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38735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110762412.9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E21B47/022 , E21B2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自动一体非电连接式滑坡钻孔测斜仪和测量方法,测斜探头完成钻孔测斜;卷扬机构与测斜探头通过拉绳连接;卷扬机构左右两轴端分别固定有自动离合器的第一牙片和手动离合器的第一牙片,电动驱动机构的驱动轴上固定有自动离合器的第二牙片,自动离合器的第二牙片可选择地与自动离合器的第一牙片相啮合或远离,手动驱动机构的驱动轴上固定有手动离合器的第二牙片,手动离合器的第二牙片可选择地与手动离合器的第一牙片相啮合或远离。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突破了因信号传输距离受限、远端供电压降大、线缆自重大等问题对监测孔深度造成的限制,同时兼顾了手动与自动化测量,测量方式切换灵活方便,综合测量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3432577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0705678.X
申请日:2021-06-2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滑坡深部大变形监测柔性传感条带封装结构与监测方法,电子元器件全部焊接于PCB电路板的正面上,多个测量单元模块在开窗排线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开窗排线依次与多个测量单元模块的PCB电路板反面电连接形成测量单元簇,测量单元簇与强化钢丝绳平行排列,经过硅胶挤出加工工艺封装成型形成硅胶封装层,测量单元簇、强化钢丝绳封装于硅胶封装层内形成柔性传感条带,柔性传感条带可绕卷成传感条带卷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加强各测量单元模块之间连接的整体性,提高连接强度,从而提高柔性测斜装置的可靠性。柔性传感条带可绕卷成传感条带卷盘,便于携带运送,可随同滑坡体产生耦合变形,能够满足较大的变形监测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149285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0895171.0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优化参数选择的滑坡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EEMD分解方法将滑坡累计位移数据分解为多个IMF分量和残余项,得到滑坡位移周期项和滑坡位移趋势项;利用多项式和最小二乘法建立滑坡位移趋势项预测模型;采用结合t检验的CEEMD分解方法,将降雨数据和库水位数据重构出降雨时间序列组和库水位时间序列组;对降雨诱发因素时间序列和库水位诱发因素时间序列进行优选,作为输入参数,利用优化算法和SVR模型,得到滑坡位移周期项预测结果,从而得到滑坡累计位移预测结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t检验与CEEMD结合的方法重构库水位与降雨诱发因素的时间序列,可更好的提取对滑坡周期项位移影响较大的频率成分,可以提高滑坡位移预测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806283B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610291835.6
申请日:2016-05-05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基于拉线姿态解译的滑坡深部位移实时监测系统。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拉线姿态解译的滑坡深部位移实时监测系统,以监测孔为测线,通过阵列分布的环状节点端将监测孔内岩土体的变形传递到拉线,此时穿过节点端的拉线会以节点端的固定滑轮为中心,两端发生偏转;节点端两端的感应器将捕获这一拉线姿态的变化,并通过电刷滑轮将这一信息传递给拉线,再由拉线将这一拉线的姿态变化信息传递到地表监测控制端;通过数据传输技术连接各个节点端,通过信号传递时差反演节点端在测线方向的位置,通过拉线的姿态信息反演垂直测线方向的位移,从而实现测线上岩土体的位移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7145648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266322.4
申请日:2017-04-2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 G06F2217/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获得岩体裂隙网络产状整体概率分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布置野外观测岩体的测线,采集与测线相交的裂隙,利用地质罗盘测量这些裂隙的倾向和倾角;利用地质罗盘测量测线的倾伏向和倾伏角;采用假设检验方法判断倾向和倾角是否相互独立;若倾向和倾角相互独立,则纠正倾向的经验累积概率和倾角的经验累积概率;采用逼近方法确定倾向的整体概率分布形式和分布参数;采用逼近方法确定倾角的整体概率分布形式和分布参数。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精确地得到倾向和倾角的整体概率分布,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简易实用,能够有效减小实测工作量,降低工程投入,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31180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73837.2
