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20322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111591502.2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nventor: 刘朋飞 , 杨钊 , 王树英 , 陈培帅 , 许超 , 高如超 , 刘文 , 熊栋栋 , 贺创波 , 钟涵 , 张飞雷 , 宋相帅 , 温博为 , 孙恒 , 杨志勇 , 姬付全 , 袁青 , 江鸿 , 黄威 , 李德杰 , 罗会武 , 刘东军 , 钟航 , 余俊 , 刘杰 , 谭啸峰 , 吴道沅 , 张道彬 , 徐少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化花岗岩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渣土改良方法,包括:S1、确定最优的渣土改良剂;S2、确定渣土改良参数:向风化花岗岩土样中加入水和步骤S1确定的渣土改良剂,配置不同含水率和改良剂注入比的土样,进行坍落度试验和粘稠指数测定,以渣土改良剂注入比‑含水率为坐标绘制数据点,以坍落度值在5~15cm之间的数据点所在的区域为改良区域A,以粘稠指数小于0.6的数据点所在区域为改良区域B,选取改良区域A和改良区域B相交的区域为渣土改良区域,所述渣土改良区域对应的参数为渣土改良参数;S3、确定盾构改良参数;S4、改良效果验证。本发明能够减少盾构因结“泥饼”而开仓的频率,提高盾构掘进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066990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110450111.2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锌负极改性三维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具体为:首先利用银镜反应在集流体表面沉积纳米银单质颗粒,再利用电化学合金化法对改性后集流体施加一定电流,使得表面纳米银颗粒部分甚至全部转化为AgZn3合金相界面层,得到锌负极改性三维集流体。该化学沉积方法和电化学合金化方法结合能实现对所得集流体材料表面结构和界面层形貌的精确可控,将本发明的改性集流体材料应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体系中能同时显著抑制锌负极枝晶生长和大幅延长锌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56534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836966.8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系锌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含有氨基和羟基的有机小分子添加剂的水系锌离子电池电解液、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水系锌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有水系锌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所述电解液添加剂的作用是稳定水系锌离子电池锌负极。所述电解液添加剂为带有氨基和羟基的有机小分子;添加剂的浓度为2mmol/L~25 mmol/L。本发明所提供的电解液添加剂可以在负极电解液界面形成金属‑有机分子层诱导锌离子沉积,同时将水分子阻隔在这个金属‑有机分子层外。有效解决了锌枝晶、锌金属腐蚀等问题,从而极大程度提高了锌负极的循环性能,并与适合的正极匹配应用到全电池中,有效延缓了容量衰减。
-
公开(公告)号:CN110929713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911156708.5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V30/14 , G06V30/148 , G06N3/046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钢印字符识别方法,属于图像识别技术领域,通过布置在工业现场的工业相机对工件钢印进行拍照,采集图像;通过机器学习聚类算法对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实现了良好的分割效果,解决了针对钢印图片传统单一阈值分割无法准确分割特征与字符背景的问题,同时将聚类算法应用字符分割当中,实现了图像中字符的自动分割,而图像的归一化处理则解决了工件在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位置的偏移,从而导致图像大小的变化问题,提高了钢印识别的准确率;同时利用神经网络实现了对钢印识别模型的训练,且其模型在测试集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32032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591502.2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nventor: 刘朋飞 , 杨钊 , 王树英 , 陈培帅 , 许超 , 高如超 , 刘文 , 熊栋栋 , 贺创波 , 钟涵 , 张飞雷 , 宋相帅 , 温博为 , 孙恒 , 杨志勇 , 姬付全 , 袁青 , 江鸿 , 黄威 , 李德杰 , 罗会武 , 刘东军 , 钟航 , 余俊 , 刘杰 , 谭啸峰 , 吴道沅 , 张道彬 , 徐少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化花岗岩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渣土改良方法,包括:S1、确定最优的渣土改良剂;S2、确定渣土改良参数:向风化花岗岩土样中加入水和步骤S1确定的渣土改良剂,配置不同含水率和改良剂注入比的土样,进行坍落度试验和粘稠指数测定,以渣土改良剂注入比‑含水率为坐标绘制数据点,以坍落度值在5~15cm之间的数据点所在的区域为改良区域A,以粘稠指数小于0.6的数据点所在区域为改良区域B,选取改良区域A和改良区域B相交的区域为渣土改良区域,所述渣土改良区域对应的参数为渣土改良参数;S3、确定盾构改良参数;S4、改良效果验证。