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95446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680848.X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包埋剂改善木质文物脆裂的徒手切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制备包埋剂A和包埋剂B待用,且所述包埋剂A和所述包埋剂B混合后能够于快速渗透于木质文物,且能够在20‑40℃下反应形成共价键交联;S200、用水冲洗清理木质文物待徒手切片的目标区域;S300、将包埋剂A滴加于所述目标区域的表面,以浸润该表面;S400、将包埋剂B滴加所述目标区域的表面,以浸润该表面;S500、然后将木质文物在20‑40℃的环境温度下静置;S600、擦去木质文物上所述目标区域的表面液体,徒手切割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切片。通过现场混合包埋剂A和包埋剂B,两者能在木质文物快速渗透,两者反应后能够解决木质文物在切断过程中的脆裂问题,从而能够在考古现场徒手制备切片。
-
公开(公告)号:CN114187591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497274.2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IPC: G06V20/69 , G06V10/774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K9/62 , G06N2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定量解剖的木材树种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0:基于木材标本获得木材定量解剖参考数据集;步骤200:根据参考数据集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并优选分类精度最高的机器学习模型;步骤300:采集并测量待检木材样品的定量解剖数据;步骤400:利用优选出的机器学习模型鉴定待检样品的木材树种。本发明基于木材标本获得木材定量解剖参考数据集,保障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木材定量解剖数据对木材树种进行鉴定,实现木材在“种”水平的准确鉴定,克服了传统木材鉴定方法存在的主观性,使鉴定结果准确可靠、有据可依。与现有的一些检测方法相比,本发明技术不受特定仪器限制,可在多种领域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413397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285153.0
申请日:2020-04-13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损快速测定木质文物保存状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木质文物表面清洗、实时直接分析质谱测试、质谱数据处理、化学计量学建立木质文物保存状态的测定模型和待测木质文物的保存状态的测定5个步骤。本方法弥补了现有木质文物保存状态测定方法存在的有损取样、测试周期长或容易受到无机物/有机物等污物沉积影响等不足,具备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强、无损、快速和准确测定保存状态的优点,可广泛使用于木质文物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76311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75784.2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IPC: G06V20/69 , G06V10/40 , G06V10/7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构造特征数字化的木材树种鉴定方法和装置,属于木材鉴定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构建木材显微构造特征图像数据集并对木材构造特征提取模型进行训练;然后构建木材构造特征数字化矩阵数据集并对木材树种鉴定模型进行训练;最后将待鉴定的木材组织切片图像输入训练后的木材构造特征提取模型,提取待鉴定的木材组织切片图像的数字化矩阵;将待鉴定的木材组织切片图像的数字化矩阵输入训练后的木材树种鉴定模型,得到待鉴定的木材组织切片图像所属的树种。本发明将图像中的木材构造特征转化为数字化矩阵,准确记录木材构造特征的定量化数据,从而实现木材树种的准确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4295446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111680848.X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包埋剂改善木质文物脆裂的徒手切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制备包埋剂A和包埋剂B待用,且所述包埋剂A和所述包埋剂B混合后能够于快速渗透于木质文物,且能够在20‑40℃下反应形成共价键交联;S200、用水冲洗清理木质文物待徒手切片的目标区域;S300、将包埋剂A滴加于所述目标区域的表面,以浸润该表面;S400、将包埋剂B滴加所述目标区域的表面,以浸润该表面;S500、然后将木质文物在20‑40℃的环境温度下静置;S600、擦去木质文物上所述目标区域的表面液体,徒手切割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切片。通过现场混合包埋剂A和包埋剂B,两者能在木质文物快速渗透,两者反应后能够解决木质文物在切断过程中的脆裂问题,从而能够在考古现场徒手制备切片。
-
公开(公告)号:CN114186625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497275.7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IPC: G06K9/62 , G06V10/80 , G06V10/40 , G06V10/774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特征融合的木材鉴定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制作木材标本的横、径、弦三切面参考图像数据集;构建深度学习模型,使用三切面参考数据集训练构建的深度学习模型,以得到能够自主鉴定木材树种的成熟深度学习模型;采集待检木材样品的三切面图像;将样品的三切面图像导入成熟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树种鉴定,并直接输出树种名称。系统包括:数据集模块、特征提取模块、特征融合模块、特征分类模块和树种鉴定模块。本发明通过木材三切面图像特征融合,实现木材树种的自动精准鉴定。
-
公开(公告)号:CN115861710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1667095.3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IPC: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V10/80 , G06V10/776 , G06V10/774 , G06N3/08 , G06V10/40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特征融合的木材树种鉴定方法和装置,属于木材鉴定技术领域。本发明同时利用木材的构造特征、遗传特征和化学特征进行树种鉴定,涵盖了木材的多种类型的树种信息,解决了现有木材鉴定缺乏可靠的特征参考数据集、依赖单一特征进行树种鉴定结果不可靠、不适用于复杂应用场景等问题,实现了木材“种”水平的准确鉴定,一方面提高了识别精度,另一方面提高了识别结果的稳定性和可应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6171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67095.3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IPC: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V10/80 , G06V10/776 , G06V10/774 , G06N3/08 , G06V10/40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特征融合的木材树种鉴定方法和装置,属于木材鉴定技术领域。本发明同时利用木材的构造特征、遗传特征和化学特征进行树种鉴定,涵盖了木材的多种类型的树种信息,解决了现有木材鉴定缺乏可靠的特征参考数据集、依赖单一特征进行树种鉴定结果不可靠、不适用于复杂应用场景等问题,实现了木材“种”水平的准确鉴定,一方面提高了识别精度,另一方面提高了识别结果的稳定性和可应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413397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010285153.0
申请日:2020-04-13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损快速测定木质文物保存状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木质文物表面清洗、实时直接分析质谱测试、质谱数据处理、化学计量学建立木质文物保存状态的测定模型和待测木质文物的保存状态的测定5个步骤。本方法弥补了现有木质文物保存状态测定方法存在的有损取样、测试周期长或容易受到无机物/有机物等污物沉积影响等不足,具备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强、无损、快速和准确测定保存状态的优点,可广泛使用于木质文物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217088411U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23078076.0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IPC: H05K7/14 , H04M1/724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采集木材图像的手机端装置,包括装置的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不同安装载位上的:可更换的LED光源和UV光源、图像采集模块,存储和传输图像的芯片和Wi‑Fi模块;壳体上设有出光口,在照射光源上连接有灯源位置调节组件,灯源位置调节组件用于调节LED光源和UV光源的位置,使得LED光源或UV光源正对出光口发射光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设置多个安装载位,集成安装照射光源、图像采集模块、芯片‑Wi模块,简便快速地采集木材图像并传输到电子设备上;配备LED和UV两种光源,采用锂电池进行供电,待机时间更长;且通过灯源位置调节组件调节光源位置,两种光源能够随意切换,降低环境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使用更加便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