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86710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810473778.2
申请日:2018-05-1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工研究所南京科技开发总公司
IPC: C08G59/44
Abstract: 木本植物油脂基多元聚酰胺环氧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为:将经过环氧化反应的木本植物油脂衍生物、有机溶剂和有效量催化剂混合,并于50~80℃下反应3~6h,引发聚合反应得产物A,再将产物A与多元胺按摩尔比1:1.0~1.2混合,在160~220℃的条件下进行酰胺化反应2~6h,得到多元聚酰胺固化剂。选用木本植物油脂为原料制备聚酰胺环氧固化剂产品,有利于推动绿色可再生林业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顺应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且产品具有优良的环氧固化活性,其环氧固化物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586710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473778.2
申请日:2018-05-1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工研究所南京科技开发总公司
IPC: C08G59/44
Abstract: 木本植物油脂基多元聚酰胺环氧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为:将经过环氧化反应的木本植物油脂衍生物、有机溶剂和有效量催化剂混合,并于50~80℃下反应3~6h,引发聚合反应得产物A,再将产物A与多元胺按摩尔比1:1.0~1.2混合,在160~220℃的条件下进行酰胺化反应2~6h,得到多元聚酰胺固化剂。选用木本植物油脂为原料制备聚酰胺环氧固化剂产品,有利于推动绿色可再生林业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顺应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且产品具有优良的环氧固化活性,其环氧固化物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676535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494789.9
申请日:2018-05-22
Applicant: 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工研究所南京科技开发总公司
IPC: C09J163/02 , C09J11/06 , C09J11/08 , E04G2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J163/00 , C09J11/06 , C09J11/08 , E04G23/0203 , C08L75/04 , C08L83/04 , C08K5/544 , C08K5/5435
Abstract: 一种低粘度坚韧型妥尔油基环氧裂缝修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双酚A环氧树脂(E51)、增韧剂油脂基聚氨酯预聚体、活性稀释剂、固化剂、改性剂、促进剂和助剂;本发明采用活性稀释剂取代有毒的稀释剂糠醛或苯甲醛、丙酮,通过对原料胺的改性降低其挥发性和对皮肤的敏感性,所制备的环氧裂缝修补材料的蒸汽压较低应属于环保型体系,更能迎合市场需求,被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水坝、建筑物等的混凝土裂缝的防渗、堵漏、补强加固等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11875782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010556512.1
申请日:2020-06-17
Applicant: 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工研究所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8G59/62 , C02F1/04 , C02F101/30 , C02F101/38
Abstract: 一种胺类环氧固化剂生产废水的回收利用制备曼尼希碱固化剂的方法,将生产废水浓缩液、多元胺与酚、醛进行Mannich缩合反应可得到一种曼尼希碱固化剂。本发明解决了环氧固化剂生产废水处理难的问题,而且充分利用了生产废水中有效成分有机胺等作为原料制备固化剂,变废为宝,实现了生产废水充分回收利用的经济价值与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265038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377743.0
申请日:2021-04-0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南京林科众越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IPC: C08G59/62 , C09D163/00 , C09D5/08 , C08G14/12
Abstract: 桐油基改性胺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桐酸甲酯、酚和催化剂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持续通入氮气的状态下,搅拌并升温反应后冷却,洗涤并静置,取上层棕色粘稠液体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得桐油源酚类加成物;将桐油源酚类加成物、多元胺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混合搅拌均匀后,滴加醛,待滴加完后升温反应后,减压蒸馏除去生成的水得桐油基曼尼斯碱固化剂;在搅拌状态下,继续向桐油基曼尼斯碱固化剂中滴加多元胺,升温回流,然后进行酰胺化反应,待无水和游离胺蒸出时,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得深棕色粘稠的桐油基改性胺固化剂。该桐油基改性胺固化剂的固化反应活性交联点分布更加广泛均匀,能很好地平衡涂料的硬度和柔韧性,使得涂层更加坚韧。
