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94283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103515.8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IPC: A01K61/5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淡水螺类单个养殖的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负压吸螺区和仔螺养殖区,负压吸螺区包括抽气泵和负压吸螺装置;负压吸螺装置为中空塑料盒,包括顶板和底板,底板设有孔洞,顶板设有通气孔;通气孔与抽气泵通过连接管路连通;仔螺养殖区包括表面设有独立网格的塑料养殖盘,塑料养殖盘大小与负压吸螺装置底板大小一致,仔螺养殖区的独立网格与负压吸螺装置的孔洞一一对应;抽气泵与负压吸螺装置通过连接管路抽出负压吸螺装置中的空气,制造负压环境,吸螺负压装置通过底板孔洞吸取仔螺,放置于仔螺养殖区的网格。本发明实现快速分拣仔螺的目的,使淡水螺类体单个养殖,淡水螺类体内没有螺仔或受精卵,风味更好,品质更高,实现“无仔螺蛳”。
-
公开(公告)号:CN11645845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332870.8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淡水石首鱼稚鱼培育及提高幼鱼浮性饲料转食率的驯养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包括池塘准备、稚鱼培育、幼鱼驯养三部分,幼鱼驯养分为浮框驯养、沉框驯养、人工缓沉饵料驯养、浮性饲料驯养四个阶段。该方法可操作性强,实践应用性好,可显著提高淡水石首鱼幼鱼浮性饵料转食率,实现鱼苗规模化驯养,促进淡水石首鱼养殖产业化发展。实践表明,淡水石首鱼浮性饲料转食率可提高至80~90%,经一年养殖,驯化养殖的淡水石首鱼可达500~600g的上市规格。
-
公开(公告)号:CN112335586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132257.4
申请日:2020-10-21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南京农业大学 , 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橄榄蛏蚌人工养殖回捕率的网箱及其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包括养殖网箱和防逃内胆。将防逃内胆放置于养殖网箱中,在防逃内胆内铺设底泥,底泥铺设高度为3‑5cm,低于防逃内胆最高高度;将橄榄蛏蚌蚌苗放于防逃内胆内;随后将养殖网箱吊养在养殖地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输方便、价格低廉、可重复使用的提高橄榄蛏蚌人工养殖回捕率的网箱及养殖方法,对我国橄榄蛏蚌种质资源保护及人工养殖开发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489803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915559.6
申请日:2016-10-20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22 , A01K63/0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淡水蚌类钩介幼虫寄主鱼的人工筛选系统在支架上安装有寄主鱼养殖箱,寄主鱼养殖箱的上端部覆盖有盖板,在盖板上固定有进水管,在寄主鱼养殖箱的右侧壁安装有溢流管,在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固定有隔离板,隔离板靠近溢流管,在溢流管上连接有第一连接管,在寄主鱼养殖箱的下方设有稚蚌收集箱,在稚蚌收集箱的上端部覆盖有收集支架板,在收集支架板上开设网袋安装孔,在网袋安装孔内放置收集网袋,在稚蚌收集箱的一侧设有蓄水箱,第三连接管的出水端接入循环水泵。本发明实现了寄生鱼脱落的稚蚌(幼虫)的自动收集,显著增加了寄主鱼的暂养成活率,提高了淡水蚌类寄主鱼筛选效果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09692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268578.5
申请日:2024-09-11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微山静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淡水贝类养殖装置及使用方法,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通过连接绳连接浮瓶和固定绳,连接绳的一端通过打结的方式固定于固定绳上,从而减少了养殖过程中连接绳与固定绳的摩擦,降低了断绳概率;网箱通过一体化成型以及使用PPC可降解环保材料,使得自身具有轻量化的优点;网箱还通过侧壁倾斜设置和底部的圆弧状设置,使得若干网箱可以重叠放置,具有方便操作、运输储存方便、成本低廉、可重复使用等优点;网箱底部呈圆弧状向下凸出,在贝类规格较小时,此底部结构利于淡水贝类向中间聚集,降低逃苗概率,网箱四周由底部向上4‑5cm高度均无透水孔,可防止底质被冲走,为淡水贝类提供庇护场所,利于贝类生长。
