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呼叫代答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483702A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810001821.1

    申请日:2008-01-09

    Abstract: 一种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呼叫代答方法及系统,包括,业务控制单元收到代答用户的代答接入码后,确定代答的被叫用户所对应的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业务控制单元通过媒体配置单元得到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与媒体匹配单元产生的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进行媒体交互;其中,媒体配置单元用于产生假的媒体描述,媒体匹配单元用于完成近端、远端媒体的能力匹配;业务控制单元将主叫用户媒体流改向至代答用户,向该主叫用户通知该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并应答该代答用户发起的所述代答呼叫。应用本发明,简化了网络结构,也有利于提高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使用现有的标准SIP协议完成所有的交互,不需要对SIP协议有任何的扩充。

    一种基于会话初始协议的IP话务台系统及其呼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36842B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0610111798.2

    申请日:2006-08-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会话初始协议的IP话务台系统及其呼叫方法,该IP话务台系统,是基于会话初始协议的独立的IP话务台系统,其话务台业务控制、排队机控制和核心网分离。核心网10接受用户呼叫时,将该呼叫通过扩展的SIP协议路由到IP话务台服务器20上,由呼叫控制模块21将呼叫送至排队机模块22,进行相应的排队处理,当呼叫控制模块21获得排队机模块22返回的坐席信息后,把该呼叫通过扩展的SIP协议送到相应的话务台客户端30。当IP话务台服务器接受来自IP话务台客户端的呼叫时,由呼叫控制模块21将该呼叫送至核心网10上面进行处理,不需到排队机模块22进行排队。本发明提高了话务台的扩展性和安全性,减少话务台业务升级对核心网的影响。

    基于SIP协议的呼叫转接方法及呼叫转接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0589509C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710142052.2

    申请日:2007-08-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SIP协议的呼叫转接方法,基于IP话务台系统和核心网控制器进行呼叫转接,IP话务台系统包括话务台服务器、话务台客户端和媒体服务器,上述三者属于独立的IP话务台系统,三者间通过IP连接,通信协议采用SIP协议;核心网控制器用于接入各种用户终端,与IP话务台系统协作提供呼叫、转接功能,与话务台服务器通过IP连接,与话务台服务器之间的信令采用SIP协议;其中,在主叫用户与话务台客户端通话的前提下,话务台客户端呼叫被叫用户,由话务台服务器指示核心网控制器建立主叫用户与被叫用户之间通话连接,本发明支持通话态转接和振铃态转接,将传统PSTN网络下话务台的全部转接业务的功能引入了NGN网络,又提高了业务的开放性和扩展性。

    话务台服务器及夜间服务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37613A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810007319.1

    申请日:2008-0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话务台服务器、及使用该话务台服务器和软交换控制器进行夜间服务的方法,其中,该话务台服务器包括:配置单元,用于将群内的任一台分机配置为夜服分机;呼叫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话务台服务器和软交换控制器之间的呼叫;以及状态管理单元,用于管理话务台服务器与软交换控制器之间的消息传送、和夜服分机的状态。因此,通过本发明,将传统PSTN网的业务引入到软交换网络,采用独立的应用服务器来加以实现,符合软交换网络业务与控制分离的思想,支持各种不同类型的终端作为夜服分机,从而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一种基于IP多媒体核心网的大客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170424A

    公开(公告)日:2008-04-30

    申请号:CN200710193728.0

    申请日:2007-11-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IP多媒体核心网的大客户系统。将大客户系统分成服务器和和客户端,所述服务器用于实现应用和业务功能,所述客户端用于提供用户接口;所述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通过SIP(会话发起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或UDP(用户数据报协议)通讯。服务器和客户端分别由功能模块构建,可以方便的扩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是基于IMS核心网,整个大客户系统主要是与网络中的应用服务器使用SIP协议交互,系统本身采用服务器、客户端的模式,可对相关使用的各个功能进行不同的配置,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与传统交换机的大客户系统的系统架构相比更加灵活、更利于业务的开展。

