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方形养殖池集鱼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369286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310412992.8

    申请日:2023-0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方形养殖池集鱼装置,包括:两条导轨、拦网单元、驱动单元和接近开关,两条导轨分别设置在养殖池长度或宽度方向的两侧;拦网单元包含:滑动安装在两个导轨上的拦网安装架以及安装在拦网安装架上的拦网,拦网安装架的长度与养殖池的长或宽相匹配;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拦网单元沿导轨滑动,驱动单元包含:安装在鱼池的侧壁上的驱动电机以及两端分别与驱动电机和拦网安装架连接的连接绳;接近开关设置在养殖池长度或宽度方向的两侧,本发明机械化程度高、结构简单、方便将鱼聚集。

    一种射流式消毒机及消毒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9330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26697.7

    申请日:2024-08-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射流式消毒机及消毒方法,包括:浮体;臭氧发生器,其固定安装在浮体上;臭氧输送管组,其固定连接并连通臭氧发生器的臭氧输出端;电机泵及射流管组,射流管组固定连接并连通臭氧输送管组,电机泵固定连接射流管组并潜入水体,电机泵与射流管组的进水端接通,射流管组的出水端设为射流口。消毒时,由电机泵驱使射出水流,水流充分与臭氧进行混合,在池塘内形成高效的水流循环,充分保障养殖水体的消毒效果和充分性。

    一种大闸蟹的捆绑装置及其捆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23175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622992.5

    申请日:2024-0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闸蟹的捆绑装置,包括工作台和绑线料盘,工作台后端设置有绕线导轮和张紧轮,工作台后部区域由后往前水平设置有空心传动轴,空心传动轴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工作台上,空心传动轴由安装在工作台上的伺服电机通过减速器驱动,空心传动轴中部一侧连接有旋转臂和放线管,空心传动轴另一侧通过连接板连接有副轴,副轴和空心传动轴两端设置有斜齿轮啮合,绑线料盘上的线通过绕线导轮和张紧轮后从空心传动轴后端中心孔进入,并从出线口内穿出经线轮穿入放线管并从放线管前端穿出;工作台前端设置有线头夹持装置和蟹模绕线装置,所述蟹模绕线装置可以相对工作台水平旋转便于螃蟹绕线。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对螃蟹绕线效率高。

    微量精准投饵机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49270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417903.9

    申请日:2023-0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量精准投饵机,包括:出料单元和投料单元,出料单元包括料仓基板、底板、料槽法兰、第一电机和第一转轴,投料单元包括:料仓、第二电机、第二转轴和搅拌桨,料槽法兰上设置有储料孔,底板上设置有出料孔,料仓底盘设置有缺口,缺口和料槽法兰配合,料仓内的饵料从料仓底盘的缺口进入料槽法兰的储料孔,料槽法兰转动后,装有饵料的储料孔与底板上的出料孔相对应时,饵料从出料孔出去进行定量投喂,本发明能够微量精准投喂饵料,适合自动化喂养有定量要求的养殖对象。

    一种圆形养殖池集鱼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71922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423989.6

    申请日:2023-04-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形养殖池集鱼装置,包括:圆形养殖池,圆形养殖池上边缘设置有槽钢;圆形养殖池的部分内壁上连续设置多个并排的拦网,拦网与圆形养殖池的深度一致,各拦网之间通过铰链连接,且各相邻拦网的夹角固定;圆形养殖池的底部设有一弧形滑轨;多个拦网被弧形滑轨分为一级拦网和二级拦网,一级拦网和二级拦网分别在弧形滑轨的左侧和右侧;最右的一级拦网的右下角设置滑轮,滑轮在弧形滑轨上滑动;最左的一级拦网左上角通过一螺栓与槽钢旋转连接;最右的二级拦网右上角通过一固定结构设置运动滑轮,运动滑轮在槽钢中运动;固定结构上还设置有促使运动滑轮沿槽钢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的钢丝绳。本发明可以高效的完成养殖池内的集鱼工作。

    一种养殖池塘吸污方法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724308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610152413.0

