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6984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35186.0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1M99/00 , G21C17/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储能原理的再生热交换器试验系统,包括第一循环水路、第二循环水路、蓄热器管路(10)和蓄冷器管路(12),所述第一循环水路包括加热器(6),所述蓄热器管路(10)包括蓄热器(1),所述蓄冷器管路(12)包括蓄冷器(12b);所述再生热交换器试验段(5)均串联于所述第一循环水路和所述第二循环水路,所述蓄热器管路(10)并联于所述第一循环水路,所述蓄冷器管路(12)并联于所述第二循环水路,在试验条件更加接近电厂真实条件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再生热交换器试验对实验室用电额定功率的需求和空冷塔冷却能力需求,在提高了试验灵活性的同时节约了试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390912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207087.5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詹自敏 , 兰天宝 , 王艳苹 , 白伟 , 刘诗华 , 盛锋 , 弓振邦 , 刘嘉一 , 杨林民 , 余顺利 , 宁庆坤 , 陈丽 , 龙波 , 郑修鹏 , 刘宝君 , 彭星铭 , 宿昊 , 周航 , 高齐乐 , 王春明 , 王元珠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站支架智能分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通过有限单元法,对核电站支架进行参数化,并进行大批量建模和计算,再结合数据挖掘的方法统计分析计算结果,并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建立智能分析系统,使得该系统可以不使用有限元法即可预测核电站支架的计算结果,并通过数据的积累,可以给出支架的承载能力。本发明能够快速给出核电站支架的应力分析及评定结果,同时能对输入参数进行实时响应,该系统操作简单,且效率高、准确度高,可大范围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344992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890026.2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航 , 宁庆坤 , 陈丽 , 田金梅 , 弓振邦 , 王艳苹 , 白伟 , 刘诗华 , 王元珠 , 王春明 , 高齐乐 , 刘嘉一 , 龙波 , 彭星铭 , 盛锋 , 杨林民 , 詹自敏 , 郑修鹏
IPC: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3/1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PepS模型融合的耦合结构加载方法,该方法将需要计算的管道模型与主回路模型用刚性单元相连接,在模型中设置一假约束点以保证用于合并的模型几何特性保持一致,通过在不同模型中修改该假约束点的约束刚度的方式,实现了在PepS中将主回路动力分析模型与相连管道模型进行耦合分析。本发明简化了与主回路相连管道的分析流程,使结构仿真分析的结果更加符合工程实际。
-
公开(公告)号:CN11719562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50303.X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艳苹 , 詹自敏 , 刘诗华 , 刘树斌 , 宋建军 , 高福春 , 毛喜道 , 白伟 , 盛锋 , 弓振邦 , 刘嘉一 , 杨林民 , 余顺利 , 宁庆坤 , 陈丽 , 龙波 , 郑修鹏 , 刘宝君 , 彭星铭 , 兰天宝 , 宿昊 , 周航 , 高齐乐 , 王春明 , 王元珠 , 贾延杰 , 罗小华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3/126 , G06F18/24 , G06N3/04 , G06F111/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站多专业协同力学设计方法及系统,该方法读取不同设计专业或数据中台的设计参数,进行参数化力学模型建立;针对不同类型的部件及其参数化力学模型,结合不同工况进行有限元计算;针对大量力学模型的有限元计算结果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形成智能预测有限元计算结果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部件设定优化设计目标与优化设计参数范围,使用全局优化算法进行智能设计寻优;将优化设计方案反馈给其他设计专业或者数据中台。本发明可以极大地提高核电站部件的力学计算效率与准确性,还能结合核电站设备的力学性能给出优化设计方案,为各部件的设计提供力学依据,解决不同计算人员得到的计算结果分散性大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362114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199260.5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航 , 兰天宝 , 陈丽 , 田金梅 , 宁庆坤 , 弓振邦 , 王艳苹 , 刘诗华 , 王元珠 , 王春明 , 龙波 , 宿昊 , 彭星铭 , 王骥骁 , 高齐乐 , 郑修鹏 , 盛锋 , 刘嘉一 , 杨林民 , 詹自敏
IPC: G06F30/27 , G06F113/1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电管道的设计方法与系统,涉及核电工程领域。其中,核电管道的设计方法包括:获取核电站建设工程中核电管道的力学分析历史数据。根据核电管道的力学分析历史数据和至少一种机器学习模型,获取核电管道的力学仿真结果的预测模型。获取待设计的核电管道的设计数据。根据核电管道的力学仿真结果的预测模型和待设计的核电管道的设计数据,获取待设计的核电管道的力学仿真结果的预测数据。以及,判断待设计的核电管道的力学仿真结果的预测数据是否符合预设安全标准与规范。本发明根据已有的工程模型数据来预测核电管道的力学仿真结果,并可以进一步给出可供参考的优化管道布置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532961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747836.2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杨林民 , 王艳苹 , 盛锋 , 兰天宝 , 余顺利 , 弓振邦 , 彭星铭 , 刘宝君 , 高齐乐 , 宿昊 , 刘诗华 , 王春明 , 王元珠 , 刘嘉一 , 詹自敏 , 龙波 , 陈丽 , 宁庆坤 , 郑修鹏 , 周航 , 赵秀军
