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945981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1910338504.7
申请日:2019-04-25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G01J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征中Z不透明材料中冲击波速度的测量靶及方法,属于材料高压特性技术领域,所述测量靶位于驱动黑腔的诊断孔处,其包括烧蚀层、示踪层和样品层,所述烧蚀层面向诊断孔设置,所述示踪层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样品层为中Z不透明材料样品层,且样品层为台阶结构,所述样品层包括依次并排设置且厚度依次增加的第一样品层、第二样品层和第三样品层,相比于传统的楔形样品,本发明采用平面样品设计,易于加工且加工精度高,能够获得更高精度的测量,能够最大限度放宽对实验条件的要求,既保证了实验结果来源于同一个驱动源,排除了不同发次之间实验条件可能出现的不同,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与可靠性,同时又节约了实验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3056079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332976.9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H05H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角度深紫外汤姆逊散射诊断系统,所述汤姆逊散射诊断系统包括激光器、前向散射光测量系统和后向散射光测量系统,所述激光器与前向散射光测量系统和后向散射光测量系统瞄准待测等离子体空间内同一目标点。本发明可以同时获得高信噪比的前向和后向两种散射角度下的深紫外汤姆逊散射离子谱信号,进而可以通过联立解谱高精度地诊断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电子密度以及二维流速,在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在惯性约束聚变黑腔的应用中,采用前向和后向散射的布局可以避免在腔壁上开诊断孔,进而能降低诊断过程对等离子体状态造成的扰动。
-
公开(公告)号:CN111982344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23065.1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热斑高空间分辨探测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竖直设置且反射面正对的平响应球面物镜Ⅰ和平响应球面物镜Ⅱ、水平设置且反射面竖直朝上的复合平响应球面物镜Ⅲ、水平设置且反射面竖直朝上平响应选能平面镜Ⅰ和平响应选能平面镜Ⅱ、成像板和激光磷屏分析仪。计算方法主要以读取数据并根据轫致辐射原理,直接通过单能像的强度比以获得电子温度和密度。主要通过双KB镜通道系统消除视场差异的影响,并利用通道及平面镜的平响应,确保反射率一致,根据轫致辐射原理进行电子温度和密度的绝对值计算,计算过程更简单,结果更可靠,并能求解绝对的热斑电子密度值,具有广阔且重要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197782A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910485018.8
申请日:2019-06-05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点阵构型电子漂移管。该电子漂移管的点阵阴极将目标辐射的X光转换为具有空间阵列分布的电子脉冲串,电子脉冲串在空间阵列互不干扰的渐变电场作用下高速漂移,漂移中电子脉冲串的空间尺度被充分保障。然后穿过等比空间阵列分布的后端栅网,经微通道板获得倍增后轰击荧光屏发光,将电信号重新转换为光信号,整个过程电子脉冲串均处在由带屏蔽壳磁线圈产生的均匀磁场中。该电子漂移管可显著改善电子匀速漂移区内的空间分辨特性,利用磁场约束最大限度降低电子脉冲串的空间横向串扰,实现空间保真和大动态范围,有助于推动超高时间分辨二维成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对提升激光惯性约束聚变诊断精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097597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376664.0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目标物的系列X光像的坐标对应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记录目标物的系列X光像,将每幅X光像中的各记录单元记录的X光强度求和,获得每幅X光总强度,得到A;b.将每幅X光像中的各记录单元的X光强度与对应的二维坐标相乘,并求和,得到B;c.C=B/A,得出每幅X光像的光强重心坐标;d.利用系列X光像中的每幅X光像的光强重心坐标相对应的属性,给出系列X光像中的每幅X光像的二维坐标对应关系。该方法能够实现不同观测方位的各幅X光像坐标精确对应,定量化分析不同时间段的各幅X光像坐标时间演化,坐标对应精度达到成像系统空间分辨水平,在惯性约束聚变、实验室天体物理或高能量密度物理中具有广阔且重要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036589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29526.9