    申请日:2016-03-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池塘吸污方法。设置一条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船(1),浮船(1)下方悬挂固定潜水泵(6),潜水泵(6)通过软管与作为吸污头部的吸头装置(10)连通;吸头装置(10)通过其一对减压板(101)控制其吸头部位与池塘底部的吸污设计间距;将吸头装置(10)通过两侧各与一根可自由伸缩的导杆(8)以水平的第一转轴(105)为轴心转动连接,导杆(8)的上端与浮船(1)主体间以水平的第二转轴(81)为轴心进行转动连接;伴随着浮船(1)的移动,潜水泵(6)启动进行吸污时,减压板(101)与池塘底部始终贴紧接触,吸头部位与池塘底部保持设计吸污间距;随着池塘深度及坡度的变化,导杆(8)进行自由伸缩,第一转轴(105)、第二转轴(81)自由转动调节;第一转轴(105)、第二转轴(81)平行设置。

    一种养殖池推水增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853239A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11266831.3

    申请日:2017-12-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3/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池推水增氧装置,潜水电机的输出轴与气浮轴同轴连接,气浮轴的前端与气浮罩内的气浮装置连接;气浮罩外壁与气管连通,气管向上穿过导流筒并伸出水面上方;潜水电机还与减速箱输入端连接,减速箱的输出端与通过三级齿轮与螺旋桨轴啮合装配,螺旋桨轴与气浮轴同轴设置并套设在气浮轴外部,螺旋桨固定在螺旋桨轴上,并位于气浮罩后方;导流筒仅前端开口,并将气浮罩、螺旋桨包裹在其围住的空间之内。本发明无需设置曝气装置,避免曝气孔堵塞,减少维护工作和成本;推水的水流速度均匀,而且调节性能好;气浮罩利用负压吸入空气,气流稳定性好,而且可调节性好。

    一种团头鲂池塘序批式养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11674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1155875.9

    申请日:2017-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团头鲂池塘序批式养殖方法,其包括:a、以若干个养殖结构、养殖环境相同的养殖池塘为一个养殖区域,若干个养殖池塘分别依次设定为养殖一区、养殖二区至养殖N区;b、在养殖一区、养殖二区至养殖N区中分别对应地放养第一规格、第二规格至第N规格的团头鲂鱼种;c、进行第一茬、第二茬至第N茬的序批式养殖,直至养殖周期结束,其中,第一茬养殖为养殖一区的团头鲂养成上市;第二茬养殖包括将养殖二区的团头鲂与养殖一区的数量平分后养成上市,第N茬养殖包括将养殖N区的团头鲂与养殖一区、养殖二区至养殖N-1区的数量平分后养成上市。本发明优化养殖模式使团头鲂错季分批上市,提高了养殖品质、减少养殖废水和污染排放量。

    一种养殖池塘用简易复合浮床及系统的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30025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10868993.9

    申请日:2015-12-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池塘用简易复合浮床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采用矩形结构的PVC管框架(2),并在其中固定设置栅格栏(3);B)在栅格栏(3)的下部吊挂弹性滤料(5);C)PVC管框架(2)下部吊挂防水帆布(1),防水帆布(1)围住的空间内设置曝气盘管(4),防水帆布(1)与PVC管框架(2)之间留有一定间隙;D)栅格栏(3)上部种植水生植物;E)曝气盘管(4)通过曝气提水、增氧,为弹性填料提供有氧环境,被提起的水体从PVC管框架与帆布之间的间隙排出,形成水流循环,未能溶于水的部分气体通过栅格栏(3)向上层排出。

    一种太阳能水底吸污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727365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10128957.9

    申请日:2015-0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水底吸污装置,中心排污管组件底部具有连接立柱,并与漂浮机构转动连接;漂浮机构上设有两用水泵,两用水泵具有上层进水口、上层出水口、吸污进水口、吸污出水口;吸污进水口设于两用水泵的底部,并与吸污装置连通,吸污装置位于池塘底泥附近;吸污出水口通过中心排污管组件与污水输送管连通,污水输送管为柔性管,并由其上的浮体保持漂浮,并延伸到岸边的储污坑;上层进水口进水,并从上层出水口排出,上层出水口与排水管连通,上层排水管的排水反作用力带动漂浮机构绕连接立柱转动;中心排污管组件与水面行走机构固定连接,水面行走结构作用于中心排污管组件,带动漂浮机构往复运动,漂浮机构的运行轨迹呈螺旋线形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