IPC: G06F30/23 , G06F111/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工程设备有限单元法力学综合分析系统及方法,属于核工程设备力学分析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模型文件准备模块、计算文件准备模块、启动模块和计算分析模块,通过模型文件准备模块建立设备结构的三维模型,并划分有限元网格,形成模型文件,通过计算文件准备模块对所述模型文件定义评定准则相关参数、材料参数、边界条件和载荷,从而形成计算文件;通过启动模块读取所述模型文件和所述计算文件,选择分析模式后,通过所述计算分析模块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各种计算分析和评定,并输出计算和评定结果。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及方法能够在定义好模型数据后自动实现有限元模型的计算与评定,应用简便,具有高效率、低错误率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75690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55049.5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压水堆再生热交换器的试验研究系统,包括水源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和再生热交换器的试验回路,水源控制系统和压力控制系统均连通至试验回路,水源控制系统用于向试验回路进行试验前充水和试验中补水操作,压力控制系统通过充入气体方式提升试验回路中的冷却剂压力;试验回路包括流量控制系统、加热系统和辅助回热系统,流量控制系统可控制调节试验回路中的流量并输入加热系统,加热系统包括再生热交换器,加热系统可将试验回路中的冷却剂加热至目标温度后输入再生热交换器的壳侧,辅助回热系统为再生热交换器的管侧提供指定温度的冷却水,且冷却水在冷却塔的作用下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1953462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52132.2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发射的核电厂部件蠕变阶段的确定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首先,从核电厂部件中选取符合预设条件的待测部件;其次,采集待测部件的声发射信号;然后,对声发射信号进行预处理获得对应的声发射数据;接下来,识别声发射数据中的特征参数,并根据特征参数生成对应的特征曲线;最后,将特征曲线与预设的材料蠕变与声发射关系曲线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待测部件的蠕变阶段。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声发射的核电厂部件蠕变阶段的确定方法和系统,对高温高压环境的核电厂部件进行实时、连续、无损的在线监测,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核电厂部件的蠕变阶段,从而预防核电厂部件发生蠕变损伤破裂,保障了核电站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69096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470073.3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18 ,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3/1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道解耦位置响应谱的生成方法,包括:对主管道进行谱分析,得到主管道系统与支管道系统的解耦位置在每一阶模态下的相关参数;根据式(1)计算得到解耦位置在主管道系统第i阶模态时的加速度响应;将解耦位置在主管道系统各阶模态时的加速度响应进行叠加,得到解耦位置总的加速度响应;设置不同的支管道系统频率,以形成解耦位置的响应谱。相应地,还提供一种管道解耦位置响应谱的生成装置、支管道系统的抗震分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可用于将得到的解耦位置的响应谱作为支管道系统的解耦点输入载荷条件对支管道系统进行抗震分析,使得抗震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吻合,从而提高抗震分析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435080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614612.X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20/00 , G06Q10/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测核电设备接管应力的方法及系统,包括:(1)通过多个项目的接管有限元分析结果,将接管参数与接管应力结果关联,建立接管参数与有限元应力结果数据库;(2)选取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利用接管参数与有限元应力结果数据库中的数据样本,对算法模型进行训练,得到预测接管应力模型;(3)向预测接管应力模型中输入接管特征参数,通过模型计算得到接管应力预测结果。本发明将接管模型参数化后与接管应力结果关联,根据多个项目的数据结果,通过机器模型训练得到预测模型,无需额外的公式计算、有限元模拟计算等繁杂操作。本发明可以快速可靠的给出接管模型应力,同时利用程序自动优化,简便易操作,具有高效率、低错误率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