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0561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655596.X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耳鸣检测功能的耳鸣声疗音乐播放系统,涉及耳鸣声疗音乐治疗技术领域,包括耳鸣数据采集单元、耳鸣检测单元、音乐播放库和综合匹配单元,本发明通过设置耳鸣数据采集单元、耳鸣检测单元、音乐播放库和综合匹配单元,构建完善的耳鸣声疗音乐播放系统,通过耳鸣数据采集单元采集模拟患者的耳鸣声数据,生成对应数据传输通道,同时通过安装有定位加密模块对采集的模拟耳鸣数据、耳鸣模型和生成的音乐数据进行精准定位,同时进行加密处理,方便可视化时进行精准定位所需查看环节,缩短了整体的治疗周期,有助于通过互联网云管控实现耳鸣声疗数据管理,提高耳鸣声疗数据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5737200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38334.8
申请日:2022-11-1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耳假体振动传导检测装置及系统,该振动传导检测装置包括声源、外耳模型、检测腔室和振动检测机构,外耳模型与检测腔室之间设有人工鼓膜;检测腔室用于放置中耳假体,且中耳假体可随人工鼓膜一起振动,振动检测机构用于对中耳假体的振动幅度和频率进行检测。本发明通过搭建中耳振动的物理模型,用包含声源、外耳模型、人工鼓膜、检测腔室和振动检测机构等结构组成振动传导检测设备,即可模拟中耳振动的传导过程,通过振动检测机构测量中耳假体的振动幅度和频率,能够获取中耳假体特征点的振动曲线,并评估中耳假体的振动传导效果,其为实现中耳声音传导的定性评估等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的研究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14886581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48937.7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A61B9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内镜和显微镜的手术设备,包括机体、第一支撑装置、第二支撑装置、内窥镜装置、显微镜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分别安装于机体顶部两侧,内窥镜装置安装于第一支撑装置上,显微镜装置安装于第二支撑装置上,图像显示装置安装于机体上;其中,第一支撑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转动臂、俯仰摆动臂以及万向连接臂。本发明可以利用水平转动臂在机体上的转动调整内窥镜装置的水平位置,通过俯仰摆动臂来调节内窥镜装置的俯仰角度的调节,通过万向连接臂能够对内窥镜装置进行万向转动,最终实现内窥镜装置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随意调节距离、高度和角度,调节灵活,提高手术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282213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310276271.5
申请日:2013-07-03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G09B23/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9B23/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颞骨及头颅解剖固定装置,其包括底座、立柱、联动臂机构、弹力机构、球形关节、套管、颞骨固定夹和头颅三指固定架,联动臂机构包括一个具有敞口端和封闭端的中空管,中空管通过立柱固定在底座上,与底座所在的平面相平行;弹力机构和球形关节均装配在中空管中,弹力机构抵靠在中空管的封闭端,球形关节在弹力机构的外张力作用下抵靠在中空管的敞口端;套管固定在球形关节的表面,从中空管的敞口端伸出;球形关节具有前、后、俯、仰和轴向旋转五个调节方向;颞骨固定夹和头颅三指固定架均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与套管相连接。本发明能够方便地对颞骨或整个头颅进行装配、拆卸、姿势调整和保持,提高了颞骨及颅底外科技术训练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62580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545117.8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无标记动作捕捉获取人脸运动属性的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HRNet人脸识别模型;S2:将第一人脸二维图像集群输入HRNet人脸识别模型,并对HRNet人脸识别模型进行一级训练,使得HRNet人脸识别模型能够自动识别人脸的特征点;S3:在实际应用环境下采集第二人脸二维图像集群并将其输入一级训练后的HRNet人脸识别模型,并对一级训练后的HRNet人脸识别模型进行二级训练,使得HRNet人脸识别模型在实际应用环境下能够自动识别人脸的特征点;S4:利用二级训练后的HRNet人脸识别模型,在三维空间内对被测试者的面部动作进行测量,获得被测试者的面部的每一个特征点的位置坐标和运动轨迹。所述系统及方法不需要在患者面部粘贴或穿戴有色标记。
