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27206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718784.1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18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T17/20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3/1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衬砌内换热管传热性能数值模型的求解方法。该方法可用于预测系统长期运行下的换热情况,量化评估各参数对传热性能影响的程度,为优化通道传热特性提供了数值方法。该方法针对大跨度拱形结构衬砌内含有离散内热源的瞬态换热问题,建立了换热过程的数值模型,并通过已有的实验数据证实了该模型具有足够的准确性,计算得到了设计工况下沿通道径向方向各测量点的温度,单位通道长度的换热量以及围岩和空气侧换热量的分配比例,为研究地下工程衬砌埋管换热性能提供了数值求解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5691714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11328609.2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IPC: G16C6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面应力状态下推进剂精细本构关系及数值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平面应力状态下一般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基于应力应变关系,考虑粘弹性泊松比,建立球偏分解状态下的推进剂精细本构关系,建立推进剂精细本构关系中偏张量部分的增量关系,建立推进剂精细本构关系中球张量部分的增量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9227272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748463.6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113/14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地下工程结构内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解析模型求解方法,方法包括:将防护工程口部通道的拱形断面简化为等效的圆形断面,此为二维模型;将离散的线热源所在的半径处等效为一个表面热源,由此将二维模型简化为有内热源的半无限圆柱传热计算模型;以地下工程结构内埋管换热器所在的圆柱面为边界,重新划分分析口部通道的换热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循环水和衬砌的换热、衬砌和空气的换热以及衬砌和围岩的换热;对有内热源的半无限圆柱传热计算模型进行优化,获得围岩侧面热传导模型即解析模型;对解析模型进行求解。
-
公开(公告)号:CN119227206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718784.1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18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T17/20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3/1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衬砌内换热管传热性能数值模型的求解方法。该方法可用于预测系统长期运行下的换热情况,量化评估各参数对传热性能影响的程度,为优化通道传热特性提供了数值方法。该方法针对大跨度拱形结构衬砌内含有离散内热源的瞬态换热问题,建立了换热过程的数值模型,并通过已有的实验数据证实了该模型具有足够的准确性,计算得到了设计工况下沿通道径向方向各测量点的温度,单位通道长度的换热量以及围岩和空气侧换热量的分配比例,为研究地下工程衬砌埋管换热性能提供了数值求解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5691714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28609.2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IPC: G16C6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面应力状态下推进剂精细本构关系及数值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平面应力状态下一般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基于应力应变关系,考虑粘弹性泊松比,建立球偏分解状态下的推进剂精细本构关系,建立推进剂精细本构关系中偏张量部分的增量关系,建立推进剂精细本构关系中球张量部分的增量关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