-
公开(公告)号:CN109824515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212989.5
申请日:2019-03-2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7C69/732 , C07C67/00
Abstract: 火麻仁油基可双重交联树脂单体分子及其制备方法,先将不饱和的火麻仁油经过水解反应,制备得到不饱和的火麻仁油酸,再将不饱和的火麻仁油酸与适量的催化剂、携氧剂甲酸和双氧水反应,得到含羟基的不饱和火麻仁油酸,含羟基的不饱和火麻仁油酸再与适量的催化剂、阻聚剂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反应,得到多羟基火麻仁油基单体,将制备得到的多羟基火麻仁油基单体再与适量的马来酸酐反应,得到火麻仁油基可双重交联树脂单体分子。选用火麻仁油为原料制备多重交联树脂单体产品,充分利用环境友好型资源,且产品能进行双重交联反应,其固化物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501797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819102.X
申请日:2017-09-1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8L27/06 , C08K5/3492 , C07D405/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K5/34926 , C07D405/12 , C08L27/06
Abstract: 一种PVC用增塑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三聚氰胺和甲醛经缩合反应得到2,4,6-三(二羟甲基氨基)-1,3,5-三嗪(HHTT);然后将HHTT与桐马酸酐经酸酐的醇解反应得到桐油基多元醇羧酸;最后将桐油基多元醇羧酸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得到液体含羟基和富氮基团桐油基增塑剂。与市场上的品牌增塑剂相比,含该增塑剂的PVC制品的机械性能、相容性能、抗迁移性能、热稳定性能可以得到显著提高,可减少PVC加工过程中硬脂酸钙/锌等热稳定剂的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432839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274577.8
申请日:2011-09-1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浅色腰果酚烷基醚环氧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备的腰果酚烷基醚环氧固化剂和这种固化剂与环氧树脂形成的固化物。制备方法是:将腰果酚烷基醚1摩尔、多胺1-3摩尔混合,然后将1-3摩尔甲醛分批加入,控制反应温度在80-90℃之间反应4小时,然后升温至100-120℃蒸出反应生成的水,最后温度保持在80-120℃减压蒸馏至无水分蒸出,通过Mannich反应得到腰果酚烷基醚环氧固化剂。本发明所得到的固化剂颜色较浅,而且能够长期储存不变色,固化剂与环氧树脂的混合物在固化时发生相分离,从而提高了固化物的冲击强度,增强了材料的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408315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110274578.2
申请日:2011-09-1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7C41/01 , C07C43/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腰果酚丁基醚组合物的合成方法,腰果酚和氯代正丁烷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无氧条件反应,反应结束减压蒸馏,过滤除去生成的盐得到产物腰果酚丁基醚组合物,所述的碱性催化剂为碱金属碳酸盐或碱金属氢氧化物。本发明用于合成腰果酚丁基醚的方法简单,产率较高。而且反应过程中不加入水,不产生废水。由于腰果酚的酚羟基被烷氧基所替代,使得该产物具有很好的颜色稳定性,并且大大降低了腰果酚对于皮肤的腐蚀性。该产物可以用来制备具有良好的颜色稳定性的环氧固化剂。在涂料、胶黏剂、橡胶、塑料、弹性体、复合材料和油墨中可以用作改性剂。
-
公开(公告)号:CN101967197A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1010298581.3
申请日:2010-09-2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8B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纤维素桐酸酯的方法,将纤维素溶解在离子液体中,使纤维素的质量浓度为1%~10%,逐滴加入相当于纤维素中缩水葡萄糖单元的物质的量的3~5倍的桐酸酰氯,在80~90℃反应1~2个小时结束,加入甲醇并搅拌,沉淀即为粗产物,减压抽滤、用甲醇洗涤,真空干燥得产物。产物能够在紫外光照射下进一步交联成分子量更高、性能更好的材料。产物具有较低的玻璃化转变和熔融温度,熔融范围在33.86~81.75之间。该方法相比于使用N,N-二甲基甲酰胺和氯化锂盐作为溶剂体系,具有溶剂易回收、不需要加入缚酸剂和制备的纤维素桐酸酯可塑性好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