-
公开(公告)号:CN11949897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54955.1
申请日:2024-11-03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测量人脸动作的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组件(10)、立柱(20)、以及支撑座(30);第一支架组件(10)包括第一连接座(11)、第一横梁(12)、第二横梁(15)、第一销轴(13)以及第二销轴(14);第一横梁(12)与第二横梁(15)相同;第一横梁(12)的里端借助第一销轴(13)与第一连接座(11)铰接,第二横梁(15)的里端借助第二销轴(14)与第一连接座(11)铰接;第一横梁(12)和第二横梁(15)分别位于第一连接座(11)的两侧,并且第一横梁(12)和第二横梁(15)位于同一平面内;立柱(20)呈圆柱形且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支架组件(10)借助第一连接座(11)固定套设于立柱(20)上;立柱(20)的下端与支撑座(30)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装置能够安装固定用于测量人脸动作的多部相机和多个背景灯。
-
公开(公告)号:CN114877225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210548938.1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医用支撑装置,包括水平臂、俯仰臂、以及万向臂;俯仰臂的一端与水平臂的一端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万向臂的一端相连接;水平臂能够在其所在的水平面内自由转动;俯仰臂能够相对于水平臂做俯仰式转动;万向臂能够相对于俯仰臂转动不同的角度。所述支撑装置采用三段臂组合结构,其中第一段臂能够沿水平方向自由转动,第二段臂能够实现俯仰角度的自由调节,第三段臂能够实现在所允许角度范围内的万向调节,最终实现该医用支撑装置所承载的医疗器械例如内镜能够供使用者根据实际需要在三位空间内随意调节距离、高度和角度,并且调节后能够在当前位置保持不动。
-
公开(公告)号:CN11487722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548938.1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医用支撑装置,包括水平臂、俯仰臂、以及万向臂;俯仰臂的一端与水平臂的一端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万向臂的一端相连接;水平臂能够在其所在的水平面内自由转动;俯仰臂能够相对于水平臂做俯仰式转动;万向臂能够相对于俯仰臂转动不同的角度。所述支撑装置采用三段臂组合结构,其中第一段臂能够沿水平方向自由转动,第二段臂能够实现俯仰角度的自由调节,第三段臂能够实现在所允许角度范围内的万向调节,最终实现该医用支撑装置所承载的医疗器械例如内镜能够供使用者根据实际需要在三位空间内随意调节距离、高度和角度,并且调节后能够在当前位置保持不动。
-
公开(公告)号:CN104107048B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410074643.0
申请日:2014-03-03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A61B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运动捕捉的面肌三维运动测量设备,包括固定头架和运动捕捉装置,固定头架通过被测对象的头颅的多个骨性支点在头颅上进行固定,运动捕捉装置包括多台运动捕捉摄像机,并设置在被测对象的面部前方,用于捕捉面部上的各个面部运动观察点与固定头架的相对关系,并根据相对关系计算面肌静态参数和面部运动观察点的动态参数。本发明固定头架可作为“绝对”参考系来反映出面肌静态状况和面部观察点的动态状况,而通过头颅的多个骨性支点进行固定,可稳定的固定在头颅上,随头颅运动而运动,且不会受到面部表情的影响,进而能够快速、方便、准确地进行面肌静态参数和面部运动观察点的动态参数的测量,实现对面肌运动功能的客观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4107048A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410074643.0
申请日:2014-03-03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A61B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运动捕捉的面肌三维运动测量设备,包括固定头架和运动捕捉装置,固定头架通过被测对象的头颅的多个骨性支点在头颅上进行固定,运动捕捉装置包括多台运动捕捉摄像机,并设置在被测对象的面部前方,用于捕捉面部上的各个面部运动观察点与固定头架的相对关系,并根据相对关系计算面肌静态参数和面部运动观察点的动态参数。本发明固定头架可作为“绝对”参考系来反映出面肌静态状况和面部观察点的动态状况,而通过头颅的多个骨性支点进行固定,可稳定的固定在头颅上,随头颅运动而运动,且不会受到面部表情的影响,进而能够快速、方便、准确地进行面肌静态参数和面部运动观察点的动态参数的测量,实现对面肌运动功能的客观评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