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56120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329809.9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G01N33/574 , G16B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B7H4在制备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试剂及系统中的应用。本发明首先通过测序的方法筛选出POLE突变型;不存在致病突变的标本进行4种错配修复蛋白的检测,筛选出dMMR型;不存在dMMR的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筛选出p53突变型;不存在p53突变的判定为NSMP型;对于判读dMMR型和NSMP型的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检测蛋白B7H4的表达,1%以上肿瘤细胞中B7H4着色判定为B7H4表达型,其余判定为B7H4不表达型。从而将子宫内膜癌划分为POLE突变型、B7H4表达型、B7H4不表达型和p53突变型。改良后分子分型仍然以分子病理为基础,具备现有分子分型相对客观、重复性高、临床上可行的特点,但是比现有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能力,有助于避免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2961921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329816.9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C12Q1/6886 , G01N33/68 , G01N33/574 , G16B20/50 , G16B2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判断早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制剂及复发风险模型。本发明通过测序判断POLE突变状态,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中错配修复蛋白、p53及VISTA,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判断肿瘤的组织学级别及免疫组化结果,从而确定内膜癌的分子分型、肿瘤级别和VISTA的表达,然后赋予风险分值,对分子分型中的POLE突变型0分,dMMR和NSMP型1分,p53型2分;对于VISTA阳性赋予0分,VISTA阴性赋予1分;高级别肿瘤赋予1分,低级别肿瘤赋予0分。总的风险评分为上述3项得分之和,总分范围0–4分:0–1分为低危,2分为中危,3–4分为高危。该模型可以有效预测早期(FIGOI期和II期)子宫内膜癌的复发和死亡风险,从而避免治疗过度和治疗不足,达到精准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877438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330660.6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C12Q1/6886 , G01N33/574 ,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入分子分型和PDL1检测的高危子宫内膜癌(高级别内膜样癌和非内膜样癌)预后评价系统,对于接受手术分期的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肿瘤标本,通过HE染色判定FIGO分期和是否存在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通过测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确定分子分型。利用多重荧光免疫组化的方法判定PDL1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对FIGO分期、分子分型、LVSI及PDL1的表达分别赋予危险分值,得分相加即为预后评分,按此次评分系统将高危内膜癌患者进一步分层,分为高中危、高危和超高危。本发明中的预后模型比现有的FIGO分期及分子分型具有更高的预测和区分预后的效能,有助于避免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2961921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110329816.9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C12Q1/6886 , G01N33/68 , G01N33/574 , G16B20/50 , G16B2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判断早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制剂及复发风险模型。本发明通过测序判断POLE突变状态,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中错配修复蛋白、p53及VISTA,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判断肿瘤的组织学级别及免疫组化结果,从而确定内膜癌的分子分型、肿瘤级别和VISTA的表达,然后赋予风险分值,对分子分型中的POLE突变型0分,dMMR和NSMP型1分,p53型2分;对于VISTA阳性赋予0分,VISTA阴性赋予1分;高级别肿瘤赋予1分,低级别肿瘤赋予0分。总的风险评分为上述3项得分之和,总分范围0–4分:0–1分为低危,2分为中危,3–4分为高危。该模型可以有效预测早期(FIGOI期和II期)子宫内膜癌的复发和死亡风险,从而避免治疗过度和治疗不足,达到精准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232931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364910.3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G01N1/31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自动补液装置、方法及病理全自动染色机。其中,自动补液装置包括染色缸、储液罐、控制器、补液泵及传感器;染色缸通过补液泵与储液罐连接,储液罐储存染色缸待补液的试剂,控制器与传感器和补液泵连接,且补液泵在控制器的作用下为染色缸泵入试剂,传感器设置在染色缸底部,用于监测其内试剂的液位高度,并将液位高度相应信息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相应信息后,通过与预设高度值比较,判断是否控制补液泵开启补液或停止补液,以实现自动补液。上述自动补液装置及方法,以及病理全自动染色机,能改变目前染色机人工补液模式,减少劳动强度,节约补液时间,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染色机的全自动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156120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0329809.9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G16H50/30
Abstract: 本发明首先通过测序的方法筛选出POLE突变型;不存在致病突变的标本进行4种错配修复蛋白的检测,筛选出dMMR型;不存在dMMR的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筛选出p53突变型;不存在p53突变的判定为NSMP型;对于判读dMMR型和NSMP型的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检测蛋白B7H4的表达,1%以上肿瘤细胞中B7H4着色判定为B7H4表达型,其余判定为B7H4不表达型。从而将子宫内膜癌划分为POLE突变型、B7H4表达型、B7H4不表达型和p53突变型。改良后分子分型仍然以分子病理为基础,具备现有分子分型相对客观、重复性高、临床上可行的特点,但是比现有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能力,有助于避免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304643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329820.5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C12Q1/6886 , G01N33/574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分子分型、免疫评分和病理形态学诊断的子宫内膜癌预后评价系统(MIP评分),用于判断子宫内膜癌的预后。通过测序判断POLE突变状态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中错配修复蛋白及p53确定分子分型;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肿瘤间质免疫细胞中VISTA的表达,进行免疫评分。通过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判断肿瘤的组织学级别及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分别赋予复发风险分值。该预后评价系统可以有效区分子宫内膜癌的复发和死亡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3046438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0329820.5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C12Q1/6886 , G01N33/574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分子分型、免疫评分和病理形态学诊断的子宫内膜癌预后评价系统(MIP评分),用于判断子宫内膜癌的预后。通过测序判断POLE突变状态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中错配修复蛋白及p53确定分子分型;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肿瘤间质免疫细胞中VISTA的表达,进行免疫评分。通过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判断肿瘤的组织学级别及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分别赋予复发风险分值。该预后评价系统可以有效区分子宫内膜癌的复发和死亡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213689114U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022608656.5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本钉板辅助装置,其包括:在第一端铰接的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在第一夹体的第二端设置第一夹板,在第二夹体的第二端设置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对的侧边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夹紧钢针的至少一个夹口,在第一夹体或第二夹体上,第一夹板与第一端之间或第二夹板与第一端之间,设置挡钉板。能够通过夹紧钢针实现拔出钢针及固定钢针的过程,避免了操作过程中手部与钢针的接触,从而缓解了徒手握持钢针所带来的手部不适及疲劳,进而提高了操作效率。此外,通过标本钉板辅助装置拔出钢针及固定钢针,能够更加稳定地进行操作,避免手部不稳对黏膜造成的破坏,更好地确保黏膜的完整性,从而使病理诊断更精准。
-
公开(公告)号:CN213677786U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022608623.0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收纳装置,包括盒体,设置在盒体内对盒体的容纳腔进行分隔的至少一个隔板,设置在盒体底部的至少三个支撑部,盒体的底板为镂空结构,盒体至少一个侧边设置有隔热提手。该模具收纳装置的设置,使模具能够更整齐干净地进行收纳。在使用模具包埋之后,还能将模具放置在该收纳装置内,并将收纳装置放置在包埋机的加热槽内,在加热槽的加热作用下,模具内滞留的凝蜡融化,并自盒体底部的镂空结构的开孔流出,待凝蜡充分融化流出后,即可再次使用。凝蜡去除后,包埋效果更完整,且包埋效率提高,此外,还降低了对模具反复清洗所造成的试剂成本损耗,也避免了使用清洗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