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66922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58966.8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 江西省应急管理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天线等效相位中心轨迹反演方法及系统,涉及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变形监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根据地基合成孔径雷达斜距监测误差模型,以雷达在不同监测位置处对多个目标监测数据为基础构建目标函数;利用交替更新的方法求解所述目标函数,基于空间Z轴矢量和所述目标函数的解构建雷达三维成像坐标系进而实现地基合成孔径雷达高精度地理编码。本发明通过求解地基合成孔径雷达等效相位中心坐标和轨迹矢量提高构建雷达坐标系的合理性,进而提高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地理编码处理的准确性,便于监测人员直观研判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变形监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400348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083702.X
申请日:2023-02-08
Applicant: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 中安国泰(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水土质埋压人员救援现场边坡安全监测预警装置及方法,涉及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安全监测技术领域,通过FPGA控制单元有序程控毫米波测量单元、含水率测量单元、倾角测量单元、5G数传单元,形成含水土质埋压人员救援安全监测预警装置,基于该装置构建的救援现场位移、倾角、含水率、温湿度监测数据感知网络,建立“三参量”联合预警方法,形成含水土质埋压人员救援现场开挖斜坡动态面域预警模式。本方案尺寸小、重量轻、集成度高,运输安装便携,支持一键式操作,无需另配计算机,适合救援人员随身携带至各救援点进行抵近分布式监测,保障含水土质埋压人员救援现场救护装备安全和救援人员生命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1627279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426913.5
申请日:2020-05-19
Applicant: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全过程的试验系统,包括滑坡滑源区、滑坡堆积区、泥石流流动区和防尘罩,滑坡滑源区包括滑坡模拟平台、监测台和观摩台;滑坡堆积区紧临所述滑坡滑源区设置,由地下开挖空间结构构成,用于承载模拟的滑坡堆积体;泥石流流动区呈L形设计,左接所述滑坡堆积区,上接所述滑坡滑源区和滑坡堆积区,用于模拟泥石流的流动;在所述泥石流流动区左侧的尽头设置有反L形的循环水过滤及泵送系统,该循环水过滤及泵送系统与所述泥石流流动区形成闭环,用于模拟用水的循环利用。该系统可以进行大型滑坡泥石流灾害全过程的模拟,从而对滑坡及泥石流灾害的演化过程、破坏模式、致灾机理进行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7132333B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710193513.2
申请日:2017-03-28
Applicant: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坡试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高速小车、刹车装置、拖动装置和冲击装置,所述高速小车上平面开有T形槽,用于安装试验箱;所述刹车装置采用汽车液压刹车装置改造;所述拖动装置用于将所述高速小车及试验箱按照控制要求在一定的长度范围内加速到需要的速度;所述冲击装置用于增加高速冲击时的冲击力,且所述冲击装置的冲击制动采用钢丝绳直接绷紧的制动方式。上述装置能够在人工控制和干预下完成高速远程滑坡试验研究,模拟高速状态下边坡滑移特性,测试其动态效应,从而为滑坡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8472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332893.8
申请日:2025-03-20
Applicant: 中安国泰(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拖车雷达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寒地区拖车雷达的热交换式自动控温系统及方法,中央处理系统构建车内升温装置在不同升温模式下的升温调控预测时序序列,中央处理系统基于热损失温度以及期望温控时间自动选择车内升温装置的升温模式,以使得拖车雷达在期望温控时间时能够处于恒温安全环境温度范围内;实时监控边坡雷达工作时产生的局部温度根据局部温度的变化时序,确定边坡雷达与拖车雷达内部的热交换效率,中央处理系统结合热交换效率调控改变车内升温装置的升温模式和局部降温装置工作,使得边坡雷达实时保持在设定的安全工作温度范围内;本发明实现全自动化的温度调控,保证拖车内部的温度变化幅度小,从而实现了节能省电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611853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011632750.2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滑坡试验多功能承载平台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主机单元和淋雨渗水单元,所述主机单元包括主机框架、举升机构和安全保护机构;所述淋雨渗水单元通过安装在所述主机单元后侧的给水箱实现给水功能,所述淋雨渗水单元包括淋雨机构、侧壁和地下渗水机构和坝体漫顶机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滑坡试验多功能承载平台装置采用拼接式结构,运输方便。