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1944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498889.0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省地质灾害中心)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同活动方式下断裂活动致灾过程模拟系统,包括:基座;多个升降电动伺服千斤顶;下活动板,下活动板可升降地支撑在多个升降电动伺服千斤顶上;上活动板,上活动板可前后滑动地设在下活动板上;试验箱,试验箱内适于填充试验土体配比材料,试验箱包括固定段、活动段和柔性过渡段,固定段设在基座上,活动段可左右滑动地设在上活动板上,柔性过渡段连接固定段和活动段;前后驱动装置,前后驱动装置适于驱动活动段前后移动;左右驱动装置,左右驱动装置适于驱动活动段左右移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不同活动方式下断裂活动致灾过程模拟系统能够模拟不同断裂活动形式及其组合工况下断裂致灾过程,具有功能丰富、适用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57137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064507.7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N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地质勘察用横向取样装置及取样方法。取样装置包括:底座(100);驱动组件(200);竖向钻进组件(300),与驱动组件(200)传动连接,并且竖向钻进组件(300)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取样孔(302);封口组件(400),初始状态下封闭取样孔(302),向下移动至预定位置时露出取样孔(302);横向推进组件(500),在封口组件(400)向下移动至预定位置时被封口组件(400)驱动横向移动;旋转取样组件(600),在横向推进组件(500)横向移动时被由取样孔(302)推进至竖向钻进组件(300)外,并同步旋转完成钻进取样。本发明的工程地质勘察用横向取样装置及取样方法,采用横向采样可以满足同一深度的岩土取样,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58996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075892.5
申请日:2024-01-1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质灾害耦合模拟试验系统,涉及地质灾害耦合模拟试验技术领域。该地质灾害耦合模拟试验系统,包括主体模型箱、供水水箱、降雨装置、抽水装置、龙门吊装置,主体模型箱一侧扶梯,两侧各一个水箱,顶部降雨装置,龙门吊装置用于装卸试验土体。通过采用供水水箱与抽水井装置可实现多层变深度承压水开采模拟,通过采用主体模型箱千斤顶动力系统可实现多形式断裂活动模拟,两者结合可实现断裂活动与承压水开采耦合成缝过程与致灾模拟,通过降雨装置可模拟表水作用对于成缝过程的影响,该地质灾害耦合模拟试验系统具有功能多、适用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969770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378043.7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位变动下地裂缝灾害响应模拟系统及方法,地下水位变动下地裂缝灾害响应模拟系统包括:基座;模型箱,模型箱内填充试验土体配比材料;裂缝隔板,裂缝隔板倾斜角度可调且可更换尺寸地设在模型箱内;三向水箱,三向水箱围绕模型箱设置;水箱隔板,水箱隔板与裂缝隔板共面设置;上盘注水箱,上盘注水箱可升降地设在基座上;下盘注水箱,下盘注水箱可升降地设在基座上;上盘抽水管,上盘抽水管设在上盘空间内;下盘抽水管,下盘抽水管设在下盘空间内;抽水泵;监测装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地下水位变动下地裂缝灾害响应模拟系统能够模拟地下水位变动对地裂缝响应过程的精细化模拟,具有功能丰富、适用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037979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432168.3
