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32319B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510551755.5
申请日:2015-09-0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嗜酸微生物复合菌剂,其群落组成包含嗜热嗜酸铁质菌、嗜铁钩端螺旋杆菌、嗜酸硫化杆菌、耐冷嗜酸铁氧化菌和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等五株菌株。本发明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菌剂比例复配、温度梯度复培和耐受废覆铜板渣驯化多个步骤;可利用本发明的嗜酸微生物复合菌剂浸提高品位或低品位废覆铜板渣中的有价金属铜,具体操作过程包括:将复合菌剂与废覆铜板渣、含铁基本盐/营养培养基混合得混合浆料,然后进行连续搅拌浸出,浸出过程中在底部通气,浸提过程于室温下进行直至完成浸提操作。本发明的复合菌剂及其应用具有配方简单、经济性好、适应性强且高效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070528A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711391798.7
申请日:2017-12-2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 Y02P10/236 , Y02P10/238 , C12M23/20 , C12M29/06 , C12M41/12 , C12M41/26 , C12M43/00 , C12N1/20 , C12N1/36 , C22B7/006 , C22B15/0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树脂粉的回收系统,包括微生物培养装置、浸出装置、沉降装置、铜回收装置、盐浸装置、沉铅装置、洗涤装置、干燥装置和固液分离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废树脂粉的回收方法,包括微生物培养阶段,浸出阶段,沉降阶段,铜回收阶段,盐浸阶段、沉铅阶段、洗涤阶段和干燥阶段。本发明缩短了废树脂粉生物浸铜的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氯化钠盐浸,能有效去除废树脂粉中的铅,并将铅单独回收,浸出残渣无害化程度高,此外,本发明的资源循环利用,节约了资源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5132319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551755.5
申请日:2015-09-0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Abstract: 一种嗜酸微生物复合菌剂,其群落组成包含嗜热嗜酸铁质菌、嗜铁钩端螺旋杆菌、嗜酸硫化杆菌、耐冷嗜酸铁氧化菌和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等五株菌株。本发明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菌剂比例复配、温度梯度复培和耐受废覆铜板渣驯化多个步骤;可利用本发明的嗜酸微生物复合菌剂浸提高品位或低品位废覆铜板渣中的有价金属铜,具体操作过程包括:将复合菌剂与废覆铜板渣、含铁基本盐/营养培养基混合得混合浆料,然后进行连续搅拌浸出,浸出过程中在底部通气,浸提过程于室温下进行直至完成浸提操作。本发明的复合菌剂及其应用具有配方简单、经济性好、适应性强且高效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845304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190237.5
申请日:2015-04-21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8L67/06 , C08L63/00 , C08L61/06 , C08L61/24 , C08L101/00 , C08L23/12 , C08K9/06 , C08K9/02 , C08K7/14 , C08K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覆铜板残渣资源化再利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覆铜板残渣重量计,将覆铜板残渣放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1.0%的硫酸溶液中浸泡2~5小时,加入0.5~1.5%有机硅过氧化物偶联剂和0.5~1.5% KH570偶联剂,再浸泡0.5~2小时,然后将覆铜板残渣进行脱水后,在100~120℃烘干1~2小时,得到预处理后的覆铜板残渣;按重量百分比计,将预处理后的覆铜板残渣40~70%、碳酸钙粉料10~20%和树脂10~40%搅拌混合均匀,经成型,固化,切割,抛光,制得新型板材。本发明不仅可促进覆铜板残渣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还可制得弯曲强度高的新型板材。
-
公开(公告)号:CN104673709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410831714.7
申请日:2014-12-26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R1/11 , B09C1/105 , C02F3/34 , C02F2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无机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吸附及强化植物提取重金属的细菌YB-03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对广东省某地复合重金属污染场地的表层土进行筛选、驯化、分离,筛选出一株吸附及强化植物提取重金属的细菌并将该细菌命名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YB-03,于2014年12月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地址: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4634。与其它菌株相比,该菌株具有高效的水体中吸附重金属以及土壤中强化植物提取重金属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191740B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310087258.5
申请日:2013-03-18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01J23/745 , C02F1/70 , C02F1/36 , C02F103/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铜-海绵铁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海绵铁,加水浸泡,加入铜盐溶液,超声反应;磁性分离、去离子水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铜-海绵铁双金属催化剂。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反应迅速、成本低廉。制备得到的铜-海绵铁双金属催化剂在超声波辐射、摇床震荡或者搅拌器搅拌条件下,均可实现对罗丹明B有机物的脱色还原,去除率高达90%,具有比纳米零价铁更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593291B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410831634.1
申请日:2014-12-26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无机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吸附及强化植物提取重金属的细菌HS‑01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对广东省某地复合重金属污染场地的表层土进行筛选、驯化、分离,筛选出一株吸附及强化植物提取重金属的细菌并将该细菌命名为海水芽孢八叠球菌(Sporosarcina aquimarina)HS‑01,于2014年12月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地址: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4632。该菌株具有高效的水体中吸附重金属以及土壤中强化植物提取重金属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649511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1094632.9
申请日:2017-11-09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09C1/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本发明涉及土壤或沉积物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零价铁降解多氯联苯的方法。通过添加阴离子型和聚氧乙烯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配方,可提高土壤或底泥中疏水性污染物多氯联苯的流动性,从而促进其与零价铁接触并被零价铁降解。与不添加表面活性剂、只添加阴离子或聚氧乙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处理相比,添加混合表面活性剂可显著提高多氯联苯的降解效率;与其他改良的零价铁技术相比,本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廉,适用于大量污染土壤或底泥的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0129063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246282.6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09K17/40 , B09C1/08 , C09K10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安全利用的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的组成成份及重量份如下:碳酸钙粉10-20重量份、镁粉5-10重量份、磷酸盐30-50重量份、腐殖质40-60重量份。现有重金属污染土地在进行农作物种植后,得到的粮食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不能进行正常的售卖,因此需要经过物理、化学、生物方法修复后才能重新进行农作物的种植,但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具有修复成本高、耗时长、易产生二次污染等缺点,本发明公开的复合材料可以有效减缓水稻和玉米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从而降低粮食中重金属的含量,确保重金属污染农田可以正常进行耕作。
-
公开(公告)号:CN109926439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246281.1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09C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同时固定土壤中重金属和降解石油烃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步骤1:对污染土地进行植物播种;所述植物选自三叶鬼针草、类芦、田菁、苍耳、黑麦草、宽叶雀稗中的一种或多种;步骤2:对土壤进行管理浇灌,确保土壤相对湿润度R不低于50;步骤3:让植物自然生长6-12个月,完成土壤修复。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具有成本低,修复效果好,可应用于外界土壤的优点,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应用范围有限、修复价格昂贵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