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衬套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128297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010901679.7

    申请日:2020-09-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减振衬套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液压衬套,包括外胶合件和内胶合件。外胶合件包括外管和外橡胶体,外橡胶体胶合在外管的内壁上。内胶合件包括中管、内管和内橡胶体,内管穿设在中管中,中管的管壁上开设有相对设置的上通孔和下通孔,内橡胶体胶合在中管和内管之间,内橡胶体上设有上凹槽和下凹槽,且上凹槽的开口延伸至上通孔中,下凹槽的开口延伸至下通孔中。内胶合件嵌装在外胶合件中,且上凹槽与外胶合件的内壁围合形成上腔室,下凹槽与外胶合件的内壁围合形成下腔室,上腔室与下腔室连通,上腔室和下腔室内均装有封液。本发明提供的液压衬套,结构简单,易于生产,能够实现阻尼功能,提供良好的减振和隔振效果。

    一种车辆液压悬置结构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2128298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010927538.2

    申请日:2020-09-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液压悬置结构及汽车,包括承载件、主簧、外管和底封板,所述承载件可伸缩地竖直插设在所述主簧内,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主簧上,所述底封板设置于所述外管内的主簧下端并与所述主簧边缘抵接,所述外管和所述主簧围合形成密封液室,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液压悬置结构,通过在承载件下端设置扰流板,扰流板将密封液室分为上、下液室;在振动时,液质通过流道在上、下液室之间流动,从而产生液压特性进行柔性减振,下压时因扰流板下降,液质由下液室流入上液室;反之,流入下液室,进而产生对应的阻尼,扰流板在密封液室中上下活动,因此形成的阻尼更大、滞后角峰值更高,具有较好的乘坐体验。

    一种车辆液压悬置结构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2128298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927538.2

    申请日:2020-09-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液压悬置结构及汽车,包括承载件、主簧、外管和底封板,所述承载件可伸缩地竖直插设在所述主簧内,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主簧上,所述底封板设置于所述外管内的主簧下端并与所述主簧边缘抵接,所述外管和所述主簧围合形成密封液室,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液压悬置结构,通过在承载件下端设置扰流板,扰流板将密封液室分为上、下液室;在振动时,液质通过流道在上、下液室之间流动,从而产生液压特性进行柔性减振,下压时因扰流板下降,液质由下液室流入上液室;反之,流入下液室,进而产生对应的阻尼,扰流板在密封液室中上下活动,因此形成的阻尼更大、滞后角峰值更高,具有较好的乘坐体验。

    一种液压衬套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128297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901679.7

    申请日:2020-09-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减振衬套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液压衬套,包括外胶合件和内胶合件。外胶合件包括外管和外橡胶体,外橡胶体胶合在外管的内壁上。内胶合件包括中管、内管和内橡胶体,内管穿设在中管中,中管的管壁上开设有相对设置的上通孔和下通孔,内橡胶体胶合在中管和内管之间,内橡胶体上设有上凹槽和下凹槽,且上凹槽的开口延伸至上通孔中,下凹槽的开口延伸至下通孔中。内胶合件嵌装在外胶合件中,且上凹槽与外胶合件的内壁围合形成上腔室,下凹槽与外胶合件的内壁围合形成下腔室,上腔室与下腔室连通,上腔室和下腔室内均装有封液。本发明提供的液压衬套,结构简单,易于生产,能够实现阻尼功能,提供良好的减振和隔振效果。

    车前悬置稳定杆及车辆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76205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150381.0

    申请日:2023-0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前悬置稳定杆及车辆,车前悬置稳定杆包括空心管体以及两个端头安装部,空心管体沿横向延伸,空心管体在横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两个端头安装部分别对应两个端部设置,各端头安装部至少部分镂空设置;设置空心管体和呈部分镂空设置的端头安装部,使得车前悬置稳定杆轻量化,从而实现整车轻量化;同时,设置空心管体和端头安装部,实现车前悬置稳定杆的自由组装,解决现有稳定杆因其端部结构单一,而导致异种材料无法连接的问题;并且,在保证车前悬置稳定杆轻量化的同时,也能够解决端头过渡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

