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52667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211063334.4
申请日:2022-08-31
IPC: G01N15/0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物同步追踪装置和基于其的颗粒物同步追踪方法,装置包括:点光源、两个凹面镜、两组平面镜、刀口、CCD相机和平面镜伸缩控制系统;所述两组平面镜包括相同数量个平面镜,且一一对应构成平面镜对;每个平面镜对对称设置于颗粒物流场的两侧,所有平面镜对之间的距离相等;每个平面镜对均受所述平面镜伸缩控制系统的控制,与所述点光源、两个凹面镜、刀口、CCD相机一起,构成对应的纹影观测平台。通过伸缩控制系统控制各平面镜对沿颗粒物运动方向依次构成纹影观测平台,实现对颗粒物观测区域的延伸,确保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观测颗粒物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452667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063334.4
申请日:2022-08-31
IPC: G01N1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物同步追踪装置和基于其的颗粒物同步追踪方法,装置包括:点光源、两个凹面镜、两组平面镜、刀口、CCD相机和平面镜伸缩控制系统;所述两组平面镜包括相同数量个平面镜,且一一对应构成平面镜对;每个平面镜对对称设置于颗粒物流场的两侧,所有平面镜对之间的距离相等;每个平面镜对均受所述平面镜伸缩控制系统的控制,与所述点光源、两个凹面镜、刀口、CCD相机一起,构成对应的纹影观测平台。通过伸缩控制系统控制各平面镜对沿颗粒物运动方向依次构成纹影观测平台,实现对颗粒物观测区域的延伸,确保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观测颗粒物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470496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182400.3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1M1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车车体瞬态剧烈振动致振动舒适性的评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测量大风环境下列车运行过程中的车体侧滚角与重心位置横向位移;对车体侧滚角与重心位置横向位移进行频率加权滤波;对加权滤波后的车体侧滚角和加权滤波后的重心位置横向位移按周期进行截断,按区间求解车体侧滚角和重心位置横向位移的平均值的绝对值和峰峰值;根据车体侧滚角和重心位置横向位移的平均值的绝对值和峰峰值,计算得到列车的振动舒适性的评估指标。本发明能够更准确的反应列车运行过程中的车体瞬态剧烈振动致振动舒适性情况,还能够更准确反映列车司乘人员的实际感受。
-
公开(公告)号:CN103954420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195039.3
申请日:2014-05-0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气动发射式轨道车辆实车撞击试验系统,所述试验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台、发射器、实车和撞击墙;发射器与撞击墙之间的钢轨上摆放实车;发射器为气动发射装置,包括行走小车、支架、储气罐、空压机、空心活塞、触发机构和缸套;空心活塞安装在支架上,缸套安装在行走小车上,空心活塞与缸套之间设置触发机构;撞击墙的侧面安装撞击测速装置和高速摄影装置;在撞击试验过程中:中央控制台程序控制发射器、撞击测速装置、高速摄影装置和撞击墙的测力采集装置的工作,接收并保存相关数据;实车无动力自由滑行距离至少为发射器有效行程的1.1倍;实车与撞击墙的试验撞击速度不低于每小时25公里;实验结束后进行分析计算,输出实验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984872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28461.4
申请日:2014-05-2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铁路沿线风速数据配准状态特征识别处理方法及装置,通过判别阈值对双冗余系统的两个测风仪所测量的风速序列进行初步判断,对风速序列进行修正,对修正后的风速序列通过实测容差阈值和两个序列同一时刻的风速之差的绝对值的比较、预测容差阈值和实测风速与预测风速之差的绝对值的比较,判断在阈值范围内的相对应的风速为有效风速,同时通过不在预测容差范围内的次数的计数,判定第一测风仪和第二测风仪信息通道是否故障。本发明的风速判断方法,填补了现有技术中的双冗余结构测风仪系统不能准确判断所测量风速有效性的空白,为大风监测预警系统提供了更准确的有效风速,尤其为列车运行提供更准确的监测和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03940572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95318.X
