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去除地下水中铬的介质填料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89973B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110067554.X

    申请日:2011-03-21

    Inventor: 冯海刚 王鹤立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原位去除地下水中铬的新型介质填料制备方法,它属于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领域。所述的新型介质填料制备过程为:将清洗过的电石渣投入磷酸溶液中,控制一定的pH值,然后通入一定量的CO2反应生成沉淀物;将一定浓度的工业盐酸与铝土矿反应至产物pH值近中性,将反应产物与上述沉淀物混合浸泡一定时间,经过滤干燥制成新型介质填料。本发明所制备的用于地下水中铬污染去除的新型材料,制备方法简单,原材料廉价易得,不仅可以高效去除地下水中的铬,而且以废治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一种用于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修复的碳源载体填料

    公开(公告)号:CN102689982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110067553.5

    申请日:2011-03-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修复的碳源载体填料,所述的碳源载体填料由生物陶粒表面包覆有机碳源涂层而构成。所述的碳源载体填料涂层主要组分质量配比如下:天然碳源材料粉末10%~50%,溶剂10%~20%,微量元素1%~5%,动物胶10%,除氧剂0~5%,pH调节剂0~5%,表面活性剂0~2%。本发明制备的碳源载体填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质和生物亲和性,能够长效缓释碳源,适用于地下水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可有效避免外加碳源的二次污染问题。

    可渗透反应格栅原位水力再生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02689981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110067562.4

    申请日:2011-03-21

    Inventor: 王鹤立 井柳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渗透反应格栅原位水力再生技术。该技术所构建的系统由抽水井(群)和注水井(群)组成,抽水井(群)布置在PRB系统进水区域,注水井(群)布置在PRB系统出水区域。该技术解决了PRB系统由于沉淀物积累或生物膜脱落等而产生的堵塞问题,在对地下水环境不造成二次污染的前提下,延长了PRB系统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填料的重复利用率,节省了挖掘过程及填料后续处理所产生的费用。该技术所构建的系统有抽注同时联用、先抽后注及单抽等多种运行方式,抽出的水处理达标后,可作为净水注入注水井(群)中,以节约水资源,提高水的再生利用率。该系统的抽水井(群)和注水井(群)的数量、平面位置、结构及抽注水量可变化。

    一种原位去除地下水中铬的新型介质填料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89973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110067554.X

    申请日:2011-03-21

    Inventor: 冯海刚 王鹤立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原位去除地下水中铬的新型介质填料制备方法,它属于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领域。所述的新型介质填料制备过程为:将清洗过的电石渣投入磷酸溶液中,控制一定的pH值,然后通入一定量的CO2反应生成沉淀物;将一定浓度的工业盐酸与铝土矿反应至产物pH值近中性,将反应产物与上述沉淀物混合浸泡一定时间,经过滤干燥制成新型介质填料。本发明所制备的用于地下水中铬污染去除的新型材料,制备方法简单,原材料廉价易得,不仅可以高效去除地下水中的铬,而且以废治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兼具污水处理与污泥减量功能的高效复合水解酸化池

    公开(公告)号:CN101205108A

    公开(公告)日:2008-06-25

    申请号:CN200710130220.6

    申请日:2007-07-16

    Inventor: 王鹤立 程丽

    Abstract: 兼具污水处理与污泥减量功能的高效复合水解酸化池,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工艺设备的改进。长期以来,能耗大、运行费用高阻碍着我国污水厂的建设与运营。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物,污泥处置费占到污水厂运行费用的1/3左右,同时也引起固体废弃物二次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于污泥减量的同步处理污水与固相污染物的高效水解酸化技术,取代初次沉淀池,强化悬浮物截留效率,同时对回流剩余污泥水解液化,实现固相污染物及污泥的减量处理。本发明还通过在池内设置折板、翼片增加水流湍动提高物相传质,以强化水解酸化池对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

    水域污染物应急治理设备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002528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342964.7

    申请日:2019-04-2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域污染物应急治理设备及系统,所述设备包括承载船体、驱动装置、控制装置及污染物处理装置;控制装置及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承载船体上,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电性连接,以控制驱动装置带动承载船体在待治理水域中航行;承载船体内开设有液流通道,液流通道一端设置在承载船体的船头上,另一端设置在承载船体的船尾上;污染物处理装置设置在液流通道内,用于对流经液流通道的待治理水域的水体进行污染物处理。本申请通过承载船体、驱动装置、控制装置及污染物处理装置之间的配合,灵活地对待治理水域中各处水体污染物进行治理,以达到低成本、高灵活且高效率的水域污染物治理效果以及快速高效地治理突发性污染事件的效果。

    一种利用滴滤处理污水与臭气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021558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182064.1

    申请日:2017-03-24

    Abstract: 一种利用滴滤处理污水与臭气的方法和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缺氧滴滤段、气室、集水斗、好氧滴滤段组成,所述缺氧滴滤段和好氧滴滤段均设置整装除磷填料和散装填料,在整装除磷填料顶部均设有滴滤喷头,缺氧滴滤段滴滤喷头与进水管连接,填料底部由穿孔承托板承托,好氧滴滤段滴滤喷头通过管道和阀门连接集水斗;所述气室分为进气室和出气室,臭气由进气管进入进气室,出气室设有出气管和内循环气管;所述好氧滴滤段外壁设置有风管,其正下方是集水室,底部设有出水管和回流水管,回流水管与进水管连接。本发明的优点是:在装置中通入浓度高的臭气,构成缺氧环境,去除臭气方法安全可靠,处理污水脱氮除磷效果好,可实现污水、臭气的处理。

    一种人工湿地缓释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47666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21021.8

    申请日:2020-0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湿地缓释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人工湿地缓释除藻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复配菌剂60~80份,易生物降解的壳聚糖10~20份,聚乙烯醇5~10份、海藻酸钠5~10份;所述复配菌剂的各组分的重量份为:菌体70~90份,β-环糊精5~20份,生物促生剂5~10份。本发明不仅能持续预防和有效处理人工湿地藻类爆发,抑制藻类持续时间长,而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环境友好。

    一种共阳极电芬顿地下水有机污染修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373243A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810371568.2

    申请日:2018-04-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阳极电芬顿地下水有机污染修复装置,由壳体、提升泵、配水板、电芬顿模块、渗透膜、生物接触氧化模块、电源、检测与联动等8部分组成,其中电芬顿模块由以惰性导电材料为阳极、以铁为阴极A、以导电材料为阴极B的3个电极组成。待修复地下水由泵提升至配水装置,经电芬顿模块处理,出水由渗透膜过滤后经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净化后排放。该装置利用铁作为电芬顿模块的一个阴极,在电化学自动生成的弱酸条件下原位产生一定浓度的Fe(II),具有处理有机污染效果灵活可控和处理过程环境友好的特点;电芬顿和生物接触氧化模块化设计,处理规模灵活,易于拓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