申请日:2018-07-25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一种掺钽铀薄膜在黑腔上的应用,它属于激光聚变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掺钽铀薄膜的应用。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铀黑腔中金内衬激光‑X射线转换效率不足、M带X射线产额高,而物理期望的无内衬铀黑腔化学稳定性差、黑腔结构不稳定的问题。一种掺钽铀薄膜作为黑腔内衬防护层使用,或作为能量转化层应用于黑腔上。优点:具有于良好的抗氧化腐蚀性能;作为内衬防护层,在防护铀黑腔能量转化层的同时,还具有更好的界面结合力、化学相容性,以及更高的能量耦合效率;作为能量转化层,其相比Au具有更高的激光‑X射线转换效率、更低的M带X射线产额,相比U其具有突出的化学稳定性及结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138266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10331133.7
申请日:2014-07-11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一种用于真空x射线成像的抽屉式气室型诊断系统,包括腔体、真空转接面板、成像模块、搭载平台和伺服控制模块。其中,腔体的前后两端面为带密封胶圈的真空密封面;真空转接面板与腔体的后端面可拆卸式密封连接;成像模块与腔体的前端面可拆卸式密封连接;搭载平台设置在腔体内并通过活动式连接套与真空转接面板相连;在搭载平台底部四角设有塑料滑垫。伺服控制模块设置在腔体内的搭载平台上。本发明的抽屉式气室型诊断系统体积小,重量轻,真空密封面少,安装调试方便,能大幅降低系统的安装调试时间和运行风险,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707327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1710017153.0
申请日:2017-01-11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nventor: 任宽 , 刘慎业 , 侯立飞 , 杜华冰 , 景龙飞 , 赵阳 , 杨志文 , 韦敏习 , 邓克立 , 姚立 , 詹夏宇 , 李晋 , 杨国洪 , 李三伟 , 江少恩 , 董建军 , 曹柱荣 , 丁永坤
IPC: G01T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X射线成像器件的瞄准装置及其调校方法和应用方法,所述的瞄准装置包括X射线成像器件、瞄准透镜、可调光阑、支撑机构、四维调节机构和监视器,X射线成像器件位于瞄准透镜中心,且二者分别对靶的X光和可见光成像位置、大小相同;所述的调校方法:将装调用靶中心、X射线成像器件中心和探测器记录面中心放到直线Ⅰ上;调节四维调节机构使装调用靶的可见光像中心与探测器记录面中心重合,且确保X射线成像器件中心仍在直线Ⅰ上。所述的应用方法:整体调整瞄准透镜像与探测器记录面位置关系,实现应用。本发明能够实现用可见光代替不可见X光进行实时在线瞄准,简单方便,将X射线成像器件瞄准效率提升至少80%,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097597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1910376664.0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目标物的系列X光像的坐标对应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记录目标物的系列X光像,将每幅X光像中的各记录单元记录的X光强度求和,获得每幅X光总强度,得到A;b.将每幅X光像中的各记录单元的X光强度与对应的二维坐标相乘,并求和,得到B;c.C=B/A,得出每幅X光像的光强重心坐标;d.利用系列X光像中的每幅X光像的光强重心坐标相对应的属性,给出系列X光像中的每幅X光像的二维坐标对应关系。该方法能够实现不同观测方位的各幅X光像坐标精确对应,定量化分析不同时间段的各幅X光像坐标时间演化,坐标对应精度达到成像系统空间分辨水平,在惯性约束聚变、实验室天体物理或高能量密度物理中具有广阔且重要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036589B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810829526.9
申请日:2018-07-25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一种掺钽铀薄膜在黑腔上的应用,它属于激光聚变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掺钽铀薄膜的应用。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铀黑腔中金内衬激光‑X射线转换效率不足、M带X射线产额高,而物理期望的无内衬铀黑腔化学稳定性差、黑腔结构不稳定的问题。一种掺钽铀薄膜作为黑腔内衬防护层使用,或作为能量转化层应用于黑腔上。优点:具有于良好的抗氧化腐蚀性能;作为内衬防护层,在防护铀黑腔能量转化层的同时,还具有更好的界面结合力、化学相容性,以及更高的能量耦合效率;作为能量转化层,其相比Au具有更高的激光‑X射线转换效率、更低的M带X射线产额,相比U其具有突出的化学稳定性及结构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