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7496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887568.3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天津大学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洞室群通风安全监测的多传感器集成监测方法与系统,该方法包括:利用多传感器集成装置采集地下洞室群环境数据;基于传输控制协议将地下洞室群环境数据发送至服务器进行数据预处理,通过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建立的地下洞室群虚拟模型,将预处理环境数据输入至所述地下洞室群虚拟模型输出关键业务场景监测数据和实际风机运行方案;基于关键业务场景监测数据和实际风机运行方案进行监测数据相关性分析以构建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以及基于训练好的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输出得到推荐风机运行方案,比较推荐风机运行方案和实际风机运行方案以进行风机风量动态调整。本发明实解决了传统通风方案中存在的线路复杂、数据滞后、能源浪费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295931A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910524366.1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浅埋偏压大跨度隧道“井”字型临时支撑的拆除方法,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将隧道在纵向上从下往上依次分为仰拱、侧墙和顶拱共3个区域,分三个步骤拆除:首先切割与仰拱相交的立撑部分,再拆除侧墙范围内的横撑,最后拆除与顶拱相交的横撑,并切割与顶拱相交的剩余立撑。每一步的支撑拆除中均采用隔榀拆除的方式,以保证隧道受力均匀,且拆撑前均先进行1cm范围内的预切割,并观察围岩和隧道变形,确认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否则焊接好已切割的支撑,重新拟定拆撑方案,每个区域的支撑拆除后,随即进行该区域的二次衬砌的浇筑。本发明能有效控制拆撑过程中隧道顶拱和地表沉降,保证浅埋偏压大跨度的拆撑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9612445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11541925.1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WebGIS平台下高精度地形建立方法,属于地形测绘领域,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WebGIS的精细化且轻量化的地形建立与应用方式,其步骤为步骤1.航测基点布设与定位;步骤2.无人机图像采集;步骤3.图像识别与点云生成;步骤4.DEM模型生成;步骤5.地形瓦片数据的生成;步骤6.地形瓦片数据的Web端解析。本发明为整个施工管理可视化平台的搭建提供高精度的地形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896913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878423.7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IPC: G16C20/70 , G01N13/00 , G01D21/02 , G16C20/20 , G06N3/045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CNN‑LSTM耦合模型的有害气体扩散过程快速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工程现场的工况数据进行污染物运移扩散CFD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获取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中各网格节点处的预处理后的张量数据集;基于3DCNN模型和LSTM模型构建耦合神经网络模型,并将张量数据集输入耦合神经网络模型,以基于提取的特征进行模型训练得到训练好的耦合神经网络模型;将工程现场的实测数据输入训练好的耦合神经网络模型以预测输出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的三维张量。本发明能预测未来时刻厂房内完整的污染物浓度场分布,能够指导施工人员的进场作业时机,指导厂房洞室内供风机的提前变频调控,有助于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0674549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1910904907.3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临时支撑拆除方案的优化方法,属于隧道工程领域,所述的隧道临时支撑拆除方案的优化方法包括S1:建立地层‑隧道‑临时支撑的三维计算模型,计算隧道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在拆撑期间的应力和位移分布规律变化,得到支撑拆除过程中隧道初期支护的偏压效应以及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的安全性。本方案能够提前预测浅埋偏压大跨度隧道拆撑期间可能发生的危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方案优化可为施工过程提供兼顾施工安全和效率的理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1042296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328821.7
申请日:2019-12-2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深圳市龙岗区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站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检查井混凝土溜槽施工装置,该检查井混凝土溜槽施工装置包上管体、下管体、撑板和配重块;所述上管体和下管体采用管体沿截面方向切割0.15倍后一分为二制成,上管体和下管体的一端向内转动连接;所述撑板为设置于上管体和下管体内部两端的圆形板,其用于防止上管体和下管体向内转动到一定角度后继续向内转动;所述配重块为放置于上管体和下管体内部中间位置的重物,其用于防止该检查井混凝土溜槽施工装置移动。在直线检查井混凝土溜槽施工过程中,该检查井混凝土溜槽施工装置可利用现场浪费的材料,加工简单、效率高,现场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和精度高能同时得到保证,节省工期和经济投入,同时还能多次循环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64089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152846.5
申请日:2025-02-12
Applicant: 洛阳鑫邦科技有限公司 , 河南伟邦机械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国家能源集团金沙江旭龙水电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应国 , 孙留阳 , 刘领兵 , 李涛 , 白建永 , 吕欢 , 钱洪建 , 王来所 , 赵良鹏 , 吴楠 , 何品杰 , 屈江江 , 高振民 , 刘川 , 刘佳 , 王超 , 张晓凯 , 王宗杰 , 朱龙辉 , 张腾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挖设备及在大角度斜井施工中的应用,涉及挖掘技术领域,包括机架,机架上固定有滑台轨道,滑台轨道的上端滑动连接有钻臂,滑台轨道的下端滑动连接有扒渣系统,扒渣系统包括大臂和扒斗,扒斗上固定有斗座,斗座上固定有斗齿,斗齿上固定有防松螺栓,斗座上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的下端与斗齿卡合,斗座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滑动连接的固定杆,固定杆与斗齿卡合连接,滑杆的上端设有限位座,限位座与斗座通过弹簧连接,斗座的内部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下腔室和两个对称分布的上腔室,下腔室和上腔室一一对应联通,通过将防松螺栓拧入斗座和斗齿,避免了防松螺栓与斗座和斗齿脱离,同时方便对斗齿进行更换,操作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0674549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904907.3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临时支撑拆除方案的优化方法,属于隧道工程领域,所述的隧道临时支撑拆除方案的优化方法包括S1:建立地层-隧道-临时支撑的三维计算模型,计算隧道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在拆撑期间的应力和位移分布规律变化,得到支撑拆除过程中隧道初期支护的偏压效应以及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的安全性。本方案能够提前预测浅埋偏压大跨度隧道拆撑期间可能发生的危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方案优化可为施工过程提供兼顾施工安全和效率的理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946685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510060966.2
申请日:2025-01-15
Applicant: 洛阳鑫邦科技有限公司 , 河南伟邦机械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国家能源集团金沙江旭龙水电有限公司
Inventor: 欧阳周全 , 字继权 , 程飞 , 白建永 , 刘领兵 , 陈思钊 , 万新 , 屈江江 , 何磊 , 毛小涛 , 高振民 , 刘川 , 王超 , 张晓凯 , 朱龙辉 , 王宗杰 , 张腾飞 , 王松领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涉及斜井开挖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一种大角度斜井扩挖扒渣施工设备及施工方法,包括机架系统、人工活动平台、滑台系统、凿岩臂架系统、扒渣系统,机架系统包含机架、轨道行走轮、牵引机架移动的多套滑轮组和机架上方的支腿,滑轮组和外界绞车提升系统通过钢丝绳相连,滑台系统设于机架内部,滑台系统包含多段滑道、滑台、提升油缸,滑台在提升油缸的作用下进行移动,凿岩臂架系统固定在滑台上,凿岩臂架系统实现整个掌子面打掘进孔作业和隧道臂的打锚杆孔作业;且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9612445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811541925.1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WebGIS平台下高精度地形建立方法,属于地形测绘领域,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WebGIS的精细化且轻量化的地形建立与应用方式,其步骤为步骤1.航测基点布设与定位;步骤2.无人机图像采集;步骤3.图像识别与点云生成;步骤4.DEM模型生成;步骤5.地形瓦片数据的生成;步骤6.地形瓦片数据的Web端解析。本发明为整个施工管理可视化平台的搭建提供高精度的地形信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