承载平台装置可以进行大型边坡工程室内相似性模拟实验,通过角度、压力、冲击力、水位线、流速和动态静态数据采集等监测技术,对边坡失稳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跟踪、分析及研究,进而为边坡失稳破坏机理研究以及滑坡预警技术研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9469003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068833.X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中安国泰(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坡雷达监测数据的校正方法,包括:拟合得到边坡雷达的坐标偏移量与偏移监控时长之间的拟合函数计算模型;统计边坡雷达对露天矿山的待监控区域每次监控对应的边坡监控时间点,并形成边坡监控时间轴以及边坡监测数据;统计GNSS位移检测器对边坡雷达每次位移监控的时间点,并形成雷位移达监控时间轴,计算得到GNSS位移检测器位移监控得到的边坡雷达的坐标偏移量;结合GNSS位移检测器监控的坐标偏移量以及拟合函数计算模型确定边坡雷达的位移开始时间计算雷达位移持续时长,计算雷达位移持续时长内的边坡监控时间点对应的坐标偏移系数,并对该监控点位进行坐标修正;本发明提高对雷达成像图校正的准确性以及边坡变形识别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51227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510066410.4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中安国泰(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寒地区雷达温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多模块统一温控的高寒地区拖车雷达恒温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分类器分别构建出多模块恒温独立调度模型;分析出所述雷达主机、控制柜以及防护方舱的温度动态规律;根据所述温度动态规律,预测出雷达主机、控制柜以及防护方舱的温度超工况温度阈值的时长;将雷达主机、控制柜以及防护方舱的温度超工况温度阈值的时长,赋给恒温独立调度模型做输出权重,得到多模块恒温统一调度模型。本发明构建多模块恒温统一调度模型,实现对边坡雷达系统中的雷达主机、控制柜以及防护方舱进行统一恒温控制,并能以温控优先级自适应的方式,突破边坡雷达多模块需求不统一的限制,可避免热资源的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946900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510068833.X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中安国泰(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坡雷达监测数据的校正方法,包括:拟合得到边坡雷达的坐标偏移量与偏移监控时长之间的拟合函数计算模型;统计边坡雷达对露天矿山的待监控区域每次监控对应的边坡监控时间点,并形成边坡监控时间轴以及边坡监测数据;统计GNSS位移检测器对边坡雷达每次位移监控的时间点,并形成雷位移达监控时间轴,计算得到GNSS位移检测器位移监控得到的边坡雷达的坐标偏移量;结合GNSS位移检测器监控的坐标偏移量以及拟合函数计算模型确定边坡雷达的位移开始时间计算雷达位移持续时长,计算雷达位移持续时长内的边坡监控时间点对应的坐标偏移系数,并对该监控点位进行坐标修正;本发明提高对雷达成像图校正的准确性以及边坡变形识别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960633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448063.3
申请日:2024-10-17
Applicant: 中安国泰(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距离测量领域,公开了一种微形变监测的边坡雷达监测系统及方法,系统具备雷达发射模块、雷达反射器、信号处理模块、服务器、预警模块,雷达发射模块发送电磁波信号、接收雷达反射器反射的回波信号,并将回波信号经过混频处理得到差频信号;信号处理模块将差频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处理后得到雷达发射模块与边坡的距离信息;服务器将边坡初始距离信息与实时获取的距离信息进行比对,以判断边坡是否变形;预警模块在边坡变形情况下向设备端发送预警信号。本发明中,根据实际安装位置的边坡的坡面角度以及雷达发射模块的发射方向调整反射片的方向,能够精准控制反射面处于雷达的发射方向并能够反射电磁波,保证雷达测距顺利进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