    一种基于会话初始协议的IP话务台系统及其呼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36842A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610111798.2

    申请日:2006-08-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会话初始协议的IP话务台系统及其呼叫方法,该IP话务台系统,是基于会话初始协议的独立的IP话务台系统,其话务台业务控制、排队机控制和核心网分离。核心网10接受用户呼叫时,将该呼叫通过扩展的SIP协议路由到IP话务台服务器20上,由呼叫控制模块21将呼叫送至排队机模块22,进行相应的排队处理,当呼叫控制模块21获得排队机模块22返回的坐席信息后,把该呼叫通过扩展的SIP协议送到相应的话务台客户端30。当IP话务台服务器接受来自IP话务台客户端的呼叫时,由呼叫控制模块21将该呼叫送至核心网10上面进行处理,不需到排队机模块22进行排队。本发明提高了话务台的扩展性和安全性,减少话务台业务升级对核心网的影响。

    一种组织电话会议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19533A

    公开(公告)日:2008-02-06

    申请号:CN200610089073.8

    申请日:2006-08-02

    Inventor: 颜虹 汪海峰 杨维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织电话会议的方法,话务台通过组呼方式发起会议呼叫以建立电话会议,包括:步骤一:话务台以群组的方式向核心网发起会议请求,其中请求消息中包括组成员数据;步骤二:核心网根据话务台发来的组成员数据,同时向所有被叫会议成员发起呼叫,其中所述被叫会议成员包括报告者和旁听者;步骤三:第一个所述被叫会议成员应答所述呼叫,直接开始会议,之后的被叫会议成员应答所述呼叫,直接进入电话会议,其中所述核心网为报告者接续双向会议路由,以及为旁听者接续单向会议路由。

    一种传真监听方法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59915C

    公开(公告)日:2008-01-02

    申请号:CN200410065782.3

    申请日:2004-11-18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传真监听方法,用于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监听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在对传真用户监听的过程中,无论传真处理板是否监听成功,监听控制模块都把该次传真的语音录制下来;在传真完毕后,监听座席根据监听话单判断该次传真是否成功录制成监听传真文件,若否,监听座席则发送传真回放录制消息到监听控制模块;监听控制模块占用语音处理板和传真处理板电路资源,设置特定时间的定时器,提前启动传真处理板上的调制解调芯片,在定时器超时消息到时,由监听控制模块通过语音处理板和传真处理板进行传真回放录制,并把回放录制的结果反馈给监听座席。本发明减少了由于传真处理板的检测失败而导致不能成功进行传真监听的故障。

    一种监听中心远程实时监听的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64391A

    公开(公告)日:2007-05-16

    申请号:CN200510086838.8

    申请日:2005-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监听中心远程实时监听的实现方法,所述监听中心包括程控交换机,服务器,维护终端,监听台和监听终端,其中,包括:将所述监听台通过远程网络与所述程控交换机、服务器相连;将所述程控交换机和汇接局相连;修改所述程控交换机中的监听模块,所述新监听模块含有获得监听终端号码、号码分析和出局的功能。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监听中心对目标通信网语音业务进行远程实时监听的问题,使得监听台可以不受距离的限制,不受监听终端性质的限制,方便了监听操作员的使用,并且保证通话质量。

    话务台服务器及夜间服务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37613B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申请号:CN200810007319.1

    申请日:2008-0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话务台服务器、及使用该话务台服务器和软交换控制器进行夜间服务的方法,其中,该话务台服务器包括:配置单元,用于将群内的任一台分机配置为夜服分机;呼叫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话务台服务器和软交换控制器之间的呼叫;以及状态管理单元,用于管理话务台服务器与软交换控制器之间的消息传送、和夜服分机的状态。因此,通过本发明,将传统PSTN网的业务引入到软交换网络,采用独立的应用服务器来加以实现,符合软交换网络业务与控制分离的思想,支持各种不同类型的终端作为夜服分机,从而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