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59181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010888771.4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合金成型制造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镍锰铟形状记忆合金零件及其4D成形方法,成形镍锰铟形状记忆合金零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镍、锰、铟的粉末进行混合,得到混合金属粉末;S2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将混合金属粉末成形为初始磁性形状记忆合金零件;S3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对初始磁性形状记忆合金零件进行加热,并保温一段时间后炉冷,得到镍锰铟形状记忆合金零件。本发明基于4D打印技术成形镍锰铟的待处理零件,并对零件的后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实现了零件致密度及各项机械性能的优异结合,可得到具有可观形状记忆效应的零件。
-
公开(公告)号:CN112059181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888771.4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合金成型制造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镍锰铟形状记忆合金零件及其4D成形方法,成形镍锰铟形状记忆合金零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镍、锰、铟的粉末进行混合,得到混合金属粉末;S2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将混合金属粉末成形为初始磁性形状记忆合金零件;S3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对初始磁性形状记忆合金零件进行加热,并保温一段时间后炉冷,得到镍锰铟形状记忆合金零件。本发明基于4D打印技术成形镍锰铟的待处理零件,并对零件的后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实现了零件致密度及各项机械性能的优异结合,可得到具有可观形状记忆效应的零件。
-
公开(公告)号:CN113084194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110339707.5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郑州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粉末冶金和增材制造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基于气固原位复合的镁合金3D打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用镁合金粉末利用3D打印技术在成形腔内打印镁合金零件,在打印过程中所述成形腔内的气体为氮源气体与惰性保护气体的混合物。本发明通过改变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制备镁合金零件过程中的环境气体氛围,使得镁合金中的Mg、Al元素与N元素在激光的高温作用下直接原位生成第二相颗粒,可显著提高镁合金的强度、硬度、韧性及耐磨性,避免了传统方法制备过程中增强相添加剂的团聚不易分散的问题,使其在镁合金基体中分散更加均匀,工艺简单,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308419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39707.5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郑州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粉末冶金和增材制造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基于气固原位复合的镁合金3D打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用镁合金粉末利用3D打印技术在成形腔内打印镁合金零件,在打印过程中所述成形腔内的气体为氮源气体与惰性保护气体的混合物。本发明通过改变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制备镁合金零件过程中的环境气体氛围,使得镁合金中的Mg、Al元素与N元素在激光的高温作用下直接原位生成第二相颗粒,可显著提高镁合金的强度、硬度、韧性及耐磨性,避免了传统方法制备过程中增强相添加剂的团聚不易分散的问题,使其在镁合金基体中分散更加均匀,工艺简单,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764424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674931.5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锯片修磨砂轮及其制造方法,该锯片修磨砂轮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两修磨盘,每一修磨盘包括修磨盘基体,修磨盘基体设有螺纹接口,至少一个修磨盘的修磨盘基体内侧面设有修磨齿,修磨齿包括多个径向修磨单元和多个环形修磨单元,各径向修磨单元沿着修磨盘的边缘间隔设置,径向修磨单元为弧形磨块,每一环形修磨单元设置于相邻两径向修磨单元之间,环形修磨单元包括沿着修磨盘径向间隔设置的多排扇环磨块;以及螺纹传动杆,其穿过两修磨盘的螺纹接口且与两修磨盘紧固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