根据蒸汽预测需求总量计算并调整供热蒸汽调节阀的开度,实现每一时刻根据用户需求调整供热蒸汽调节阀的开度,更贴近用户的实际需求,有效地减少了能量的浪费,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核电站供热系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