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36144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232215.X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中核同兴(北京)核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到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上的容器盖,容器盖包括连接部,连接部将容器盖固定到运输容器上。容器盖还包括:屏蔽部,屏蔽部设置在连接部靠近运输容器中心的一侧;充气部,充气部为运输容器提供气体,充气部设置在连接部和屏蔽部之间,充气部与屏蔽部临接装配,以形成圆柱面或锥面,圆柱面或锥面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设置在屏蔽部上,第二侧面设置在充气部上。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形成圆柱面或锥面,以密封容器筒体。通过将充气部与屏蔽部独立设置,将屏蔽功能和充气功能单独分开,增加了屏蔽材料的屏蔽效果和结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808771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0913074.4
申请日:2021-08-10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燃料组件运输容器用吊篮装置,属于危险品运输领域,解决了缺乏专门适用于某型核燃料组件、装载量大、又容易操作的运输容器用吊篮装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吊篮装置与核燃料组件运输容器配套使用,吊篮装置放置于容器内腔,包括限位架和吊篮;可以将吊篮设置成单层、两层或以上,充分利用运输容器的空间,保证了吊篮的大装载量,每层吊篮设置多个贮腔,贮腔对所装载的指定类型核燃料组件起周向支撑作用;通过顶板、孔板、底板与支撑杆的卡合结构和/或焊接结构,保证了吊篮的强度和稳定性;通过限位架、支撑板、支撑架、支撑架限位板和下部支撑架,实现了吊篮和指定类型核燃料组件的轴向限位和防冲击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571220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711687.X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危险品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燃料运输容器用组件压紧与放松装置,包括设置在容器内筒体(2)中,用于对容器内筒体(2)内的新燃料组件(1)进行固定,包括固定在容器内筒体(2)顶板(7)内表面上的第一压紧块(5)和位于第一压紧块(5)下方的能移动的第二压紧块(4);当第二压紧块(4)靠近第一压紧块(5)时,第一压紧块(5)能将第二压紧块(4)向容器内筒体(2)的底板(8)方向运动,将新燃料组件(1)紧压固定在容器内筒体(2)的底板(8)上,当第二压紧块(4)远离第一压紧块(5)时,第二压紧块(4)解除对容器内筒体(2)的紧压固定,避免运输时新燃料组件(1)的加速度超过限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555143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711675.7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涉及危险品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燃料运输容器用减震装置。该减震装置设置在核燃料运输容器上,包括外部减震器(1)和由外部减震器(1)内部延伸出来的内部减震器(2),内部减震器(2)的顶部设置第一连接部件(3),外部减震器(1)的底部设置第二连接部件(4),第一连接部件(3)用于内部减震器(2)与核燃料运输容器的内筒体进行连接,第二连接部件(4)用于外部减震器(1)与核燃料运输容器的壳体进行连接。本发明可实现核燃料组件的有效减震,避免了核燃料运输容器在运输时内筒体与核燃料组件之间的间隙引起核燃料组件加速度超过限值,具有结构简单、效果可靠、易于维护的特点,还可实现安全、快速卸载。
-
公开(公告)号:CN113421686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710659.6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21F9/3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危险品运输和贮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干法贮存系统的可移动式支撑装置,混凝土干法贮存系统(4)内设有安装在第一支撑结构(1)上的导轨(2),导轨(2)用于放置乏燃料密封贮存容器(3),该可移动式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导轨(2)下方的能够沿着导轨(2)移动的第二支撑结构(5),第二支撑结构(5)能够对导轨(2)进行支撑。本发明结构简单,效果可靠,适应性强,易于维护,能够保护导轨(2)的支撑结构的稳定性,有效保护中间贮存期间乏燃料组件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3270219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360233.2