    悬置结构的CAE性能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718963A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509465.0

    申请日:2022-1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悬置结构的CAE性能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含有悬置结构的车辆的工况参数;根据含有悬置结构的车辆的工况参数设置静应力‑刚度分析工况和碰撞分析工况;通过目标CAE分析模型根据静应力‑刚度分析工况对悬置结构进行分析,得到静应力‑刚度性能;通过目标CAE分析模型根据碰撞分析工况对悬置结构进行分析,得到碰撞性能;通过上述方式,根据工况参数设置静应力‑刚度分析工况和碰撞分析工况,然后通过目标CAE分析模型根据静应力‑刚度分析工况和碰撞分析工况对悬置结构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分析静应力‑刚度性能和碰撞性能的准确性,以及降低开发周期和成本。

    一种基于分频控制的驾驶室半主动悬置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52553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916217.7

    申请日:2021-0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频控制的驾驶室半主动悬置控制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待控制车辆驾驶室悬置点的加速度信号;对所述加速度信号进行积分处理,获取对应的速度信号;根据所述速度信号,确定所述待控制车辆的振动类型为高频率振动或低频率振动;根据所述振动类型匹配相应的阻尼,并输出所述阻尼对应的电流到半主动悬置的电磁阀,从而控制所述待控制车辆驾驶室半主动悬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分频控制算法,优化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情况,提高驾驶的舒适性。

    一种卡车驾驶室前悬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030532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111445901.8

    申请日:2021-1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公开了一种卡车驾驶室前悬安装结构,该前悬安装结构包括:前悬、支座和车架,其中支座为一体冲压成型件,包括前悬安装板和支座安装板两部分,分别连接于前悬和车架,并在前悬安装板和支座安装板上分别设置安装孔和减重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冲压件相比于传统的铸件更轻,且生产效率高,同时冲压的支座上还能够开设减重孔,既能够更好地达到减重的目的,并且能够平衡整个支座的受力承载,使支座受力均匀,并且冲压成型板在碰撞时受力变形,能够缓冲碰撞力,保护驾驶员,更容易通过商用车碰撞试验。

    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驾驶室半主动悬置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525535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916218.1

    申请日:2021-0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驾驶室半主动悬置控制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待控制车辆底盘减振器上下两端的距离,根据所述距离,计算所述待控制车辆的车辆载重系数;获取所述待控制车辆驾驶室悬置上下两端的速度,根据所述速度,计算所述待控制车辆驾驶室悬置上下两端的相对速度;对所述速度和所述相对速度依次进行模糊化处理和反模糊化处理;获取所述反模糊化处理后得到的电流值,根据所述电流值与所述车辆载重系数,计算所述待控制车辆减振器的控制电流值;根据所述控制电流值输出相应电流控制所述减振器阻尼力,从而控制所述待控制车辆驾驶室半主动悬置。本发明通过降低车载重量对减震效果的影响,提高驾驶的舒适性。

    一种驾驶室的悬置结构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511272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828019.5

    申请日:2021-07-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驾驶室的悬置结构,涉及驾驶室翻转领域。驾驶室的悬置结构包括车架、驾驶室车身结构和液压翻转机构,驾驶室车身结构铰接在车架的上侧,液压翻转机构包括手动油泵、液压油缸和液压锁,液压油缸的一端与车架铰接,液压油缸的另一端与驾驶室车身结构铰接,油泵与液压油缸之间连接有第一油路,以使液压油缸驱动驾驶室车身结构翻转;液压锁固定在驾驶室车身结构上,车架设有锁扣,在驾驶室车身结构平置时与液压锁锁止配合,油泵与液压锁之间连接有第二油路,第二油路沿驾驶室车身结构的轮廓延伸布置。第二油路与驾驶室车身结构随型设计,各种车型均可采用此形式在驾驶室上布置液压锁的油路,无需专门设计液压锁的油路,通用性更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