申请日:2024-04-1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地融合多维巨型古滑坡地质构造‑属性一体化三维模型构建及形变监测方法,包括:对待监测的巨型古滑坡区域进行地质信息提取;建立巨型古滑坡区域多源信息参数数据库;获取巨型古滑坡区域长时序形变图像;构建地质构造‑属性一体化三维模型;得到实际滑坡稳定性和潜在滑动体及滑带位置;构建实际形变与数值分析形变以及稳定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巨型古滑坡进行预警。本发明低成本快速构建地质构造‑属性一体化三维模型,其融合天基监测手段和传统地基监测手段,实现复杂状况下滑坡多维多源信息监测,可用于高山峡谷区巨型古滑坡形变监测及形变临界状态预警,提升巨型古滑坡形变监测效率及形变监测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110586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391403.9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承压水开采诱发地面沉降的试验设备和方法,涉及地质工程技术领域,模拟承压水开采诱发地面沉降的试验设备包括:基座;模型箱支架;模型箱,模型箱设有排水口,模型箱填充试验土体配比材料;承压水模拟水箱,承压水模拟水箱上设有多个过水孔,每个过水孔配合有过水封堵件;多个软管,多个软管可拆卸且可选择位置地连接在多个过水孔中的一部分,软管上设有多个出水孔;刚性抽水管,刚性抽水管上设有多个抽水孔,每个抽水孔可拆卸地配合有抽水封堵件;抽水泵;监测装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拟承压水开采诱发地面沉降的试验设备能够模拟多层承压水开采的耦合致灾过程,具有功能丰富、适用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110585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375876.X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表水侵蚀与根系导渗作用促裂成缝的试验设备和方法,模拟表水侵蚀与根系导渗作用促裂成缝的试验设备包括:基座;模型箱支架;模型箱,填充模型箱的试验土体配比材料,模型箱的围板设有排水导口,排水导口覆盖有渗水孔板,渗水孔板外表面止挡有挡水板,模型箱的底板形成有缝隙,模型箱的底板包括固定板和调节板;降雨模拟装置,降雨模拟装置包括喷头和降雨控制装置;根系模型固定支架,根系模型固定支架设有固定环,固定环套设在根系模型上;监测装置,监测装置用于监测试验土体配比材料。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拟表水侵蚀与根系导渗作用促裂成缝的试验设备能够模拟多因素耦合致灾过程,具有功能丰富、适用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03797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432168.3
申请日:2024-04-1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地融合多维巨型古滑坡地质构造‑属性一体化三维模型构建及形变监测方法,包括:对待监测的巨型古滑坡区域进行地质信息提取;建立巨型古滑坡区域多源信息参数数据库;获取巨型古滑坡区域长时序形变图像;构建地质构造‑属性一体化三维模型;得到实际滑坡稳定性和潜在滑动体及滑带位置;构建实际形变与数值分析形变以及稳定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巨型古滑坡进行预警。本发明低成本快速构建地质构造‑属性一体化三维模型,其融合天基监测手段和传统地基监测手段,实现复杂状况下滑坡多维多源信息监测,可用于高山峡谷区巨型古滑坡形变监测及形变临界状态预警,提升巨型古滑坡形变监测效率及形变监测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948933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1695650.8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多因耦合作用下坡体变形成灾的试验设备和方法,模拟多因耦合作用下坡体变形成灾的试验设备包括:基座;模型箱支架;模型箱,模型箱包括后围板、两个侧围板、底部固定板、角度调节板和升降板;正向千斤顶;反力装置,反力装置包括反力架和反向千斤顶;地下水模拟水箱,地下水模拟水箱上设有过水孔,过水孔可拆卸地配合有过水封堵件;多个软管,软管上设有出水孔;降雨模拟装置,降雨模拟装置包括降雨架和降雨控制装置;监测装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拟多因耦合作用下坡体变形成灾的试验设备能够模拟断裂活动、水位变动、堆载作用、降雨作用下多因素耦合致灾过程,具有功能多样、适用性强、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110585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375876.X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表水侵蚀与根系导渗作用促裂成缝的试验设备和方法,模拟表水侵蚀与根系导渗作用促裂成缝的试验设备包括:基座;模型箱支架;模型箱,填充模型箱的试验土体配比材料,模型箱的围板设有排水导口,排水导口覆盖有渗水孔板,渗水孔板外表面止挡有挡水板,模型箱的底板形成有缝隙,模型箱的底板包括固定板和调节板;降雨模拟装置,降雨模拟装置包括喷头和降雨控制装置;根系模型固定支架,根系模型固定支架设有固定环,固定环套设在根系模型上;监测装置,监测装置用于监测试验土体配比材料。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拟表水侵蚀与根系导渗作用促裂成缝的试验设备能够模拟多因素耦合致灾过程,具有功能丰富、适用性强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