申请日:2014-05-0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轨道车辆实车撞击试验系统,所述试验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台、发射器、实车和撞击墙;发射器与撞击墙之间的轨道上摆放实车;撞击墙的侧面安装撞击测速装置和高速摄影装置;在撞击试验过程中:中央控制台程序控制发射器、撞击测速装置、高速摄影装置和撞击墙的测力采集装置的工作,接收并保存相关数据;发射器在有效行程内对实车进行加速,实车经过一定距离的无动力自由滑行后与撞击墙发生碰撞,实车自由滑行的距离至少为发射器有效行程的1.1倍;实车与撞击墙发生碰撞时的试验撞击速度为设定撞击速度的1-2倍,设定撞击速度为实车运营时速的20-40%,最低的试验撞击速度不低于每小时25公里;试验结束后进行分析计算,输出试验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303329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202911.8
申请日:2013-05-2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道车辆底架承载式吸能结构及其碰撞性能模拟方法,该吸能结构位于铁道车辆车体底架纵向方向的两端,并与底架其它部分结构组焊起来形成完整的车体底架结构,该吸能结构由牵引梁、底架纵梁、底架横梁和纵向吸能方管组成,纵向吸能方管总共有n级,其中n≥3;每一级吸能方管在横向布置的方管组数为m组,其中m为偶数,且m≥2;每一级吸能方管均有对称布置的开孔结构以实现吸能方管的变形控制,每个吸能方管均布置有多孔隙材料,以提高整个底架前端的吸能量。该吸能结构在正常运行下,具有良好的传递纵向力性能,在发生碰撞时产生有序可控的塑性大变形来吸收能量,在整个撞击过程中,整个吸能结构按预期设计的过程一级一级地发生有序的塑性变形来耗散冲击动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207059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310153177.0
申请日:2013-04-2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地环境运动物体空气动力特性实验平台,近地环境运动物体包括汽车、列车和飞机;实验平台包括回流式风洞装置、模型、模型加速装置、模型制动装置,风速仪和配置有计算机的中央控制台,中央控制台与回流式风洞装置的电控部分和风速仪电连接;模型上安装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装置;在回流式风洞装置的气流回路中设置侧风实验段,侧风实验段由面对面布置的出风口和集风口组成;在出风口和集风口之间设置轨道,轨道分为加速段、无侧风实验段、侧风实验段和制动段;模型在加速段被加速到设定速度后自由滑行,依顺序通过无侧风实验段、侧风实验段和制动段,期间,传感器、天平等测试仪器获取压力、气动力等信息,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2043871A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0910180324.7
申请日:2009-10-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求解长大隧道、隧道群空气动力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隧道内的空气动力效应采用一维特征线法模拟,隧道出口及隧道群两相邻隧道间的流场计算采用三维可压缩SIMPLE算法模拟;对上述两种算法所得结果,在远离隧道口、三维效应可以忽略的位置进行数据交换,模拟并得到隧道内流场的空气压力变化和隧道出口的微气压波。本发明兼顾计算长大隧道、隧道群空气动力效应的效率和精度,实现了高速列车通过隧道及两车在隧道内交会时,隧道内空气压力变化幅值、微气压波、列车风的求解。
-
公开(公告)号:CN101967801A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1010517153.5
申请日:2010-10-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速铁路挡风墙,挡风墙(1)安装在高速铁路路基(4)的侧边,其迎风面均布圆形或者矩形或者多边形及其组合的通风孔(2);透风率为20-40。挡风墙(1)迎风面墙板上边缘的高度不低于高速列车车体(3)侧墙上边缘的高度;挡风墙(1)迎风面墙板的下边缘不低于高速列车车体(3)底架的下边缘。挡风墙(1)为轻型金属板梁结构,或者采用工程塑料或者其他非金属材料制作,或者为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混合结构。挡风墙(1)向高速列车车体(3)方向倾斜10-15度,或者挡风墙(1)的迎风面为流线型结构时,设置加强杆(5)。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经济实用,安装维护简单,挡风效果好,节约能源,保障列车安全行驶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