申请日:2021-04-02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白茹 , 李宁 , 卢可可 , 郑岳山 , 姚琳 , 王庆 , 谢亮 , 吴明 , 彭星铭 , 陈宗欢 , 于淼 , 孙燕宇 , 唐兴龄 , 邵睿 , 王子龄 , 李馨楠 , 刘轩 , 霍嘉杰 , 郝建生 , 刘帅 , 包博宇 , 李赫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放射性物质贮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模块式吊篮的乏燃料贮存和运输容器,包括设置在封闭的筒体(1)内的吊篮,筒体(1)的上端用上端屏蔽盖密封,筒体(1)的下端用下端屏蔽盖密封,吊篮内部放置用于存贮乏燃料组件的套管(18),吊篮由多个模块组成,模块内设有临界控制结构和用于导出套管(18)的热量的导热结构。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结构坚固、无需维护、导热效果好的优点,能够更有效的将容器内部的乏燃料组件的热量散出,降低了乏燃料组件出现临界状态的危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71460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736586.3
申请日:2020-07-28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危险品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燃料组件的压紧装置及运输容器,压紧装置设置在直筒型的容器内筒体(2)中,用于对容器内筒体(2)内的新燃料组件(1)进行固定。该装置包括首端设有顶紧头(3)、尾端设有压紧头(7)的杠杆(5),位于杠杆(5)中部的支点(6),杠杆(5)能够围绕支点(6)在一定角度内转动,通过顶紧头(3)和压紧头(7)将新燃料组件(1)压紧在容器内筒体(2)的内部一侧。本发明能够在新燃料组件装载在容器内筒体后,实现对新燃料组件的有效压紧,避免了容器在运输时容器内筒体与新燃料组件之间的间隙引起新燃料组件加速度超过限值,具有结构简单,效果可靠,易于维护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017803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727622.X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燃料组件轴向固定装置及运输容器。所述轴向固定装置包括:盖体、设置于所述盖体四周的法兰,以及设置于所述盖体底部的轴向压紧机构;所述轴向压紧机构用于沿轴向对核燃料组件进行压紧与固定。本发明所述轴向固定装置由于在盖体底部设置了轴向压紧机构,当所述轴向固定装置设置在核燃料运输容器上时,所述轴向压紧机构能够对运输容器内的核燃料组件进行轴向压紧和固定,从而在核燃料组件装载过程中,能够提高运输容器的装卸效率,同时确保核燃料组件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916243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715386.X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霍嘉杰 , 姚琳 , 盛锋 , 王庆 , 李宁 , 易璇 , 于淼 , 汪俊 , 李呼昂 , 王炳衡 , 邵睿 , 谢亮 , 吴明 , 张耀春 , 王晓江 , 郑越 , 董安 , 左树春 , 郑岳山 , 卢可可 , 王子龄 , 张白茹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运输容器,其包括:容器筒体,其内部中空以形成贮存小室;两个端部减震构件,其分别设置于所述容器筒体的两端,且所述端部减震构件的中间部分开孔以露出所述容器筒体内部的贮存小室;若干下部支腿,其设置于所述容器筒体下表面;以及若干隔振组件,其设置于所述下部支腿底部。本发明所述运输容器具备各个方向的减震能力,从而在核燃料组件运输过程中,能够在跌落事故工况下提高容器筒体的贮存小室内放置的核燃料组件的抗冲击性能,减少跌落事故工况下核燃料组件所受的影响,确保核燃料运输的安全性;而且,所述运输容器结构简单、便于维护、易于操作,可实现免维修。
-
公开(公告)号:CN110444307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810419808.1
申请日:2018-05-04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庆 , 姚琳 , 谢亮 , 张洪军 , 卢可可 , 唐兴贵 , 王晓江 , 李宁 , 吴明 , 盛锋 , 王世民 , 毛亚蔚 , 易璇 , 汪俊 , 王炳衡 , 左树春 , 崔岚 , 郑越 , 郭利峰 , 董安 , 胡忠全 , 王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危险品运输、贮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多层盖结构的多用途乏燃料组件用容器,用于乏燃料组件的运输或贮存,包括容器筒体、吊篮和多层容器盖;容器筒体为多层腔体结构;吊篮放置于容器筒体内部,用于装载乏燃料组件;多层容器盖包括容器内盖和容器外盖,容器内盖包括容器内盖和容器内盖盖板焊接形成的封闭腔体及腔体内部填充的第二中子屏蔽层;在容器内盖与容器筒体之间设有两道第一密封圈,在容器外盖与容器筒体之间设有一道第二密封圈。多层容器盖以容器外盖、容器内盖分开安装的形式提高了容器的充气、排水、抽真空以及充氦等作业的操作效率,同时对容器的开口保持严格的密封和辐射屏蔽,提高了操作和贮存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