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839651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320594.3
申请日:2016-05-16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17/205 , E01C3/04 , E02D2200/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路基边坡装配式变形自适应防护骨架及其拼接方法。冻土区路基边坡防护采用浆砌片石护墙、护坡等刚性结构物,在寒季和高海拔地区施工不能适应冻融循环变形。本发明包括人字形节点板、斜向杆和竖向杆,均为混凝土预制块构件;人字形节点板上设置有四个端头,其中两个位于上下两侧,另外两个斜向位于左右两侧并对称;人字形节点板上下两侧的端头通过竖向杆与竖向相邻的人字形节点板对接;人字形节点板左右两侧的端头对接有斜向杆,横向相邻的人字形节点板上的斜向杆呈人字形对接。本发明具有变形自适用强、加工快速、施工简便、劳动强度低等特点,因而能有效的解决多年冻土区路基传统刚性结构物边坡防护中存在的系列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53440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22339.3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4B28/04 , C04B38/10 , C04B7/24 , C04B7/38 , C04B11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微粉泡沫轻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泡沫轻质混凝土原材料包括再生微粉、水泥、发泡剂和水;其中,所述再生微粉需经过不低于100℃、25000‑30000r/min的条件研磨0.5‑1.5min,且75μm筛的通过率不低于70%、45μm筛的通过率不低于55%;所述再生微粉与水泥的质量比不大于3:7;所述泡沫轻质混凝土的水固比为1:1.8‑2.1;该泡沫轻质混凝土利用经过高温、高速研磨处理的再生微粉替代了部分水泥,在保证泡沫轻质混凝土的技术性能满足要求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泡沫轻质混凝土的制备成本,补齐了建筑垃圾利用短板,提高了再生粉料的利用率,拓宽了应用范围,有利于再生微粉泡沫轻质混凝土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922223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552165.4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挡土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刚柔性锚拉式轻型装配挡土墙、路基加宽结构及施工方法,其中,刚柔性锚拉式轻型装配挡土墙包括底座和顶板,底座上连接有至少两根间隔设置的立柱,相邻立柱之间连接有弧形面板,所有弧形面板朝向同侧外凸,所有立柱上部与顶板相连接,立柱连接有锚绳拉杆,锚绳拉杆朝向弧形面板外凸侧延伸设置。本申请的一种刚柔性锚拉式轻型装配挡土墙,可以有效提升墙体抗滑、抗倾覆能力,缩短底板宽度,优化了结构受力、简化了结构形式、并降低了施工难度和风险,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弧形面板可以有效发挥混凝土抗压性能,可以降低面板厚度和减少钢筋用量,并为墙前栽培绿化提供了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1305258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010217354.7
申请日:2020-03-25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二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抗震抗冻融变形自适应波纹板刚柔型挡土墙,包括底板和其上方的挡土板,横截面呈倒T形;底板横向包括多排单元板,自内向外依次为前端底板、中间连接底板和基础底板,通过端面的插槽和插条组装连接;挡土板包括多根立柱和立柱之间的拱形钢波纹挡土板,立柱纵向两侧面设置条形槽,拱形钢波纹挡土板端部插入立柱条形槽中;基础底板表面设置有纵向的插槽,立柱和拱形钢波纹挡土板底部插入基础底板的插槽中。本发明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并可以适应巨大的水平地震力、冻胀力及竖向冻胀力引起的基础变形,具有循环变形适应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305353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010216843.0
申请日:2020-03-25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二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适应冻融变形的边坡排水预制仿生构件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构件包括多节前小后大的U形槽体,依次顺接插装;所述U形槽体包括底板和底板横向两侧与其垂直的侧板;底板为前窄后宽的等腰梯形板,横向两侧端面设置有底板纵向凸起;侧板为矩形板,底部内侧与底板纵向凸起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侧板纵向槽;底板纵向凸起插入侧板纵向槽内,使底板和侧板组成前小后大的U形槽体。本发明连接处类似于动物的关节,当底板受到冻胀、融沉作用发生抬升或下降时,连接部可以转动变形,不会被挤压破坏,可以适应冻融循环反复变形,并保持结构的稳定和排水功能,可以解决多年冻土区、季节性冻土区刚性排水沟难以适应冻融变形,容易破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335338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217373.X
