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弃渣位置确定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81944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393715.9

    申请日:2022-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程弃渣位置确定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弃渣场初步边界;S2、沿弃渣场初步边界,提取原地形DEM记为DEM_1;S3、参考弃渣场边界地表高程,对渣场两侧原始高程模拟填平沟道,构建自渣场上方至下方均匀分布的模拟堆积坡面,沿模拟堆积坡面,提取模拟堆渣后地形DEM记为DEM_2;S4、使用栅格计算器工具,选择原始地形DEM_1和弃渣后的地形DEM_2,计算堆积前后的高程差异,并乘以栅格面积,形成堆积量分布图;S5、根据堆积量分布图结合等高线按1‑2倍弃渣量确定渣场范围,筛选出多个备选弃渣场;S6、从多个备选弃渣场中选取最优弃渣场。其能够定量的确定最优弃渣场所,避免变更带来的社会及经济损害,并且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

    污水净化系统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423062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286486.5

    申请日:2020-04-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为圆柱形腔体,所述壳体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粉碎层、第一过滤层、第一沉淀层、第二过滤层、第二沉淀层、第三过滤层和水箱,其中,所述粉碎层,其上端设置有污水进口;所述第一过滤层,其内设置有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第一沉淀池,其侧壁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排水口;第二过滤层,其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第二沉淀层,侧壁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排水口和第三排水口;第三过滤层,其侧壁设置有第三进水口;水泵;控制器,其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水质传感器和水泵连接。本发明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

    人工湿地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10746B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0815222.1

    申请日:2019-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人工湿地装置,包括:底板,其水平设置;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均呈蚊香状结构,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的起点和终点分别位于所述底板边缘和所述底板中心,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均垂直固定在所述底板表面,并且各位置等间距设置,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围成螺旋状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集水筒;其中,所述第一流路中填充有潜流湿地基质层,形成潜流湿地,所述第二流路中填充有表面流湿地基质层,形成表面流湿地,所述表面流湿地基质层的高度低于所述潜流湿地基质层。本发明在同等处理能力下,较节省占地面积,且对人工湿地的利用率也有较大提高。

    人工湿地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510746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815222.1

    申请日:2019-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人工湿地装置,包括:底板,其水平设置;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均呈蚊香状结构,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的起点和终点分别位于所述底板边缘和所述底板中心,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均垂直固定在所述底板表面,并且各位置等间距设置,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围成螺旋状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集水筒;其中,所述第一流路中填充有潜流湿地基质层,形成潜流湿地,所述第二流路中填充有表面流湿地基质层,形成表面流湿地,所述表面流湿地基质层的高度低于所述潜流湿地基质层。本发明在同等处理能力下,较节省占地面积,且对人工湿地的利用率也有较大提高。

    污水处理罐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389201U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022248579.7

    申请日:2020-10-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污水处理罐,包括:罐体,其顶部设置有污水入口,底部设置有净水出口;分液板,其尖部朝上;多块滤板,其位于分液板的下方,且与分液板和罐体的底部均相隔一定距离,滤板的上部分从上到下直径逐渐减小,下部分从上到下直径逐渐增大,滤板的顶部与罐体的内侧壁无缝连接,滤板的上部分的侧壁的中部沿滤板的母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圈滤孔;多根固定杆,各根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分液板的底部和最顶部的滤板的外沿固定连接;导料筒,其顶部与最底部的滤板的下部分固定连接,底部穿过罐体的底部,净水出口位于罐体的内侧壁和导料筒的外侧壁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分液板将污水进行分散后,再通过多块滤板逐级进行过滤,能大大提高过滤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