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3211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611149.9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硅胶吸附装置及含铀废液处理工艺、应用,硅胶吸附装置,所述硅胶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填充硅胶形成吸附层;所述壳体内在吸附层的两端均填充有石英砂形成过滤层;含铀废液处理工艺,采用硅胶吸附装置对含铀废液进行分类吸附处理。本发明在硅胶吸附柱内增加防止硅胶泄漏和过滤悬浮物的滤层,实现了清污分流,同时,本发明通过对含铀废液的分类收集和分类吸附处理,对吸附硅胶进行转型,避免不同种类的含铀废液的交叉污染,提高了硅胶的吸附容量,本发明适用于高氟高氨氮含铀废液的处理,也适用于多种含铀废液的处理,并且该装置适用于各种吸附和离子交换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17690626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718311.7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燃料元件零部件除油清洗废液联合处理工艺,属于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其包括:向核燃料元件零部件除油清洗废液中加入酸碱液进行预处理调节废液pH呈中性或弱碱性后进行气浮处理,对废水经气浮处理分离出的清液进行芬顿氧化处理,对经芬顿氧化后的废液依次进行混凝沉降、过滤吸附处理,直至处理后的废液达到排放的目标。本发明提供的核燃料元件零部件除油清洗废液联合处理工艺,采用预处理—气浮处理—高级氧化—混凝沉降—过滤吸附的联合处理工艺,经该工艺处理后,废液各项指标均满足相应排放标准,且该工艺具有操作简便、实用性强、成本低廉等优点,可用于核燃料元件零部件除油清洗废液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5504901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177407.2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 , 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C07C235/06 , C07C211/63 , C07C237/06 , C07C231/12 , C07C209/74 , C07C209/68 , C22B3/28 , C22B3/38 , C22B34/14
Abstract: 本发明采用了[A336][DGA]型离子液体对锆铪的萃取结果为:在无机酸浓度为0.5~6mol/L时,锆铪萃取效率相差50~70%,分离系数βZr/Hf达到10~20,[A336][DGA]‑HCl系统最佳的萃取酸度范围实现Zr、Hf的高效萃取。本发明采用的[A336][DGA]‑无机酸萃取体系,在相应的酸度范围内,单级分离系数可达10~20,锆铪很容易被完全分离。因此具有工艺流程简单,萃取分离系数大,通过分馏萃取分离可获的锆和铪两个核级产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0883035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1148897.1
申请日:2019-11-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标准容器残余物料量的控制方法:步骤1,加热惰性气体或者标准容器;步骤2,关闭标准容器出气阀,将加热后的惰性气体通入标准容器内;或者将常温惰性气体通入加热后的标准容器内,完成进气;步骤3,步骤2之后,关闭标准容器的进气阀,保温,打开出气阀放气,完成一次憋气操作;步骤4,重复步骤2~3多次;步骤5,在步骤2或4之后,打开标准容器的出气阀和进气阀,加热后的惰性气体连续吹扫标准容器;步骤6,在步骤4或步骤5结束后,对标准容器抽真空处理,完成残余物料的控制;标准容器为1L的UF6容器,标准容器出气阀门输出端与回收系统连通。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利于快速降低残余量,提高铀物料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180662A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710486861.9
申请日:2017-06-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是AUGdC沉淀母液回收处理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任何有关AUGdC沉淀母液回收处理工艺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加热蒸煮:将AUGdC沉淀母液加热蒸煮;(2)固液分离:将加热蒸煮后的AUGdC沉淀母液进行过滤,过滤后分别得到过滤液和回收固体;(3)过滤液处理:将过滤液用浓硝酸调节pH至2~4进行酸化,酸化后用浓氨水将过滤液的pH调节至8~9得到中和液;(4)硅胶吸附:将中和液通入硅胶吸附柱进行铀吸附处理即可。本发明可有效对AUGdC沉淀母液中的铀、钆进行回收处理并使排放液中的铀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02936655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110233552.3
申请日:2011-08-1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利用超临界CO2萃取回收陶瓷UO2芯块中铀的工艺。它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Sc-CO2/TBP-HNO3;(2)UO2萃取样品制备;(3)利用Sc-CO2/TBP-HNO3的萃取体系对步骤(2)中的萃取原料进行萃取;(4)萃取产物分离。本发明的优点是,二次放射性废物最小化、自动化程度高、萃取效率及选择性高、萃取容量大、萃取速度快,可最大程度减少核物料滞留时间,降低临界安全隐患、对环境以及操作人员损伤最小。
-
公开(公告)号:CN11898827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351161.5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放射性废液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覆磁性铁氧体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将FeSO4、FeS2和PVP‑K30混合,并将形成的混合物研磨后经梯度升温一段时间,逐步降温冷却后经洗涤、干燥后即得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覆磁性铁氧体吸附剂;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将上述吸附剂在含铀废水中的应用,调节含铀废水pH值至6.0~8.0,然后加入上述吸附剂,吸附一段时间后,用磁体将吸附剂与吸附流出液进行磁性分离;本发明吸附剂应用于含铀废水中对U进行吸附时的反应条件缓和且易于控制,并且在短时间内即可实现高效的吸附,100mg/L吸附原液连续3次吸附后吸附流出液U浓度≤2mg/L,铀去除率≥98%。
-
公开(公告)号:CN103165206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110421836.5
申请日:2011-12-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21/02 , C04B35/01 , C04B35/6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核燃料的制造方法,具体是钍铀混合氧化物陶瓷微球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是采用内胶凝法,以缺酸硝酸铀酰溶液和硝酸钍为原料,经溶胶配制、分散胶凝、洗涤、干燥煅烧和还原烧结工艺,制备出直径为0.05~0.20mm的ThO2-UO2微球。该ThO2-UO2微球具有表面光滑、球形好、内部致密、钍分布均匀、密度大于96.8%TD的突出优点;方法本身简单易行,可制备出不同钍含量的钍铀混合氧化物陶瓷微球。
-
公开(公告)号:CN103165206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110421836.5
申请日:2011-12-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21/02 , C04B35/01 , C04B35/6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核燃料的制造方法,具体是钍铀混合氧化物陶瓷微球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是采用内胶凝法,以缺酸硝酸铀酰溶液和硝酸钍为原料,经溶胶配制、分散胶凝、洗涤、干燥煅烧和还原烧结工艺,制备出直径为0.05~0.20mm的ThO2-UO2微球。该ThO2-UO2微球具有表面光滑、球形好、内部致密、钍分布均匀、密度大于96.8%TD的突出优点;方法本身简单易行,可制备出不同钍含量的钍铀混合氧化物陶瓷微球。
-
公开(公告)号:CN110883035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911148897.1
申请日:2019-11-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标准容器残余物料量的控制方法:步骤1,加热惰性气体或者标准容器;步骤2,关闭标准容器出气阀,将加热后的惰性气体通入标准容器内;或者将常温惰性气体通入加热后的标准容器内,完成进气;步骤3,步骤2之后,关闭标准容器的进气阀,保温,打开出气阀放气,完成一次憋气操作;步骤4,重复步骤2~3多次;步骤5,在步骤2或4之后,打开标准容器的出气阀和进气阀,加热后的惰性气体连续吹扫标准容器;步骤6,在步骤4或步骤5结束后,对标准容器抽真空处理,完成残余物料的控制;标准容器为1L的UF6容器,标准容器出气阀门输出端与回收系统连通。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利于快速降低残余量,提高铀物料的利用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