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26516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357847.7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IPC: G01S13/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作目标ISAR成像平面空间变化程度度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目标的先验信息,确定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初始时刻和结束时刻瞬时成像平面的距离向和方位向;确定成像初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成像平面所在的空间三维直角坐标系;求取初始时刻t1时空间右手直角坐标系x1y1z1,至成像初始时刻tm时建立的空间右手直角坐标系xmymzm的转换矩阵;根据所述转换矩阵求解偏航角、俯仰角和滚动角,通过求解的俯仰角和滚动角对ISAR成像平面空间变化程度进行度量。所述方法够对ISAR成像平面空间变化程度进行度量,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补偿算法的实施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成像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488271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704910.0
申请日:2019-08-0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维距离像速度补偿方法具体步骤是:(1)假定目标运动速度,构造补偿相位项,与基带回波数据相乘,结果记为sR_i;(2)将sR_i通过匹配滤波器完成脉冲压缩,得到一维距离像sr_i;(3)对sr_i的幅度归一化处理,计算其熵值Hi;(4)以波形熵最小准则,采用模拟退火算法遍历寻优,得到最小熵对应的假定速度和一维距离像;(5)遍历结束,输出波形熵最小时对应的一维距离像序列,该序列即为速度补偿后的一维距离像。本发明方法采用模拟退火全局优化算法估计目标速度,无需设定速度搜索范围,免去目标概略速度预知的要求;并且,采用波形熵作为目标函数进行寻优,充分利用了回波的有用信息,具有速度估计精度高的优点,明显优于现有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09782279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054621.0
申请日:2019-01-2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双基地ISAR成像方法,其包括:步骤1、建立双基地ISAR成像回波模型得到回波数据,考虑到双基地角时变可能会引起多普勒位移进而引起越分辨单元徙动和图像畸变,构造相位补偿项进行多普勒位移补偿;步骤2、根据回波模型构造随双基地角变化的稀疏基矩阵,得到回波的稀疏表示;步骤3、构造观测矩阵以模拟孔径缺失的情况,建立基于压缩感知的双基地ISAR稀疏孔径成像模型;步骤4、利用CoSaMP重构算法进行求解,实现目标图像重构;本发明通过建立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双基地ISAR稀疏孔径成像模型,利用CoSaMP算法实现图像重构,利用少量有效回波数据重构出清晰的目标图像,有效地抑制了副瓣,减少了能量泄漏,提高了成像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01593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11591.0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IPC: G01S13/9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基地ISAR稀疏孔径越距离单元徙动校正算法,包括:基于全孔径雷达回波信号构造每个距离单元的稀疏基;基于接收站采集发射站向目标区域发射的线性调频信号的回波信号,得到初始稀疏信号;基于所述初始稀疏信号和各所述稀疏基得到稀疏方位距离信号;对所述稀疏方位距离信号进行似然估计,并进行迭代优化,得到方位距离信号;对所述方位距离信号做反傅里叶变换,得到逆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本发明具有更好的抗噪声干扰能力和鲁棒性,在低SNR条件下仍可以完成补偿并高质量成像。
-
公开(公告)号:CN114791604A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210474130.3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IPC: G01S13/90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合作目标ISAR包络对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通过雷达获取的待测目标的基频回波,对回波进行压缩,得到一维距离像;利用合作目标的先验信息对获得的一维距离像的包络粗对齐,获得包络粗对齐后的一维距离像序列;选取任意一个粗对齐后的一维距离像,确定其上个一维距离像的包络移位量,确定为基准移位量;通过搜索的方式,在基准移位量附近进行移位并与上个一维距离像互相关计算,并求相关系数;基于移位范围的设定,进行该回波一维距离像位移的遍历,直至遍历结束后,确定相关系数最大时对应的移位量为该回波一维距离像的移位量,实现该回波一维距离像的包络对齐。解决了现有技术计算量大,且对齐结果易跳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526516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011357847.7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IPC: G01S13/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作目标ISAR成像平面空间变化程度度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目标的先验信息,确定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初始时刻和结束时刻瞬时成像平面的距离向和方位向;确定成像初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成像平面所在的空间三维直角坐标系;求取初始时刻t1时空间右手直角坐标系x1y1z1,至成像初始时刻tm时建立的空间右手直角坐标系xmymzm的转换矩阵;根据所述转换矩阵求解偏航角、俯仰角和滚动角,通过求解的俯仰角和滚动角对ISAR成像平面空间变化程度进行度量。所述方法够对ISAR成像平面空间变化程度进行度量,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补偿算法的实施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成像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526204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357841.X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装备使用记录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电流传感器模块,所述电流传感器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数据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信号的信号输出端与数据传输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数据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状态显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传送来的数据进行处理;供电模块与所述记录系统中需要供电的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用于为其提供工作电源。所述系统无需破坏被测量电子装备的结构,电路设计简单,数据处理速度快。
-
公开(公告)号:CN114910906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475635.1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IPC: G01S13/90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基地ISAR稀疏孔径机动目标成像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通过获取的待测目标的基频回波脉冲进行压缩,获取距离频域‑方位时间域信号;根据距离频域‑方位时间域信号,建立含平动误差项的Bi‑ISAR稀疏孔径机动目标回波信号模型;建立相位补偿项,并利用2D‑JLBI算法重构图像,并基于IC搜索最优图像对应的平动轨迹参数更新相位补偿项,基于设定收敛条件,求解模型获得并输出目标重构图像。该发明将平动补偿问题转化为压缩感知二维联合稀疏重构图像和机动目标运动参数估计的问题,既避免了矢量化和逐行逐列处理的大量计算,也充分利用了回波二维压缩的增益,避免了成像性能的损失,对噪声的鲁棒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2859075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110051148.8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IPC: G01S13/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频带ISAR融合高分辨成像方法,涉及图像处理方法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直接利用观测数据构造相干字典,建立基于稀疏表示的非相干相位估计模型;采用正交匹配追踪OMP算法求解参数,利用参数对应关系分别估计线性相位和固定相位,并进行非相干相位补偿;建立多频带ISAR融合成像稀疏表示模型,假设散射点系数服从复Gaussian分层先验分布,噪声服从复Gaussian先验分布,直接在复数域利用变分贝叶斯期望最大VB‑EM算法进行求解,得到融合的ISAR高分辨二维图像。所述方法不仅在网格失配情况下能实现较好的非相干相位补偿,而且在低信噪比条件下仍能得到高质量ISAR融合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4397658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210056240.8
申请日:2022-01-1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IPC: G01S13/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目标T/R‑R型雷达成像系统布站优化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确定空间目标的先验信息;基于空间目标的先验信息,确定T/R站单独观测时的单基地ISAR成像平面;确定T/R站与R站双站观测时的双基地ISAR成像平面;以双基地ISAR成像平面与单基地ISAR成像平面形成夹角最小为目标,建立布站优化函数;求解布站优化函数,确定R站最优部署位置;本发明以两成像平面的夹角最小为目标函数,求解确定接收站R站的最优部署位置,两成像平面的夹角尽可能小,使空间谱域的有效扩展,提高数据融合效率,进而提高T/R‑R型雷达成像系统横向分辨率,能够为T/R‑R型雷达成像系统融合成像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