-
公开(公告)号:CN11674652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924346.X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淡水石首鱼驯养的浮式网箱养殖平台,其包括浮动组件、缓冲机构、注氧机、清理机构和饲料下料机构,所述浮动组件是由多组浮块组合而成,且浮动组件内两侧设置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上设置有清理机构,且清理机构上设置有网箱,每两个所述浮动组件之间于表面设置有饲料下料机构,且每四个浮动组件中部设置有注氧机,注氧机一侧设置有输氧管,输氧管远离注氧机一侧位于网箱,注氧机于网箱之间相互配合;该装置外部力作用于网箱并传递到滑动块上,滑动块通过限位槽与固定板连接,如果外部力较大,滑动块会移动到限位槽的一端,此时缓冲杆起到缓冲和减震的作用,而刮板和吸附板相互配合工作,用于清理收集污物。
-
公开(公告)号:CN113519428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957719.4
申请日:2021-08-19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利用淡水螺类养殖净化水体的装置、网箱制备方法及水体净化方法,装置包括网箱、浮球和水平延绳;网箱为柔性网箱,网箱的材料为PVC网片;网箱的顶部安装浮球,网箱和浮球为多组,根据水体的具体情况调整数量;网箱间隔放置于水域中,浮球采用水平延绳进行固定,水平延绳两端固定于锚定桩上;水平延绳为柔性绳。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简单,制备及操作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效益显著,螺类捕捞收获的劳动强度极大降低,装置的使用不受水体大小限制,适应范围更广,能够显著降低淡水螺类生态养殖成本,且能显著改善养殖区域水质。
-
公开(公告)号:CN112243896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23571.6
申请日:2020-10-20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淡水石首鱼人工繁育方法,属于水产动物繁育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淡水石首鱼人工繁育方法包括:亲鱼的强化培育、人工催产、苗种孵化、仔鱼开口与培育、稚鱼培育。采用本发明的人工繁育方法,淡水石首鱼人工催产受精率在60%以上,苗种培育成活率在70%以上,亲鱼可实现2~3次催产繁殖,产后成活率达100%,首次实现了淡水石首鱼苗种的规模化人工繁育。
-
公开(公告)号:CN106508758B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610913925.4
申请日:2016-10-20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
IPC: A01K61/54 , A23K50/80 , A23K10/24 , A23K20/19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黑翼蚌钩介幼虫体外培养的方法,属于淡水蚌类繁育技术领域。其包括选择成熟且活力好的紫黑翼蚌钩介幼虫,通过悬浮快速沉降法清洗幼虫,制备特定鱼血浆,配置特定幼虫体外培养液配方,在无二氧化碳的控温培养条件下实现钩介幼虫的变态发育,最后采用自来水逐步稀释替换培养液,唤醒变态稚蚌。本发明采用改进的体外培养方法和特定培养液配方首次实现了蚌类斧头型钩介幼虫的非寄生变态发育,在没有特定寄主鱼的限制条件下,突破了我国紫黑翼蚌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瓶颈,不仅使蚌类钩介幼虫体外培养技术和理论得到了完善和提高,对蚌类人工繁育及增殖保护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34427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205346.5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捕捞淡水螺类的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螺类吸附杆和螺类捕捞网,螺类捕捞网的中心设置有孔洞,螺类吸附杆穿插于螺类捕捞网中间,螺类吸附杆与螺类捕捞网之间存在间隙;螺类吸附杆均匀固定且分布于池塘或者湖泊水库底部;螺类捕捞网穿过螺类吸附杆置于池塘或者湖泊水库的底部;螺类捕捞网连接有提拉或充气上浮装置。本发明利用螺类吸附杆和螺类捕捞网的配合使用,完成大批量活体螺类的收集,实现快速、无毒副残留、节约人工地剔除病死螺、仔螺,同时可以通过自动定时充气上浮气囊并作为智慧渔业组成部分完成自动收获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