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63274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011623202.3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1N1/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表径流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表径流自动采样器。包括上下两端敞口的筒状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汇流槽和竖轮;所述汇流槽的顶部敞口,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竖轮包括可围绕水平轴线旋转的旋转轴和沿周向设置在旋转轴上的若干个轮叶;所述旋转轴上设有径向贯穿旋转轴的样品通道;所述轮叶的径向外端设有卡凸;所述竖轮的下方设有采样瓶;所述采样瓶内设有浮球,浮球与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向上穿过固定管后弯折成可与卡凸相卡合的卡勾;所述固定管被固定在外壳上。该采样器无需额外能源,便于携带和使用,能够实现对一次径流过程的连续采样,提高地表径流监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214040815U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023312247.7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1N1/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表径流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表径流自动采样器。包括上下两端敞口的筒状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汇流槽和竖轮;所述汇流槽的顶部敞口,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竖轮包括可围绕水平轴线旋转的旋转轴和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旋转轴上的若干个轮叶;所述旋转轴上设有径向贯穿旋转轴的样品通道;所述轮叶的径向外端设有卡凸;所述竖轮的下方设有采样瓶;所述采样瓶内设有浮球,浮球与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向上穿过固定管后弯折成可与卡凸相卡合的卡勾;所述固定管被固定在外壳上。该采样器无需额外能源,便于携带和使用,能够实现对一次径流过程的连续采样,提高地表径流监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016488B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410276914.0
申请日:2014-06-2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湿地磷循环模拟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所述装置主要包括配水池(1)、贮水池(2)和种植池(3~14)。配水池(1)通过管道与种植池(3~14)相连。在种植池(3~14)内种植不同湿地植物及其组合。将配水池(1)内的污水泵入种植池(3~14)内,通过定期监测种植池中不同形态磷的浓度,研究磷在湿地中的循环特征。所述装置可用于综合研究进水流量、水深、植被类型对磷循环过程的影响,为湿地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7367401A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710654745.3
申请日:2017-08-03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IPC: G01N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体生物量测量,具体涉及一种浮游生物的采集方法和采集装置。所述采集装置由采集箱体、纱盒、筛绢、固定装置构成;所述采集箱体为无底面无顶面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包括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纱盒包括长筒状盒体以及设置在盒体内的纱轴和轴杆;所述长筒状盒体沿采集箱体前侧壁的外侧设置,纱轴套装在所述轴杆上,轴杆的两端伸出纱轴与长筒状盒体的两端连接;所述长筒状盒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纱轴平行的线状开口,线状开口位于前侧壁底部下沿的下方、与前侧壁底部下沿平行且长度相配合;所述筛绢的一端固定并卷绕在纱轴上,另一端从线状开口伸出并可被牵拉经过并封住采集箱体的底部后固定在后侧壁上的固定装置上。
-
公开(公告)号:CN106124708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607919.6
申请日:2016-07-2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IPC: G01N3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009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藻类垂直迁移模拟实验装置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藻类垂直迁移模拟实验装置,包括光照控制系统(1)、风力调节系统(2)、温度控制系统、上端开口的柱体容器用作藻类迁移容器(3);所述光照控制系统(1)用于设置在所述藻类迁移容器(3)的上端,并可通过连接方式固定在所述藻类迁移容器的外壁上;所述风力调节系统(2)用于设置在所述藻类迁移容器(3)的上端开口处,并可通过连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光照控制系统(1)的底部;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可通过粘合方式设置在所述藻类迁移容器(3)的内壁上;本发明的藻类垂直迁移模拟实验装置可实现在室内进行模拟自然藻类垂直迁移研究,能够模拟温度、光照和水动力对藻类垂直迁移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4773831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130625.4
申请日:2015-03-2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IPC: C02F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F3/068 , A01B1/243 , A01B45/02 , B01F2003/063 , B09C1/00 , B09C2101/00 , C02F3/04 , C02F3/205 , C02F3/308 , C02F3/327 , C02F2203/006 , Y02A40/228 , Y02W10/15 , Y02W10/18 , Y02W10/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人工湿地的复氧装置及复氧方法。所述复氧管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一端插入湿地基质中,一端与风车相连接用于接收和加速空气流。所述复氧管还可以由若干根两端开口的,具有不同管径和长度的复氧管同轴套叠或平行排列而成,与风车连接共同组成本发明的复氧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上述复氧装置进行人工湿地复氧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复氧装置结构简单、材料环保,成本低廉,利用其进行人工湿地复氧的方法简单易行、节能环保、维护成本低,复氧效果好,运行效率高,应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03214096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143445.0
申请日:2013-04-2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IPC: C02F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生物链关系的藻类水华控制方法。本发明利用生物之间的食物和相克关系构建藻类水华控制方法,实现抑制湿地水体藻类水华爆发。本发明借助隔网浮岛、复层网托浮岛、湿地植物人工种植技术和水生动物放养技术,依据湿地水文过程和季节变化特征,选择适宜湿地生物(包括湿地植物和湿地动物),构建基于生物链关系的藻类水华控制方法,形成完整的湿地生物链结构,达到控制湿地水体藻类水华爆发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2115261B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010623961.X
申请日:2010-12-3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IPC: C02F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28 ,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净化功能型湿地植物筛选池,包括配水池、至少两个种植池和出水池,配水池和出水池分别通过管道与种植池相连。将湿地植物或植物组合种植于种植池内,将配水池内的污水排入种植池内,一段时间后,测定种植池中的污染物指标,如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等指标,从而筛选出具有净化功能的湿地植物或植物组合。本发明通过研究在野外自然条件下不同湿地植物配置方式的净化效果,筛选净化能力较强的湿地植物,为污染湿地水质净化和退化湿地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7278526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1710617847.8
申请日:2017-07-2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IPC: A01D91/04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风力传播的湿地植物种子收获装置及方法”,涉及生态工程技术领域。所述植物种子收获装置包括复层网板单元;所述复层网板单元包括收集口网板、中间层网板和底层网板;各网板均为具有若干网孔的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的四周边缘为网框,所述网孔所在区域为网面;所述网框厚度比所述网面厚度大;各网板依次轴向紧密排列形成所述复层网板单元;各网板的网孔孔径设置成依次逐渐变小;所述收集口网板的网孔可通过所述植物种子;所述底层网板的网孔能透过空气但不能通过所述植物种子。与现有技术的种子收获方法不同,本发明将种子收获装置安装于湿地植物生长区域,能够在不损伤植物的情况下收获成熟种子,具有方便省力、准确有效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401730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810154867.0
申请日:2018-02-23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IPC: A01G9/029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沉水植物快速抛投种植方法及采用的种植容器”,涉及沉水植物栽培技术所述种植容器为具有上底面、下底面和侧壁的空心柱体;其中上底面直径小于下底面的直径,且所述侧壁的中上部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用作沉水植物植株伸出口。用于抛投法栽培沉水植物,存活率高达85%;容器降解率达到75%。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