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6272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74048.9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H05B3/42 , G21C17/00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堆堆芯试验台架设计方法,包括堆芯部分设计步骤,所述堆芯部分设计步骤首先确定电加热棒数目,电加热棒数目与原型堆燃料组件数目一致;之后确定电加热棒直径范围;再根据电加热棒数目以及电加热棒直径范围确定堆芯吊篮筒体内径范围。本发明的反应堆堆芯试验台架设计方法步骤简单,设置合理,能够得到还原程度更高的堆芯模拟件,从而获取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热工水力现象以及加热功率,提高试验台架所获取试验情况的还原性和可靠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加热棒和反应堆堆芯试验台架。
-
公开(公告)号:CN11994345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58772.9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21C17/00 , G21C17/112 , H05B3/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堆芯试验台架、电加热棒功率分区的布置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属于堆芯试验分析技术领域。布置方法包括:获取试验台架电加热棒的设计参数,设计参数包括总数目、直径、相邻棒间中心距;根据电加热棒的总数目确定径向功率分布下的三个分区相应的形状及棒数;根据设计参数及三个分区相应的棒数、临界热流密度CHF数相似准则确定三个分区相应的径向功率峰值因子;根据径向功率峰值因子确定三个分区相应的分区功率;确定三个分区相应的轴向功率峰值因子,以确定轴向功率分布。所述方法可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试验台架无法模拟实际堆芯的轴向功率和径向功率不均匀分布特点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96682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22888.9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F18/2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事故分析影响评价方法及装置,涉及核工业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核能综合利用项目与标准设计之间的差异信息;根据差异信息,确定目标核能综合利用项目是否产生新的假设始发事件,以得到第一确定结果;根据第一确定结果和预设的评价规则,确定目标核能综合利用项目对事故分析的结果和结论是否有影响。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方法省时省力且更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11668100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18644.6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乏燃料贮存水池热工水力分析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构建多个贮存单元模型,多个贮存单元模型拼装形成乏燃料贮存模型,并构建位于乏燃料贮存模型外侧的乏池及其冷却水进/出口接管结构体,以形成乏池三维模型,定义乏池三维模型中的固体区域、流体区域和多孔介质区域并设定相应的边界,对乏池三维模型的各固体区域、流体区域和多孔介质区域进行网格化,获取乏池网格模型中各物相的物性参数,各固体区域、流体区域和多孔介质区域的边界条件、计算模型和收敛判据,以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乏燃料贮存水池的流场和温度场分布。本发明能够在消耗较少计算资源的基础上快速、准确、精细完成乏燃料贮存设施的热工水力设计和安全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640186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56143.5
申请日:2023-04-04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汽液两相排放装置的冲击载荷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排放装置的运行工况,并基于运行工况确定所述排放装置的备选入口热工水力条件;步骤S2,基于备选入口热工水力条件,确定入口热工水力条件;步骤S3,基于入口热工水力条件,计算排放装置中汽液混合物的流体参数;步骤S4,基于流体参数,确定汽液混合物对排放装置的壁面产生的作用力。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汽液两相排放装置的冲击载荷数值模拟方法,能够简便、高效地计算包络排放装置在所有运行工况下的保守冲击载荷,从而确保依据包络冲击载荷开展结构设计的排放装置,能够承受在所有运行工况下高温、高压汽液两相混合物通过排放装置时产生的冲击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1941642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227940.4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鼎盛 , 詹经祥 , 管婧宇 , 肖会文 , 陈巧艳 , 黄树亮 , 方俊 , 孙燕宇 , 郑云涛 , 周蓝宇 , 李呼昂 , 韩硕 , 薛艳芳 , 杨晨石 , 刘佳泰 , 赵星宇 , 耿一娲 , 李亚如
IPC: G06F30/20 , G21C17/00 , G06F119/0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燃料包壳破损率确定方法及装置、燃料包壳监测方法及系统,涉及核工业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堆芯的目标中子动力学参数、目标功率分布和目标燃耗;根据目标中子动力学参数、目标功率分布和目标燃耗,确定目标燃料参数和目标热工水力参数;根据目标燃料参数和目标热工水力参数,确定目标堆芯中的燃料包壳破损率。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方法能够提高核电厂大破口失水事故燃料包壳破损率确定的准确性,并且有利于后续不利气象条件厂址和内陆核电选址等厂址选择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886641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46665.5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燕宇 , 薛艳芳 , 王鼎盛 , 黄政 , 韩世超 , 张朔婷 , 杨鑫焱 , 方楠 , 刘国明 , 堵树宏 , 刘宏林 , 方俊 , 黄树亮 , 米爱军 , 陈巧艳 , 郑云涛 , 周蓝宇 , 韩硕 , 耿一娲 , 李亚如 , 杨晨石 , 詹经祥 , 李呼昂 , 刘佳泰
IPC: G21C17/028 , G21C17/00 , G21C17/112 , G21C15/14 , G21C19/04 , G21C17/0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气体热工流体试验回路系统,能够为多个试验本体提供不同温度、流量等条件的试验气体,解决现有技术中一个试验回路系统只能匹配一种试验本体导致的系统内仪表、设备无法复用的问题,另外,还能够减少试验气体在流动过程的热量损失,解决试验气体在流动路径上降温明显的问题,保证试验段气体温度、流量等条件满足试验要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气体热工流体试验回路系统的试验方法,能够快速提升上述气体热工流体试验回路系统内试验气体的纯度,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试验本体耐真空能力低的问题,减少抽真空充气次数,节省高纯试验气体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936144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232215.X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中核同兴(北京)核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到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上的容器盖,容器盖包括连接部,连接部将容器盖固定到运输容器上。容器盖还包括:屏蔽部,屏蔽部设置在连接部靠近运输容器中心的一侧;充气部,充气部为运输容器提供气体,充气部设置在连接部和屏蔽部之间,充气部与屏蔽部临接装配,以形成圆柱面或锥面,圆柱面或锥面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设置在屏蔽部上,第二侧面设置在充气部上。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形成圆柱面或锥面,以密封容器筒体。通过将充气部与屏蔽部独立设置,将屏蔽功能和充气功能单独分开,增加了屏蔽材料的屏蔽效果和结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79002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45669.9
申请日:2023-12-18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21F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散热装置和放射性物品运输系统,该散热装置包括:多个散热片。多个散热片环绕于待散热的筒体周围,并与筒体的外侧壁连接,用于对筒体进行散热。散热片的长度方向沿筒体的中心轴线方向设置,宽度方向沿筒体的径向设置,散热片在远离筒体的一侧设有分叉结构,分叉结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叉翅片。相邻两个散热片之间形成第一流道,分叉翅片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散热片用于进行自然对流散热,气体由流道的下端流至上端,从而带走筒体的热量。本散热装置不需要安装强迫对流的设备,适合应用于放射性物品运输系统中,能够有效增加换热面积,进而提高热对流的换热效率。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