申请日:2020-03-25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适应冻胀融沉的边坡防护预制齿合锁扣块组件及其拼装方法,所述组件包括齿合锁扣块,所述齿合锁扣块为空心正八棱混凝土预制块,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面设置有凹槽及凸齿,其余侧面为平面;多个齿合锁扣块通过侧面对应的凹槽及凸齿插接咬合,组成斜肋柱和竖肋柱覆盖于边坡。本发明采用装配化施工,能适应高原缺氧、高寒的作业环境,可以解决现有结构不能适应冻胀、融沉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305353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216843.0
申请日:2020-03-25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二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适应冻融变形的边坡排水预制仿生构件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构件包括多节前小后大的U形槽体,依次顺接插装;所述U形槽体包括底板和底板横向两侧与其垂直的侧板;底板为前窄后宽的等腰梯形板,横向两侧端面设置有底板纵向凸起;侧板为矩形板,底部内侧与底板纵向凸起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侧板纵向槽;底板纵向凸起插入侧板纵向槽内,使底板和侧板组成前小后大的U形槽体。本发明连接处类似于动物的关节,当底板受到冻胀、融沉作用发生抬升或下降时,连接部可以转动变形,不会被挤压破坏,可以适应冻融循环反复变形,并保持结构的稳定和排水功能,可以解决多年冻土区、季节性冻土区刚性排水沟难以适应冻融变形,容易破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97948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258285.9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冻土复合地基处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碎石桩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碎石桩包括桩身、碎石段和固化剂填充段。桩身的底部深入多年冻土层中,桩身包含碎石段和固化剂填充段。碎石段位于桩身的上部,碎石段内填充有碎石。固化剂填充段位于碎石段的下方,固化剂填充段的顶标高高出多年冻土层上限预定距离,固化剂填充段内填充有碎石和固化剂。通过固化剂填充段在提高底部桩身强度的同时能作为隔水层,防止上部的季节性冻土层的融化水与多年冻土层的冻结锋面直接贯穿,减少了多年冻土层上限下移的可能性,进而减小了桩端承载力失稳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730655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69625.3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型抗滑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公路边坡用预制微型抗滑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固定于潜在滑坡体上的预制微型抗滑桩及钢筋混凝土连系梁,该抗滑桩分为倾斜微型桩和竖向微型桩;所述的竖直布设的竖向微型桩位于连系梁外侧,包括多排,均沿路堤填方坡面纵向等间距布置,相邻两排竖向微型桩呈梅花型布设;倾斜布设的预应力倾斜微型桩位于连系梁内侧,包括多个,且多个倾斜微型桩也沿路堤填方坡面纵向等间距布置,倾斜微型桩与其相邻竖向微型桩呈梅花形布设。本发明能大幅提高抗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能快速形成有具有抵抗弯剪能力的抗滑桩;有效减少其他成桩方式对潜在滑体的施工扰动,确保了施工质量,同时满足施工环保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28312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090863.1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福州大学
IPC: C04B28/04 , G16C60/00 , G06F30/20 , B28C5/00 , C04B14/08 , C04B18/167 , G06F113/26 , C04B11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缩抗裂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材料制备而成:697‑834.3份的水泥,72.3‑142份的再生微粉、209.1‑245.8份的硅灰、1028.9‑1045.9份的石英砂、21.2‑21.9份的减水剂和191.1‑197份的水;所述水泥、再生微粉、硅灰和石英砂的重量份之比根据紧密堆积理论计算得到;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水胶比为0.1‑0.2;该超高性能混凝土利用优化后的安德森颗粒紧密堆积模型对超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使各原材料之间能达到优异的协同效果,从而使超高性能混凝土在加入再生微粉来替代部分水泥来实现抑缩抗裂效果的同时,也不会降低超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利于再生微粉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大规模推广应用,能够更好的降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