申请日:2023-03-20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变形速率概率标准化转换的滑坡稳定性预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数据预处理、正态性检验、概率密度函数拟合、滑坡变形速度V(m)累积概率密度函数、标准正态化转换、预警等级划分及输出。首先进行滑坡变形监测并收集滑坡体坡表关键位置的累计位移时间序列数据,然后计算连续的两个监测数据的累积位移差与时间差获得滑坡变形速度时间序列,再验证当前滑坡变形速度频率分布是否满足正态分布,是则为安全状态,不预警,否则,将获得滑坡变形速度的数值为附零后重新计算滑坡变形速度频率分布,拟合大于零的位移速度概率分布得到其概率密度函数;确定滑坡变形速度与变形指数DI之间的关系;最后输出预警等级。
-
公开(公告)号:CN113418850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654858.X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库滑坡水下地表溢出渗流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监测装置包括布设于水下滑体上的水下渗流监测仪;水下渗流监测仪包括承力外壳、导流管、排泥盖板和排泥机构,排泥机构驱动排泥盖板在封堵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切换,考虑了水下渗流监测的复杂环境因素,提供了一个嵌入在滑体上并环绕住水下滑坡渗流出口的多功能流量监测仪,通过在承力外壳上设有排泥孔,利用排泥机构驱动排泥盖板位于开启位置,承力外壳内的淤泥可从排泥孔排出,解决水下滑坡溢出渗流会产生的淤泥淤积问题,滑体溢出的渗流在流经汇流室和导流管内,流入沉泥腔内流速变换,有助于泥沙聚集,同时解决环境水冲击产生的监测稳定性问题,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水下渗流监测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3405603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99213.8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滑体深部集成式传感器布设装置及监测方法,套管沿上下向延伸,用于下放至钻孔中,套管侧壁贯穿设有安装孔;顶进体安装于安装孔内,顶进体面向套管内部的一侧设有顶进槽,柔性体与套管内侧壁贴合,一端与顶进体连接,另一端位于套管内,柔性体上安装有传感器;推进部和驱动机构连接,用于下放至钻孔内与顶进槽相对的位置,驱动机构驱动推进部朝向顶进槽的方向移动,以使顶进体和柔性体穿过安装孔顶入钻孔内。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静力顶入的方式减小了监测环境的扰动,通过单向弯曲链式的布设方法增加了孔外布设的范围,可更好的贴近原始的地下环境,测得更准确的滑坡地下多场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2818597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110130434.3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F30/27 , G06N3/00 , G06Q10/04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滑坡点位移预测方法、预测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重构形成重构项,采用结合t检验的CEEMD分解方法,分解出高频项、低频项和趋势项;将原始项、重构项、高频项和低频项作为周期项输入参数待选项,将趋势项作为趋势项输入参数待选项;使用CEEMD将滑坡累计位移时间序列数据得到滑坡位移周期项和滑坡位移趋势项;将滑坡位移周期项与周期项输入参数待选项对比进行优选;将滑坡位移趋势项与趋势项输入参数待选项对比进行优选;对群智能优化算法进行优选,与SVR模型结合,得到滑坡累计位移预测结果。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滑坡位移影响较大的诱发因素进行优选,基于多群智能优化算法建立SVR预测模型,可提高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806283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291835.6
申请日:2016-05-05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基于拉线姿态解译的滑坡深部位移实时监测系统。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拉线姿态解译的滑坡深部位移实时监测系统,以监测孔为测线,通过阵列分布的环状节点端将监测孔内岩土体的变形传递到拉线,此时穿过节点端的拉线会以节点端的固定滑轮为中心,两端发生偏转;节点端两端的感应器将捕获这一拉线姿态的变化,并通过电刷滑轮将这一信息传递给拉线,再由拉线将这一拉线的姿态变化信息传递到地表监测控制端;通过数据传输技术连接各个节点端,通过信号传递时差反演节点端在测线方向的位置,通过拉线的姿态信息反演垂直测线方向的位移,从而实现测线上岩土体的位移监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