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石坝裂缝修复结构及其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52509B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911332999.9

    申请日:2019-1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石坝裂缝修复结构,包括开设在裂缝处的三角形凹槽,三角型凹槽的两侧内壁上对称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安装孔内固定有固定套,对称的两个固定套之间安装有加强杆,三角形凹槽内填充有混凝土层,混凝土层的顶面低于加强杆的底面,混凝土层上方铺设有砂石层;所述固定套包括外壳,外壳底部安装有两个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上连接有两个压片,两个压片的轴线夹角为30°;所述加强杆包括杆体,杆体的两端螺纹连接有端头,端头上轴接有插头,插头上设置有与压片插接配合的插孔,端头的外侧边缘固定有与外壳压接密封接触的密封圈。本发明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坝体整体刚性,保证了其抗形变抗开裂的能力。

    获取被动桩板拦石墙在崩塌落石地质灾害中动态响应数据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24305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110113831.X

    申请日:2021-0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被动桩板拦石墙在崩塌落石地质灾害中动态响应数据的方法,将钢筋混凝土桩板墙在落石冲击下的冲击力‑变形关系曲线划分3个阶段:阶段Ⅰ:碰撞初期的弹性加载阶段,落石与钢筋混凝土桩板墙二者之间的接触力确认为弹性接触;阶段Ⅱ:混凝土桩板墙的塑性损伤加载阶段,接触冲击力超过墙体的屈服强度时导致其产生塑性变形出现损伤;阶段Ⅲ:卸载阶段,当钢筋混凝土桩板墙达到压缩最大变形时,落石冲击速度减小为0,墙体积累的弹性变形能发生回弹释放。地质实践实例显示本发明能够很好地描述钢筋混凝土桩板墙在落石冲击下的动态力学行为,能够为工程设计提供高价值参考,具有十分良好的应用前景。

    获取被动桩板拦石墙在崩塌落石地质灾害中动态响应数据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24305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13831.X

    申请日:2021-0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被动桩板拦石墙在崩塌落石地质灾害中动态响应数据的方法,将钢筋混凝土桩板墙在落石冲击下的冲击力‑变形关系曲线划分3个阶段:阶段Ⅰ:碰撞初期的弹性加载阶段,落石与钢筋混凝土桩板墙二者之间的接触力确认为弹性接触;阶段Ⅱ:混凝土桩板墙的塑性损伤加载阶段,接触冲击力超过墙体的屈服强度时导致其产生塑性变形出现损伤;阶段Ⅲ:卸载阶段,当钢筋混凝土桩板墙达到压缩最大变形时,落石冲击速度减小为0,墙体积累的弹性变形能发生回弹释放。地质实践实例显示本发明能够很好地描述钢筋混凝土桩板墙在落石冲击下的动态力学行为,能够为工程设计提供高价值参考,具有十分良好的应用前景。

    考虑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的圆形隧道力学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57358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568876.0

    申请日:2018-12-21

    Abstract: 本发明为考虑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的圆形隧道力学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建立圆形隧道力学模型;第二步:选取岩石强度准则:选取Drucker-Prager(D-P)准则代替Mohr-Coulomb(M-C)准则,以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影响;第三步:基于弹塑性理论求解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二次应力场及位移场分析;第四步:考虑围岩-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的围岩三次应力场及位移场,其中通过在支护结构的支护力计算中引入支护结构刚度及支护结构施做时机来反映围岩-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进而考虑其对围岩塑性区及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影响。该计算方法全面考虑中间主应力、支护结构刚度及施作时机等3个因素对圆形隧道围岩位移及塑性区的影响,使得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一种高含水边坡的支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56756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067145.8

    申请日:2018-09-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17/20 E02D5/76 E02D17/202 E02D260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含水边坡的支护装置,包括若干个网状排列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的搭接处设置有锚柱,锚柱包括柱体,柱体的底部固定有锚头,柱体的内部设置有盲孔,盲孔内活动插接有内套,内套上设置有相互垂直的两个通孔,柱体的表面设置有与两个通孔相配合的通槽,内套内设置有垫块,内套的顶部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调整杆轴接,第一调整杆和内套上设置有贯通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调整杆,第二调整杆的底部通过第二轴承与压块轴接,压块压接在横向钢筋上,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之间挂接有防护网。本发明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对于边坡的保护效果,减少了边坡的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环境。

    反复冻融损伤后寒区隧道围岩冻胀力的测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83215B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811417596.X

    申请日:2018-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复冻融损伤后寒区隧道围岩冻胀力的测算方法,冻胀力σf(N)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其中,E2(N)为经历第N次冻融循环后冻结区岩石的弹性模量;n0和nN分别为岩石初始孔隙率和经历N次冻融循环后的岩石孔隙率;s为试验拟合常数;η为水热迁移影响系数。本发明首先对基于弹性理论的围岩冻胀力进行计算,而后考虑冻融循环对岩石造成的损伤,获得了岩石弹性模量及孔隙率随冻融循环的劣化规律,最终得到了考虑岩石冻融循环损伤的隧道围岩冻胀力计算方法,能够为岩石隧道养护工程施工作业方向及方法提供实用指导。

    精准测算反复冻融损伤后寒区隧道岩石弹性模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83086B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811417954.7

    申请日:2018-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准测算反复冻融损伤后寒区隧道岩石弹性模量的方法:A、微裂纹扩展半长lN为:lN=ΔlN+lN‑1(32);B、相应的微裂纹密度参数β表示为:C、单位体积内被激活扩展的微裂纹数量D、岩石有效弹性模量的表达式:E、把式(32)~(34)代入式(30),对EN进行求解,得到冻融N次之后的隧道围岩的等效弹性模量。本发明提供的测算方法具有精准、快捷的优点,为岩石冻融循环损伤条件下围岩冻胀力的计算提供基础,为岩石隧道养护工程施工作业方向及方法提供实用指导。

    精准测算反复冻融损伤后寒区隧道岩石弹性模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83086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1417954.7

    申请日:2018-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准测算反复冻融损伤后寒区隧道岩石弹性模量的方法:A、微裂纹扩展半长lN为:lN=ΔlN+lN-1(32);B、相应的微裂纹密度参数β表示为:C、单位体积内被激活扩展的微裂纹数量D、岩石有效弹性模量的表达式: E、把式(32)~(34)代入式(30),对EN进行求解,得到冻融N次之后的隧道围岩的等效弹性模量。本发明提供的测算方法具有精准、快捷的优点,为岩石冻融循环损伤条件下围岩冻胀力的计算提供基础,为岩石隧道养护工程施工作业方向及方法提供实用指导。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隧道力学模型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67080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843138.3

    申请日:2020-08-20

    Abstract: 本发明为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隧道力学模型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圆形隧道力学模型;选取统一强度准则作为岩石强度准则;应用强度准则基于弹塑性理论求解隧道开挖且立即支护后的围岩应力场及位移场;通过考虑围岩-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对前述的结果进行修正,获得考虑隧道实际施工过程中开挖后短暂时间内支护的考虑支护结构刚度及围岩初始径向弹性位移的围岩塑性区半径rps及隧道洞壁位移ΔR,完成隧道力学模型的构建。该方法针对隧道是在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支护时的实际受力及施工特点,从围岩受力特征及围岩-支护结构相互作用机理出发,能够更好地反映圆形隧道的实际受力情况及施工过程,进而为相关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