两修磨盘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需要修磨的锯片厚度调整,修磨盘可根据锯片形状、修磨要求任意改变大小以及修磨齿的形貌、排布,普适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809956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539196.0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3D打印的钻头胎体工作层、钻齿、钻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将金属粉末铺设在金属基板上,生成强度保持层,然后在强度保持层上铺设金属粉末,将金刚石颗粒洒在金属粉末中,表面选择性地扫描粉末床,部分区域的金属粉末未与激光作用,生成造孔造流道层,构造出人为可控的微孔隙、微流道。本发明提供的钻头在与岩层相互作用后,逐渐磨损露出钻头胎体工作层,其微孔隙、微流道为岩屑和钻井液的流动提供通道,细小的岩屑被钻井液冲刷并随着钻井液循环流出井底,不会在其表面停留过长时间,有利于机械钻速的维持,减小了钻头“打滑”带来的危害。钻井液在微流道内的流通能够带走钻齿表面更多的热量,降低烧钻等井下事故发生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338793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110562654.3
申请日:2021-05-2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4D打印技术的钻孔劈裂器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基于4D打印技术的钻孔劈裂器包括钻杆和金刚石钻头,金刚石钻头设置在钻杆前端,钻杆中设有沿轴向贯穿的液体流道,液体流道供冷却介质流通至金刚石钻头底部,还包括若干劈裂单元,劈裂单元包括推力弹簧和电热丝,推力弹簧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制备,推力弹簧中设有螺旋通道,电热丝设置在螺旋通道内,钻杆侧面上设有数量与劈裂单元一致的圆柱销孔,每一劈裂单元的推力弹簧对应设置在每一圆柱销孔内,每一推力弹簧中所设电热丝的导线均外接电源。本发明将岩石钻进机构与岩石劈裂机构进行了有机结合,在不更换仪器的情况下,能够对钻孔后的岩石及时开展劈裂作业,更加高效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14653973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281814.1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B22F12/50 , B22F12/55 , B22F12/00 , B22F10/28 , B22F10/37 , B33Y10/00 , B33Y30/00 , B33Y70/10 , B22F1/14 , B33Y70/00 , B22F5/00 , C22C26/00 , C22C1/04 , B22F12/7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向送粉装置及激光选区熔化成型设备,包括成型室、至少两个送粉系统、至少两个铺粉系统及驱动装置。成型室包括底座和成型腔,底座上设基板;每一送粉系统均包括设于成型室上方的送粉缸、导管和设于成型腔内的待铺粉末腔,送粉缸通过导管与待铺粉末腔相连通,待铺粉末腔的底部设出粉口;铺粉系统活动设于送粉系统的下方;驱动装置与铺粉系统连接。待加工粉末从送粉缸经导管进入待铺粉末腔后,由出粉口落入铺粉系统中,通过铺粉系统在待铺粉末腔下方活动,使得待加工粉末均匀的铺设在铺粉系统中,每一铺粉系统依次移送至基板上一层一层叠加,保证了两个送粉缸中的待铺粉末定向均匀的排列在基板上。
-
公开(公告)号:CN112886858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046125.8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IPC: H02N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4D打印技术的传感执行一体化装置。装置包括智能感知伸缩构件、位移传导件、压电元件和电致驱动执行元件;压电元件和电致驱动执行元件通过导线构成闭合电回路;位移传导件的两端分别与智能感知伸缩构件和压电元件相连接,智能感知伸缩构件感知外界热、磁、电、光信号,且与位移传导件的连接的一端产生相对位移,位移传导件将智能感知伸缩构件产生的微小位移传导至压电元件,压电元件受到外力的作用产生正压电效应,闭合电回路中产生电流。本发明皆以压电元件的正压电效应实现非电量信号向电量信号的转化并最终驱动电致驱动执行元件,实现了对外界环境各类信号的传感执行一体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0344768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910447575.0
申请日:2019-05-27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热沉取心金刚石钻头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增材制造技术、粉末冶金及金刚石工具领域。本发明中的热沉取心金刚石钻头包括依次连接的胎体工作层、热沉材料层和钻头钢体三大基本结构,其中热沉材料层为钨铜梯度材料,其先由3D打印制备钨骨架,然后通过渗铜法制得钨铜梯度材料,该材料有三个梯度,钨铜质量分布分别为W75Cu25,W50Cu50,W25Cu75。本发明采用3D打印技术成形钨铜梯度材料,并将其通过热压烧结工艺结合在取心金刚石钻头的胎体工作层与钻头钢体之间,为及时吸收钻头胎体工作层热量、有效预防井内发生烧钻事故提供了技术新方法和新思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