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11522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110427435.4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25 , G06F113/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泥沙模型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推移质级配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根据待测水域建立加沙试验模型,以保证对待测水域环境进行模拟,同时获取所述待测水域的水域参数;根据所述水域参数确定加沙级配;根据所述加沙级配对所述加沙试验模型中的推移质进行加沙,得到加沙后的推移质;再对加沙后的推移质进行采样,以获取所述加沙后的推移质的采样级配;根据采样级配以及加沙级配准确的确定出待测水域对应的推移质级配,继而保证该加沙试验模型能够准确的对待测水域进行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1851396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010507252.9
申请日:2020-06-0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库排沙方法,采集水库因素,其中,水库因素包括泥沙沉速、泥沙密度、坝前壅水高度、水库容量、入库流量、出库流量、水面比降和来沙系数;预先建立水库因素与排沙比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获得用户通过输入设备输入的排沙比;根据预先建立的水库因素与排沙比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目标排沙比,获得目标水库因素,其中,目标水库因素为水库因素中的至少一个;根据目标水库因素,控制水库进行排沙,在本发明中,通过对多种水库因素进行考虑,提高了水库排沙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844889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11247814.0
申请日:2016-12-2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等分区块化原则的四边形结构网格划分方法,该方法在边界上采用等距离划分方式,有利于最后形成的网格较为均匀;通过边界网格角度调整,使得所有划分的网格中不会出现畸形网格,有利于保持网格的规则性;通过将整个计算区域根据其边界特点划分为不同的子区域,有利于保持网格的均匀性,避免了直接等分网格时由于边界扭曲而出现的网格交叉。本发明采用结构化的不规则四边形网格对复杂区域进行划分,兼具了结构网格和非结构网格的优点,不但实现了对复杂边界的精准贴合,而且提高了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在未来实行并行化计算过程中,结构网格相对于非结构具有很大的优势,其计算效率还可以借助并行计算方式进一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241525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732457.6
申请日:2015-11-0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无锡泰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F23/2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超声波水位仪,包括:超声波探头模块,用于将电脉冲信号转为超声波信号向外发送,并接收返回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信号处理模块,用于产生一定频率的脉冲信号并发送至超声波探头,以及对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进行处理;微控制器模块,用于控制超声波探头模块超声波信号的发送与超声波信号处理模块的超声波信号处理,以及根据处理后的超声波信号计算水位高度;无线数据收发器模块,用于将微控制器模块计算出的水位高度通过无线的方式向外发送,以及将外部发送的超声波探头模块与超声波信号处理模块的工作参数数据转发给微控制器模块。本发明公开的无线超声波水位仪,可省去了前期繁琐的布线过程,且节省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218538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156192.0
申请日:2013-04-2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关见朝 , 方春明 , 毛继新 , 陈绪坚 , 钟正琴 , 黑鹏飞 , 王秀丽 , 王玉海 , 刘春晶 , 王党伟 , 秦伟 , 祁伟 , 朱毕生 , 胡海华 , 单志杰 , 鲁婧 , 王秀伶 , 关仲华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河网关联矩阵的河网一维恒定流计算方法,包括根据河网结构绘制相应的河网有向图;根据所述河网有向图构建河网关联矩阵;根据所述河网关联矩阵构造河网一维恒定流综合方程;消除所述河网一维恒定流综合方程的奇异性,并通过牛顿迭代法求解消除奇异性的所述河网一维恒定流综合方程。