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7997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934964.7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桐嫩枝嫁接育苗的方法,涉及嫁接育苗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选取砧木和接穗,嫁接方法、嫁接时间的确定;将砧木截断面的一侧削出一个斜面,再顺着斜面韧皮部与形成层接触的位置竖直切出劈口;将接穗的背面削出一个长斜面,然后将接穗的正面削出一个短斜面;将接穗插入砧木劈口中,使得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贴合;使用嫁接膜将接穗与砧木进行包扎密封固定;最后拆解嫁接膜完成嫁接。本发明从不同嫁接时期、不同嫁接方法和不同接穗类型探究最适合油桐枝接的嫁接组合,建立一套适宜油桐嫩枝的嫁接方法,为油桐的无性繁殖提供一套可行的并能产业化育苗的嫁接方法,对油桐良种推广及产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03475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210450743.3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经济林树种的嫁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油茶高接换种的方法,包括:S1确定嫁接时间及方式;S2选择砧木;S3采集与贮藏穗条;S4.1断砧、削砧;S4.2削穗;S4.3切砧;S4.4插穗;S4.5绑扎;S4.6套袋;S4.7遮荫;S5.1换袋;S5.2除袋;S5.3去除遮荫材料;S5.4除萌修剪;S5.5解绑;S5.6除草施肥;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嫁接技术第一年生长缓慢、前两年除萌工作量大、成本高、嫁接后易枯桩等生产问题,具有嫁接成活率高、前期生长快、能提早投产、伤口愈合快等优势,为油茶低产林品种改造提供一种经济、简便、可操作性强、效果较佳的高接换种新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5806575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283238.0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IPC: C07H15/256 , C07H1/08 , C07J63/00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萜类化合物。本发明提供的萜类化合物可以减弱抗凋亡蛋白Bcl‑2,降低Bcl‑2/Bax比值。本发明提供的萜类化合物可通过下调β‑catenin和上调Caspase‑3和TNF‑α来促进细胞凋亡。本发明提供的萜类化合物是一种Nrf2抑制剂。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萜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502293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10978700.8
申请日:2021-08-25
IPC: C12N15/29 , C12N15/11 , C12Q1/68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茶自交不亲和关联基因、SNP标记及应用。CoMAPK9的基因组序列的OFR中SNP071031位置上存在SNP错义突变,碱基由C变成A,SNP181968位置上存在SNP错义突变,碱基由A变成G,两个位点SNP突变与油茶自交不亲和性状之间有显著相关性,表现为授粉后SNP071031位点基因型CC或CA的座果率显著高于基因型AA的座果率,授粉后SNP181968位点基因型AA或AG的座果率显著高于基因型GG的座果率。利用该基因SNP组合分子标记可进行油茶座果率表型苗期鉴定,有效提高油茶新造林地品种配置选择效率和油茶单位面积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881053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139737.1
申请日:2014-04-04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IPC: C08G18/76 , C08G18/48 , C08G18/34 , C08G18/32 , C08G18/67 , C08G18/44 , C08G18/42 , C08G18/75 , C08G18/7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18/10 , C08G18/36 , C08G18/6696 , C09D175/14
Abstract: 桐油酸酐酯多元醇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方法,是一种以多异氰酸酯、低聚物多元醇、小分子扩链剂、亲水扩链剂和成盐剂三乙胺为主要原料,桐油酸酐酯多元醇为改性剂,制得桐油酸酐酯多元醇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工艺。桐油酸酐酯多元醇含有3个羟基,与异氰酸酯反应形成带有支链的聚氨酯链段,起到内交联剂的作用;同时将桐油酸基团引入到水性聚氨酯链段中,所含双键能在后期成膜过程中发生氧化交联反应,增加涂膜的交联度,改善现有水性聚氨酯乳液涂膜存在的耐溶剂性差、耐水性差、力学性能不足等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848685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410083624.4
申请日:2014-03-07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叶面肥领域,涉及一种油茶专用多功能叶面肥,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尿素5-10份、磷酸二氢钾5-8份、硼酸3-4份、氯化镁3-4份、硝酸钙5-6份、葡萄糖4-5份、赤霉素0.1-0.5份、脱落酸0.5-1份、氨基酸螯合物3-5份和表面活性剂2-3份。本发明根据叶面施肥原理,针对油茶叶面蜡质和角质层均较厚,养分需求量大的特点,以矿质元素、激素、氨基酸螯合物以及表面活性剂等为主要原料并合理配比,利于油茶及时有效吸收,具有促进苗木缓苗、提高生长结实和抗逆能力等多种功效。本发明配制的油茶专用多功能叶面肥,不仅有效简化了油茶生产技术,还降低了油茶生产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342592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302372.5
申请日:2013-07-15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4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肥料领域,涉及一种油茶专用生物菌肥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粉碎的油茶茶壳加入EM菌稀释液,发酵5-8天,得到腐熟的茶壳;2)腐熟的茶壳、油茶枯饼、芝麻饼混合,加入EM菌稀释液,发酵10-15天,得到发酵的有机物料;3)发酵的有机物料、尿素、腐植酸、生物功能菌、钙镁磷肥混合,均匀喷洒溶磷菌稀释液,发酵4-6天。本发明取材容易,生产设备简单,制备时间短,成本较小;利用本发明制备的油茶专用生物菌肥有效改良油茶林地土壤理化性质,促进肥料和土壤磷的活化利用,从而提高油茶生长和产量,是红壤地区油茶高效生态栽培的首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379215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10207865.1
申请日:2011-07-25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茶秋季高接换种的方法—皮下嵌腹接,其步骤是:削砧:选定砧木平直的部位,划出“H”型划痕,以深达至形成层为度;入接:沿划痕中部掀开上下两部分砧木皮层,嵌入接穗,再闭合砧木皮层,并使叶片和腋芽露出;捆绑和加罩:绑紧闭合部位,再进行加薄膜罩和后期管理。本发明方法能克服夏季高温影响成活率、夏初换冠新梢易受冻害的弊病,后期管理简单,可以达到品种改换而迅速提高产量的目的,接芽成活率高(90%以上),出梢整齐,接芽萌发第2年抽梢成花率可达50%,可快速成型,节约成本、提早结果并提高经济效益。生产者易于接受,便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235302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810030692.9
申请日:2008-02-27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IPC: C10G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茶油枯液态生物能源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包括:(1)、将油茶油枯制成20目~80目的粉末;(2)、无氧条件下,将油茶油枯粉末进行直接热裂解,热裂解温度为180℃~890℃,将热裂解气进行室温冷却,即得热解油;(3)、在4-115℃、0-0.96MPa真空下,将油茶油枯热解油分离、蒸发,蒸发物冷却后,即得油茶油枯液态生物能源,残余物为固态能源,转化率在5 7%以上。该油茶油枯的液态生物能源对环境友好,在林木可再生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操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可控性较好,不需要昂贵的设备与仪器,且易于产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98746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092026.7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桐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包括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诱导、愈伤组织侵染等过程。本发明先以油桐下胚轴为外植体,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再生体系进行了优化,以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为材料,以pBI121为载体进行了遗传转化体系探索,成功建立了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技术体系,且阳性苗植株转化率达22.86%,进而以FAD2基因为目的基因,构建RNAi载体;并对已构建的载体进行验证。最终证明,该方法操作简单、所需时间短、转化效率稳定,阳性植株转化率高达7.84%。本发明在油桐的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油桐基因功能的研究及分子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