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太阳能集热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4701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550298.9

    申请日:2023-11-2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太阳能集热器,包括:板芯模块、采光模块、蓄热模块。板芯模块贴合设置在采光模块和蓄热模块之间;板芯模块内靠近采光模块的一侧设置有吸液芯,用于吸收气液相变工质并引导气液相变工质沿重力的反方向流动;吸液芯沿纵向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吸液单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吸液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与吸液芯的其他部分不同的毛细力,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吸液单元在纵向的长度之和等于吸液芯在纵向的长度。本申请实施例的装配式太阳能集热器,适用于水平和竖直等多种使用场景,能够将液态工质分布于吸液芯处,从而使得液态工质充分参与蒸发吸热,提高了板芯模块内部的气液相变传热,增强了板芯模块的传热效率。

    一种用于放射性场所通风系统的防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5332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261580.5

    申请日:2023-09-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业通风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放射性场所通风系统的防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正常状态下进风管和排风管上的各个防火阀保持常开,当火灾发生时,关闭火灾发生处放射性区域房间对应的全部进风管上的防火阀;对排风管位于末级排风过滤器进风口处的温度进行监控,当温度达到末级排风过滤器的设定工作温度时,关闭火灾发生处放射性区域房间对应全部排风管上的防火阀;等待灭火完成后,重新开启火灾发生处放射性区域房间对应的全部进风管和全部排风管上的防火阀。本发明解决了工业建筑的通风系统无法在火灾发生时优先保证对放射性物质的控制,从而防止放射性物质扩散对环境造成长期污染和危害问题。

    一种核设施贮存库及其余热导出通风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24680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125846.7

    申请日:2023-0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核设施贮存库余热导出通风方法,包括:将室外的新风以非能动输送方式送入到贮存库内换热,并将贮存库内的空气以非能动输送方式排出贮存库;和/或,将室外的新风以能动输送方式送入到贮存库内换热,并将贮存库内的空气以非能动输送方式排出贮存库;和/或,将室外的新风以能动输送方式或非能动输送方式送入到贮存库内换热,并将贮存库内的空气以能动输送方式排出贮存库。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核设施贮存库余热导出通风系统,以及所述核设施贮存库余热导出通风系统的核设施贮存库。本发明能够在各种工况下安全导出贮存库余热,同时,可减少运行能耗,降低设备投资成本,减少占地面积。

    蒸汽发生系统热能回收系统及方法、乏燃料后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503656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705410.6

    申请日:2021-06-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蒸汽发生系统热能回收系统及方法、乏燃料后处理系统,热能回收系统包括:吸收式制冷机组、供热供冷系统和冷却塔;供热供冷系统供冷时,蒸汽发生系统产生的高温凝结水进入制冷机组并通过热能驱动其运转,制冷机组对供热供冷系统升温的冷冻水进行冷却,冷却塔向制冷机组内输入环境水,以带走冷冻水冷却放出的热量,供热供冷系统供热时,蒸汽发生系统产生的高温蒸汽凝结水与进入供热供冷系统中的冷风进行热交换。由此,本发明能够在夏季对供热供冷系统中送风进行冷却处理的同时消化吸收了大量蒸汽凝结水热量,在冬季直接通过换热器对供热供冷系统中送风进行加热处理,满足了蒸汽转换凝结水回收利用及通风降温/加热需求。

    一种低流通阻力的地坑式空气过滤净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745789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910215707.7

    申请日:2019-03-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流通阻力的地坑式空气过滤净化装置,涉及乏燃料后处理设施中的放射性通风系统设备的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内置在厂房地坑中的一体式筒状壳体,对称布置在壳体腔底的第一级过滤器和第二级过滤器,固定在壳体的底壁下方、且与第一级过滤器连通的进风接头,固定在壳体的底壁下方、且与第二级过滤器连通的出风接头,封堵在壳体上口的屏蔽盖板和屏蔽塞;在所述进风接头与第一级过滤器进口端的结合部位、出风接头与第二级过滤器出口端的结合部位均安装有密封圈。本发明优化了传统地坑式过滤净化装置的气流结构,增加了气体流道中的有效气流截面,大幅度降低了气流系统的阻力,降低系统后期运行成本。

    人员通道通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93569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60493.8

    申请日:2024-0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人员通道通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控制方法包括:获取人员通道内的滞留人数、实时风量值和设定送风量值,以及,人员通道内的压差绝对值和人员通道的压差设定范围。根据人员通道内的滞留人数,计算得到人员通道的所需新风量值。根据所需新风量值、实时风量值和设定送风量值,对送风装置的送风量和排风装置的排风量进行新风调节。根据压差绝对值和压差设定范围,对完成新风调节后的送风装置的送风量和排风装置的排风量进行压差调节。该控制方法能够满足核设施人员通道的负压需求和新风需求,并且能够有效地减少人员通道通风换气的运行成本。

    核设施排风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8763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305472.3

    申请日:2023-1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化工技术领域,公开了核设施排风装置,包括排风组件、排风主管和多个排风支管,排风组件适于设置在设施内部,排风主管适于设置在设施外部,其中至少一个排风支管一端与排风主管相连通,另一端适于与排风组件相连通,至少一个排风支管另一端设有接口组件,排风主管与排风支管连接处设有倒角,本发明通过在排风主管与排风支管连接处设置倒角,当排风组件将设施内空气向室外输送时,倒角结构可减少气流与对接处的冲击,减小了气流局部的压力梯度,避免涡流产生,从而可避免涡流使气体倒灌回设置内,保障了设施内人员的辐射安全,同时还减小了气流在排风主管与排风支管内的阻力,便于将空气排出,具有结构简单,防倒灌效果好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