本发明构造的河网关联矩阵可用于表达任意结构的河网信息,因此适用于单一河道、无环和有环等所有形式的河网一维恒定水流求解;只需要构造一个河网关联矩阵,并通过牛顿迭代法求解,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可有效减少计算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111522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427435.4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25 , G06F113/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泥沙模型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推移质级配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根据待测水域建立加沙试验模型,以保证对待测水域环境进行模拟,同时获取所述待测水域的水域参数;根据所述水域参数确定加沙级配;根据所述加沙级配对所述加沙试验模型中的推移质进行加沙,得到加沙后的推移质;再对加沙后的推移质进行采样,以获取所述加沙后的推移质的采样级配;根据采样级配以及加沙级配准确的确定出待测水域对应的推移质级配,继而保证该加沙试验模型能够准确的对待测水域进行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0703818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911032361.3
申请日:2019-10-2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nventor: 邓安军 , 於三大 , 郭庆超 , 权录年 , 陆琴 , 董先勇 , 史红玲 , 秦蕾蕾 , 杜泽东 , 李俊鹏 , 胡海华 , 吉祖稳 , 王党伟 , 董占地 , 段淇元 , 冯胜航 , 沈铭晖
IPC: G05D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电站下游模型试验的非恒定流控制系统,该系统将非恒定流的流量变化过程编制为时间流量对应的数据文件,控制终端不断按照所述数据文件中的时间将对应的流量发送给频率转换模块,频率转换模块将流量转化为水泵电机频率发送至变频器,并通过变频器实现对水泵电机频率的控制,从而水泵按照所述数据文件中编制的非恒定流的流量变化过程将水从地下水库中输送至模型前池;模型前池与模型下游河道之间设有电动阀门,控制终端根据电磁流量计反馈的实时流量和模型前池的实时水位控制电动阀门开度,从而再次对非恒定流进行控制。本发明不仅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而且可以将电站泄流的非恒定流过程精确模拟、完全自动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2161973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0893503.1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水体污染快速检测方法,包括S1、规划两架无人机的飞行轨迹,并选择污染物检测试纸种类;S2、选择一架无人机搭载检测试纸沿预定轨迹飞行播撒检测试纸,另一架无人机沿预定轨迹对目标水域进行拍摄,获取目标水域的遥感影像;S3、结合无人机和GPS定位系统获取每一幅无人机遥感影像精准坐标;S4、使用坐标值进行快速影像拼接,获取目标区域影像;S5、提取目标区域影像中的试纸区域,并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获取待检测目标区域水体溶液的性质;S6、获取检测试纸区域的比色卡数值,判断坐标点对应的目标区域位置特定污染物溶液的污染物浓度值,并使用线性插值法获取整个目标区域的污染物浓度图。
-
公开(公告)号:CN112064588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885790.1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推移质和漂浮物淤堵的侧向取水结构,所述侧向取水结构设置于河岸上,包括:引水渠,所述引水渠开设在河岸上;导墙结构,所述导墙结构与河岸共同在河道中对应所述取水口处围成竖井状的取水空间,所述取水空间的底部位于水面下且高于河底、顶部高于水面;拦污栅,所述拦污栅以平行于水面的姿态设置在所述取水空间的底部,所述拦污栅的高度低于所述引水渠底部的高度。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起到了防止漂浮物在拦污栅表面聚集、降低拦污栅被水压力和漂浮物撞击造成损坏的风险的作用。同时,利用河道内的水流持续不断地冲刷拦污栅附近的漂浮物,降低了拦污栅排漂的人工或机械维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898589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870361.7
申请日:2020-08-2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GPU+特征识别的无人机影像快速配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实时接受无人机航拍采集的影像数据;步骤2、对相邻的影像使用GPU加速的KAZE算法,在GPU中完成特征点的提取、特征点描述符计算、特征匹配过程;步骤3、步骤对相邻影像提取出来的特征点使用GPU加速特征点匹配,匹配方法采用基于最近邻和次近邻距离比值的方法进行特征匹配;步骤4、使用PROSAC算法,选取前n个匹配质量较高的点,作为优质匹配点对;步骤5、根据两幅影像保存的优质匹配点,使用GPU加速特征点匹配;步骤6、采用PROSAC算法估计影像单应矩阵,步骤7、根据影像之间的单应矩阵,实现影像快速配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