本发明能够减少盾构因结“泥饼”而开仓的频率,提高盾构掘进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690401B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244615.5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系锌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磷酸锌‑硅烷复合钝化膜改性锌金属负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制备方法为,利用硅烷偶联剂在水中水解为硅醇的特性,将硅烷偶联剂与有机磷酸类螯合剂混合均匀后,加入金属锌发生化学反应,在锌金属负极表面原位生成有机磷酸锌螯合物‑硅烷复合钝化膜,得到改性锌金属负极。将本发明的改性锌金属负极材料应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体系中能显著抑制锌金属负极不可控的枝晶生长、抑制析氢腐蚀和副反应的发生造成电解质的损耗,同时大幅延长锌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301341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450104.2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金骨架支撑锌金属负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锌金属负极包括三维集流体基底及其表面包覆的锌基合金层以及锌复合层,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三维集流体基底进行前处理;步骤2:配置Zn的混合溶液作为电解液;步骤3:将三维集流体作工作电极,锌片作对电极进行沉积处理,即得改性三维集流体;步骤4:将改性三维集流体与锌的复合,即得合金骨架支撑锌金属负极。本发明将三维集流体基底与合金层有效融合,调控锌离子在电池中的溶解/沉积行为,将其应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中,能够均匀诱导锌沉积,抑制枝晶生成,保持较高的锌沉积脱出可逆性,提高复合锌金属负极稳定性和循环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4023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374628.1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H01M50/403 , H01M50/44 , H01M50/4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离子改性二次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电池隔膜将多级孔结构隔膜过体积法充分浸渍于金属盐溶液后取出,经清洗干燥即得;所述多级孔结构隔膜中至少包含一种有机或无机高分子链状纤维;所述金属盐溶液的溶剂为无机和/或有机溶剂;所述金属盐溶液的溶质浓度为0.01~20g/L。该电池隔膜将金属离子锚定在隔膜表面,利用金属离子的离子亲和性和亲水性大幅提高隔膜中负极离子的迁移速率,可调整负极离子的浓度分布,促使负极离子的平整沉积,有效抑制二次电池中析氢腐蚀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3066990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450111.2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锌负极改性三维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具体为:首先利用银镜反应在集流体表面沉积纳米银单质颗粒,再利用电化学合金化法对改性后集流体施加一定电流,使得表面纳米银颗粒部分甚至全部转化为AgZn3合金相界面层,得到锌负极改性三维集流体。该化学沉积方法和电化学合金化方法结合能实现对所得集流体材料表面结构和界面层形貌的精确可控,将本发明的改性集流体材料应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体系中能同时显著抑制锌负极枝晶生长和大幅延长锌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9330634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339252.1
申请日:2018-11-1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化道内取样装置,包括基座和滑块,所述滑块和基座滑动对接形成胶囊体;所述基座内集成设置有摄像模块;所述基座和滑块内分别集成设置有永磁体,所述基座和滑块之间的永磁体磁极相抵设置;所述基座和滑块之间通过拉伸的弹性连接件对接扣合,且弹性连接件的弹性拉力大于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之间的磁力;所述滑块在与基座对接端设置取样刀片,所述基座和滑块内部对接形成取样的存储腔。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对现有胶囊取样机械装置的设计改进,实现对消化道内的病灶区域相关对象的取样,不仅大大降低了人体的不适感,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消化道内在不通过外科手术取样区域,取样过程更加可靠,更接近于全消化道取样的目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